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濟而擊之,利
【原文】
絕水必遠水①,客②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③,利。
【注釋】
①絕水必遠水:意謂橫渡江河,一定要遠離江河之處駐紮。
②客:指敵軍,下同。
③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迎,迎擊。水內,水邊。濟,渡。半濟,渡過一半。此句謂不要在敵軍剛到水邊時迎擊,而要在敵軍渡河渡到一半時再發動攻擊,因為此時敵軍首尾不接,行伍混亂,攻之容易取勝。
【譯文】
橫渡江河,必須在遠離水流之處駐紮。敵人渡河來戰,不要在江河中迎擊,要等它渡過一半時再出擊,這樣較為有利。
【釋譯】
孫子於此論述在江河地帶行軍作戰的處置方法,提出了令敵“半濟而擊之”的作戰原則。意即當敵人渡河來戰,不要在江河邊迎擊,而應該在它渡河渡到一半時再發動攻擊,分批殲敵於水際灘頭。孫子這一項作戰原則,雖僅就渡河作戰來說,但實際上,其精神是適用於一切水域防禦作戰。現代抵抗登陸作戰中,以劣勢裝備勝優勢裝備之敵,尤其要掌握這樣一個作戰原則,以便抓住最有利的戰機殲滅敵人。
1821年8月,拿破侖遠征莫斯科受挫,撤軍至別列津納河一線,準備渡河。但河上的橋梁已被蘇軍炸毀,河水解凍,無法徒步過河,拿破侖遂於渡口邊以北5公裏外不足20尺寬的淺水區架了兩座高架浮橋。11月26日晚,法軍開始渡河,就在前衛剛到達彼岸,而大部分士兵仍在渡河之際,俄軍大舉進攻,轟炸浮橋、封鎖通道。一時之間法軍如入甕中,任人宰割,死傷無數。此時,一座浮架被炸毀,形勢更加混亂,許多人企圖泅渡,結果葬身河底。29日,法軍為擺脫追擊而炸毀浮橋,1萬多名法國士兵留在東岸,成了刀下之鬼。
二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
【原文】
凡軍好高而惡下①,貴陽而賤陰②,養生而處實③,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④,此兵之利,地之助⑤也。
【注釋】
①好高而惡下:即喜歡高處而討厭低處。好,喜歡。惡,討厭。
②貴陽而賤陰:貴,重視。陽,向陽幹燥的地方。賤,輕視。陰,背陰潮濕的地方。句意為看重向陽之處而輕視陰濕地帶。
③養生而處實:指軍隊要選擇水草和糧食充足、物資供給方便的地域駐紮。養生,指水草豐盛、糧食充足,能使人馬得以休養生息。處實,指軍需物資供應便利。
④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指置軍向陽之地並使其主要側翼背靠高地。
⑤地之助:意謂得自地形的輔助。
【譯文】
大凡駐軍總是喜好高地,厭惡低窪之地;看重向陽的地方,輕視陰濕的地方;靠近水草,軍需充實,將士百病不生,這是軍隊必勝的條件。在丘陵堤防行軍,必須占領它向陽的一麵,而主要側翼要背靠它,這對軍隊有利,算是得到了地形的輔助。
【釋譯】
孫子在這裏提出了關於軍隊駐地的選擇問題,他認為行軍打仗時,軍隊駐地的選擇必須在高處、向陽處和物資豐富處,這既有利於我軍的出擊與休整,也有利於糧食的供應,而占據有利條件,勝利自然也就有了保障。
唐昭宗幹寧四年,汴州剌史、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大舉興師,討伐淮南節度使楊行離。朱全忠命令龐師古攻揚州,葛從周攻壽州。龐師古率兵7萬駐清口,部屬認為清口低窪,不宜駐軍,但師古自以為兵多,不以為意。楊行離奉軍至楚州拒敵,命朱謹在灘河上堵水截流,準備水淹汴軍。探子報告師古,師古認為是謠言惑眾,一意孤行。一天,朱謹率軍5千人,偽冒汴州軍旗號,將汴軍殺得措手不及,楊行離後又決堤放水,汴軍死傷無數,繼又親率大軍掩殺,全殲龐師古軍於渭水,葛從周隻好撤退,楊行離乘勝追擊,汴軍大敗。
三謹覆索之
【原文】
凡地有絕澗①、天井②、天牢③、天羅④、天陷⑤、天隙⑥,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⑦。軍旁有險阻⑧、潢井⑨、葭葦⑩、山林、翳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