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劉備為什麼能?(2 / 2)

也許,這麼一個人,他不夠聰明絕頂,也不夠勇猛蓋世,可是他卻有著義薄雲天的豪氣。他和關羽、張飛一時結為兄弟,終生便是兄弟,即使不能同生共死,卻也肝膽相照,誓死相隨。

如果不是重義輕利,他又如何能在亂世之中贏得人心,讓趙雲、馬超、黃忠……這麼一大批自詡英雄蓋世的人,圍繞在他的身邊,這些人在劉備創業的道路上一直都生死相隨,不管處境多麼艱難,都對他不離不棄。能讓他們如此看重的劉備,不是英雄,又是什麼?

如果不是禮賢下士,求才若渴,他又怎麼能夠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開辟人生新的輝煌。如果不是他愛才好士,他又怎麼能讓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

如果不是愛民如子、積善求德,在危難之時,寧願拋棄妻子,也不願意舍棄人民,他又怎麼能夠贏得那麼多底層百姓的支持,怎麼能在屢戰屢敗之後,迅速招募到新的力量,重新投入戰鬥?

得人心者得天下,自古皆然,劉備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所以他能夠以中人之資成上人之事,他不是最出色的那個,可是他做了最出色的自己。

當然劉備不是聖人,也不是完人,盡管他奉行“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宗旨,可是他還是有為惡、不為善的時候。為了成就自己的事業,完成自己的理想,他也不得不做出很多背信忘義的事情,在那樣的環境下,陰謀詭詐總是走向成功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劉璋……這些劉備曾經的雇主,都被他不同程度地背叛和傷害過。這樣的時代,這樣的位置,給他的選擇,除了碌碌無為,就是殺戮和背叛。他要麼選擇傷害一些人,來成全自己和另外一些人,要麼選擇傷害自己,成全對手。

他愛才、惜才,但是他也妒才,尤其是在站上權力的頂峰之後,他無法避免地要給自己套上一層防護罩。不管是關羽、趙雲這樣和他同生共死的兄弟,還是諸葛亮這樣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能臣,他都無法給予全部的信任。因為這樣,他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失去了實現夢想的最好時機,也因為這樣,他的蜀漢江山終於開始風雨飄搖。

在生命的盡頭,他開始內疚、自責,因為自己的不信任,失去了最好的兄弟,也使匡扶漢室成為永遠的夢想。可是,他內疚卻不悔改,因為作為一個皇帝,一個最高統治者,他別無選擇,這是他的宿命。

謹以此書獻給不向命運屈服的英雄劉備,向非一般的劉玄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