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學業上表現良好,學習之餘,劉備和同學們的關係也處得非常融洽。是個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的三好學生。
劉備在盧植老師這裏得到了很多的好處,獲得了很多有用的知識,這自不必說,更為重要的是他從此獲得了“盧植學生”這樣一個響亮的身份。
這個身份在當時的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盧植老師真的很牛,在當時屬於領袖級別的人物,還是政府高官,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他的學生在當時是很好找工作的,也是比較容易進入上流社會的。
劉備在盧植老師這裏還結識了他生命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男人——公孫瓚。
公孫瓚是劉備的師兄,幽州遼西人,出身於貴族家庭,是高幹子弟。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在遼西郡政府裏麵做辦事人員,也許你會問,這公孫瓚不是高幹子弟麼?他老爸怎麼不找關係給他弄個好點的職位,實在不行在家族企業裏弄個經理什麼的當當也行啊!可是,這高幹家庭也有高幹家庭的難處,家裏條件一好,老婆就多,老婆一多,孩子就多,孩子一多久僧多粥少,不好安排工作了。
再說了,公孫瓚的母親隻是父親的小老婆,跟大老婆生的兒子沒法相比,所以他隻能謀個普通公務員的差事,沒有辦法再進一步做更高一級的官了。
母親的出身連累了自己不能升官,這一點對公孫瓚的打擊很大,成為了他心裏的疙瘩,為這事,他心裏一直很糾結、不甘心。
他想改變自己的地位,於是他加倍地努力。雖然起點低了點,但是由於他個人資質很好。不僅天資聰穎,善於隨機應變,有很棒的口才和記憶力;而且外在形象很好,人長得帥不說,還有一副洪亮的好嗓子,整個一個才藝、氣質型大帥哥。
是金子總會發光,發光就會被人注意,公孫瓚也不例外。沒過多久,公孫瓚這塊金子就發光了,遼西郡的侯太守看上他了,覺得這個年輕人不錯,才貌雙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慧眼識珠,把自己的寶貝千金嫁給了公孫瓚。
成為侯太守的東床快婿之後,公孫瓚就向自己的老丈人討教升官發財之道,說明白些就是自己怎麼樣才能衝破出身側室的桎梏,在職場上繼續前進。
薑不愧是老的辣,侯太守立馬給自己的女婿指了一條星光大道,讓他繼續學習,還要拜當代的大師級人物盧植先生做老師,這樣的話或許就可以彌補出身缺陷,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
就這樣,公孫瓚懷揣著高升的美好夢想一頭紮進了盧植的懷抱。也因為這個原因,公孫瓚和劉備這兩位曆史人物就在盧植的門下相遇了。
劉備初次見到公孫瓚的時候,公孫瓚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公務員了,已經是成功人士,是盧植門下的優秀畢業生。見到這樣一個優秀學長,劉備當然是非常羨慕的,也非常震撼的。他覺得公孫瓚這個人全身上下都充滿了一種吸引力,像磁石一樣吸引著自己,他是那麼的自信,好像從來沒有他辦不到的事情。
劉備平生第一次覺得原來人生還可以像公孫瓚這樣張揚瀟灑,劉備自然而然地想接近公孫瓚。當然,一方麵是對心中偶像的仰慕之情,另一方麵也是想巴結他,因為交上公孫瓚這個朋友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麵對著劉備的傾心結交,公孫瓚十分高興地接受了。他們兩個人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甚至可以說是死黨。
這裏就有一個問題,劉備傾心結交公孫瓚是很正常的,但是公孫瓚怎麼會這麼容易就接納劉備,並和他成為好哥們呢?
其實很簡單,首先公孫瓚和劉備的性格是相當互補的,他們一個人外向一個人內向,而且劉備的特長就是團結身邊的人。
再說長久以來公孫瓚一直為自己的出身問題感到煩惱,他很需要一個出身高貴的人做朋友,而劉備就正好是這樣一個人。他雖然窮困,但卻好歹是漢室宗親,公孫瓚迫切需要劉備這樣一個漢室宗親來抬高一下自己的身份,於是他們兩個人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好朋友。
有了公孫瓚這一個好朋友好大哥之後,劉備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後來喜歡上了聲色犬馬之類的東西,也有很大部分是受公孫瓚的影響。從那個時候起,劉備正式開始了整整二十年做小弟的生活。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劉備就這樣在盧植老師門下學習了兩年,不久之後,盧植老師被朝廷重新啟用,由於工作繁忙,他就不能再從事教育工作了,不能再教導他的這些學生了,沒有了老師,這個學校自然也就解散了,劉備的學生生涯自然也就告一段落了。
老師走了,劉備畢業了。這時候的劉備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他的那些同學回家之後大部分都能在政府裏麵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因為他們的家庭都有權有勢,但劉備不行,劉備家無權無勢,他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