四故兵以詐立,以利動
【原文】
故兵以詐立①,以利動②,以分合為變者也。
【注釋】
①兵以詐立:立,成立,此處指成功。
②以利動:利,好處、利益。
【譯文】
所以用兵打仗必須依靠多變的計謀以爭取成功,依據是否有利來決定自己的行動,而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來變換戰術。
【釋譯】
“兵不厭詐”,孫子認為在戰爭中要把握主動,爭取勝利,就要善於利用巧妙的變化,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采用各種計謀,使敵人難以了解我方行動的真實意圖,然後出奇製勝,取得勝利。
五先知迂直之計者勝
【原文】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①,動如雷震。掠鄉分眾②,廓地分利③,懸權④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注釋】
①難知如陰:蔭蔽難測。
②掠鄉分眾:分兵掠奪城邑。
③廓地分利:開拓疆土,分守利害。
④懸權:秤錘懸秤杆上,在此指衡量。
【譯文】
所以,軍隊行動迅速時就像疾風驟起,行動舒緩時就像林木森然不亂,攻擊敵人時像烈火,實施防禦時像山嶽,隱蔽時如同濃雲蔽日,衝鋒時如迅雷不及掩耳。要分兵擄掠敵方的鄉邑,要分兵扼守要地,以擴展自己的領土,並權衡利害關係,然後伺機而動。懂得以迂為直方法的將帥就能取得勝利,這是爭奪製勝的原則。
【釋譯】
孫子於此再次強調了懂得迂直之計的重要性。在戰爭中,無論采取哪種行動戰略,關鍵是分清形勢,權衡利弊,在充分分析形勢的基礎上,采取果斷的行動,以迂為直,以退為進,從而取得戰爭主動者的勝利。在實際的戰爭行動中,我們通常犧牲較小的利益而獲得更大的主動與勝利。
1940年11月14日晚上7∶05時,英國考文垂市警報長鳴。5分鍾後,德國的轟炸機在皎潔的月光下對考文垂市進行長達10個小時的空襲……考文垂市慘遭重創,人員死傷不計其數。德國空軍此次對考文垂市展開大規模轟炸作戰的命令,是在1940年11月12日上午發出,代號為“月光奏鳴曲”。其實,在考文垂市遭受轟炸的48小時之前,英國所製的“超級機密”密碼機就破譯了德軍的轟炸密令,但邱吉爾決定不對此采取防禦行動,目的是為了保衛新製成的“超級機密”密碼機。就這個例子來看,犧牲一個城是“迂”,保存以後破譯德國更多的機密是“直”。所以,在日後保衛英倫三島的長期作戰中,全局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個考文垂市。換言之,犧牲一個考文垂,保存了更多的考文垂。
六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
【原文】
故三軍可奪氣①,將軍可奪心②。
【注釋】
①奪氣:挫敗銳氣。
②將軍可奪心:動搖敵將之心。
【譯文】
對於敵人的軍隊,可以使其士氣低落;對於敵軍的將帥,可以使其決心動搖。
【釋譯】
孫子認為挫敗敵軍士卒的士氣,動搖敵軍將領的決心,是克敵製勝的關鍵所在。戰爭不僅僅是武力的角逐,也是士氣和軍心的較量,一個軍心渙散的部隊是沒有戰鬥力的。所以,孫子強調要善於利用各種心理攻勢對敵人施加壓力,瓦解其士氣,動搖其軍心,使其喪失戰鬥力。
七善用兵者,避其銳氣,
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原文】
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①,此治氣者也②。
【注釋】
①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避開士氣旺盛之敵,打擊疲勞沮喪、士氣衰竭之敵。
②此治氣者也:治,此處作掌握解。意謂這是掌握運用士氣變化的通常規律。
【譯文】
所以善於用兵的人,總是先避開敵人初來時的銳氣,而等到敵人士氣懈怠衰竭時再去攻擊它,這是掌握運用軍隊士氣的方法。用自己的嚴整來對付敵人的混亂,用自己的鎮靜來對付敵人的輕躁,這是掌握將帥心理的手段。
【釋譯】
士氣是一支軍隊精神和意誌的集中體現。旺盛的士氣是影響軍隊戰鬥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孫子認為善於用兵打仗的將帥,要避開敵軍士氣最盛的時候,而在敵人士氣衰竭的時候展開攻勢,這樣才能使自己處於有利的地位。
“長勺之戰”便是避銳擊惰的最好戰例。齊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春,齊桓公任鮑叔牙為大將,率軍攻打魯國,戰於長勺。齊軍猛擊戰鼓,首先發動攻擊。魯莊公正欲擊鼓出戰,卻被曹劌勸止說:“齊軍士氣正旺,不宜出戰,隻可堅守陣地”。齊軍再次擂鼓邀戰,魯軍仍是堅守不出。鮑叔牙以為魯軍投降,第三次擂擊戰鼓,此時齊軍已經疲憊,有氣無力地衝過來,曹劌才說:“現在可以出擊了”,於是士氣旺盛的魯國軍隊發起反擊,大敗齊軍,追擊30餘裏,事後,魯莊公問曹劌打敗齊軍的道理,曹劌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盛,故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