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英雄不問出身”,可是劉備人生最得意事之一便是自己漢室宗親的出身。那麼這個所謂的“漢室宗親”到底值幾斤幾兩?這樣一個身份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麼?他真實出身又是怎樣?這樣的童年經曆又為他的成功奠定了怎樣的基調?又是怎樣的機遇讓劉備這樣一個賣草席的小商販走上了曆史的大舞台?
落魄的漢室宗族
劉備出生於東漢王朝後期,這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黑暗的時期。他出生在東漢帝國的幽州涿郡涿縣,也就是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距離北京是比較近的。劉備的家庭非常平凡,盡管他也算是東漢王朝的宗族,但是像他們家這樣的宗族在當時實在是太多了,說不好聽些就是多他一個不多,少一個也不覺得少,漢室宗親劉備在當時就跟撒哈拉裏麵的一個小沙丘一樣平凡。
不過,劉備這個漢室宗族的身份,在他以後的人生發展的軌跡中,也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不管到哪裏他都喜歡表明一下自己的漢室宗親的身份,雖然說起來的時候比較響亮一些,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沒什麼用的,因為當時天底下的漢室宗親實在是太多了,不過,不管怎麼說劉備總算有了一個漢室宗親的招牌,算是有了創業的根基。
因為有很多人對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是懷疑的,所以我們還需要費些筆墨寫寫他的祖上。劉備的祖上可以追述到西漢景帝劉啟的第九個兒子劉勝,而劉勝正是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兄弟。
劉勝在曆史上還是比較有名的,太史公在《史記》裏還提到過他。劉勝被分封到了中山國,人稱“中山靖王”,所以《三國演義》裏劉備常對人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景帝閣下玄孫”,雖然這麼說讓人覺得很酸,但是好歹人家這麼說也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胡扯。
劉勝是個風流才子,可行為和其他的王爺卻不太一樣,他不但詩文寫得非常漂亮,而且總喜歡召集一些文人騷客一起飲酒作樂,然後再做一些詩詞歌賦自娛自樂。雖然是個分封一方的王爺,但是從來不過問地方上的政事,樂於做個甩手掌櫃。
他自己不管政事也就算了,還對自己的同胞弟弟,勤於政事的趙王劉彭祖有意見,他私下裏對趙國的國相說:“你回去告訴我弟弟,做藩王就要有做藩王的樣子,每天聽聽音樂,欣賞欣賞美女跳舞,寫寫詩,睡睡覺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這麼辛苦,替自己的臣子處理政事幹嘛呢?”
趙國的國相回到趙國之後就把劉勝的話告訴了趙王,趙王對哥哥的話很不以為然,他還批評自己的哥哥沒有擔當起自己肩膀上的責任,根本就沒有個藩王的樣子。
其實我們現在再來看劉勝這個人,他當時的所作所為應該是屬於大智若愚類型的。想想,當時的漢武帝劉徹是個多麼有雄才大略,又多麼有權力欲的皇帝,他為了鞏固自己皇帝的寶座,一直都在想盡辦法削減各地藩王的權力,對他們盯得很緊。這樣的情況下劉勝隻有以聲色自娛,才能讓劉徹以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從而減輕對自己的戒備,也隻有這樣自己才能安全地度過一生,所以他的聲色犬馬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韜光養晦。
劉勝先生平日裏除了自娛自樂外,還忙著和自己的一大堆老婆們一起豐富性生活,進行造人計劃。他一輩子讓他的老婆們生了一百二十幾個兒子,這個紀錄在中國曆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單從為人口所做的貢獻上來看,劉勝也算得上是一個牛人。
因為劉勝先生的兒子很多,所以曆史上中山劉氏是很有名的,他們這一支的人數非常多,漸漸地分散到了全國各地。也許正是因為他這樣的人多了,到劉備這裏,漢室宗親才變得那麼不值錢吧!
劉勝有個兒子叫劉貞,被分封到了幽州涿郡做陸城侯,劉備就是劉貞這一支的。劉貞是個倒黴的孩子,他做上陸城侯沒有多久,就因為向朝廷貢獻的黃金成色和分量都不達標,所以被漢武帝借機免除了爵位,和他一起被免除爵位的劉氏宗族還有很多,可見,貢品不達標隻是一個借口,真正的原因隻是他們的存在,讓皇帝睡不好覺。
劉貞被免除爵位後,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了,不過,並沒有被皇室除名,宗族的身份還是被保留下來的。隻不過,從此以後他的子孫就隻能在涿郡老老實實地待著,做個有名無分的漢室宗親。
劉貞的子孫們,一直默默無聞,甚至有些生活得比較潦倒,劉備祖上就是屬於潦倒中的一員。一直傳到了劉備的祖父劉雄的時候,他們家才總算有了一點起色,劉雄年輕的時候被推舉為孝廉,在當時的兗州東郡的範縣做過縣令,劉備的父親劉弘先生也做過縣丞、縣尉一類的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