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劉備的前職業生涯(4)(1 / 2)

逃亡路上,劉備考慮應該到京城找找關係,說不定能獲得個一官半職。於是他就帶著兄弟們去了洛陽。在洛陽呆了一段時間,發現工作實在是不太好找,於是就又離開了洛陽,帶領著兄弟們參加了政府軍,去征討黃巾軍的餘部。

沒過多久,東漢政府的大將軍何進派自己的手下毋丘毅到今天的安徽宣城去募兵,劉備這個時候非常不幸地被黃巾軍打敗了,正好遇到了南下的毋丘毅,於是就投到了他的帳下。

當他們一夥人走到今天的徐州下邳的時候,遇到了一股黃巾軍,好在人數並不多,劉備率領著自己的兄弟們打敗了這股黃巾軍勢力,保護毋丘毅安全來到了宣城。因為這次作戰有功,他被毋丘毅保舉為山東密縣的縣丞,又是副縣級官員。

可是密縣縣丞沒做多久,劉備不知道因為什麼又丟官了,可能又是因為沒和自己的上司搞好關係吧!

後來毋丘毅又保舉他坐上了山東高唐縣的縣丞,又是副縣長,再後來高唐縣的縣長在和黃巾軍的戰鬥中犧牲了,就這樣,劉備當上了縣長級別的官員。

他當上縣長之後,更加賣力地打擊黃巾軍的餘部,沒想到他這樣的行為徹底惹怒了黃巾軍,對方集中了大量軍隊瘋狂進攻高堂縣,結果劉備寡不敵眾,隻得再次逃跑。

亂世露頭角

就在劉備又一次帶領兄弟們逃亡的時候,朝廷發生了一連串的大事。漢靈帝去世,漢少帝登基,大將軍何進為了實現殺盡宦官的目的公開招四方猛將進京,這裏麵就有後來聲名卓著的董卓。

可是還沒等董卓進京,愚蠢的何進大將軍就被宦官給殺了。董卓帶兵進京,沒找著何進,直接把宦官全給砍死了,還廢了漢少帝立了漢獻帝。

從此以後,東漢王朝從上到下徹底進入了分崩離析的狀態,地方政府被各個軍閥控製,中央政府已經失去了權威。

劉備看清了這樣的形勢,就決定帶領自己的兄弟去投奔自己的好朋友——現在北方有實力的軍閥之一公孫瓚。因為在當時有實力的各路軍閥中他隻認識公孫瓚。他知道自己現在已經不再可能做東漢政府的幹部了,他現在隻能去投靠公孫瓚,做他的手下。

那麼公孫瓚是個什麼情況呢?原來公孫瓚在黃巾起義爆發後,因為鎮壓起義軍有功,就一路升遷,最後被剛上台的漢獻帝加封為前將軍,封為易侯。

這時候的公孫瓚是幽州境內的一個實力派,手底下有很多軍隊,正忙著擴大自己的地盤,劉備就在公孫瓚忙著擴大地盤的時候率領著自己的兄弟過來投奔了。

公孫瓚對自己這個學弟的投奔是非常歡迎的,況且自己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所以很夠意思地向朝廷舉薦劉備為別部司馬。

其實這隻是走過場,當時主導中央政府的董卓自然也就順水推舟的同意了,於是劉備就又一次成為了一個正縣級的政府官員。

公孫瓚舉薦劉備當別部司馬之後,就交給他一項光榮的任務,就是率領一支軍隊抵禦袁紹的軍隊。

公孫瓚為什麼要派劉備抵禦袁紹呢?因為這兩個人關係不和。袁紹和公孫瓚結下梁子這事還得從董卓廢立皇帝說起。原來董卓率領軍隊進入洛陽之後,覺得漢少帝不順眼,就廢了漢少帝立了漢獻帝劉協做皇帝。

這樣一來把天下的英雄都惹急了,所以大家都覺得要打擊一下董卓的囂張氣焰。這時候曹操第一個站出來號召天下英雄一起出兵反對董卓,於是乎天下雲集響應,有點實力的基本上都出兵了,這其中就有袁紹、孫堅、公孫瓚等人。

劉備帶著自己的幾百兄弟也參加了這次討伐,隻不過沒有太多人注意他,就在這個時候劉備結識了曹操。

這些人中,袁紹勢力最強,被推舉為盟主,袁紹當上盟主之後沒有想著積極進攻董卓,卻在思考著怎樣廢掉漢獻帝,另立幽州牧劉虞做皇帝。可惜這件事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其中就有公孫瓚。這件事情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從此以後袁紹和公孫瓚就有了矛盾。

後來董卓在關東聯軍的強大壓力下,挾持漢獻帝去了長安。董卓跑了之後,關東聯軍之中除了孫堅和曹操還幹點正事之外,其他的都不幹正事,隨後也就解散了。

聯軍剛解散,袁紹就想把當時韓馥占據的冀州搶過來,於是他就耍了一個很不光彩的手段,占據了冀州。

在這件事上麵袁紹又結結實實地耍了一回公孫瓚,因為袁紹事先和公孫瓚約定一起進攻冀州,事成之後冀州一人一半,結果袁紹自己獨吞了勝利果實。公孫瓚氣急了,想和袁紹翻臉。但是因為這時候他的實力還不行,所以他也就忍了。

緊接著因為一係列陰差陽錯的事情,公孫瓚和袁紹的仇怨越結越深,公孫瓚的堂弟也間接死在了袁紹手裏,這下子公孫瓚徹底忍不住了,他也不需要再忍了,因為這時候他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對袁紹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