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劉備的前職業生涯(4)(2 / 2)

劉備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公孫瓚身邊,所以他一來公孫瓚就讓他率領一支軍隊抵禦袁紹。

公孫瓚完成發動戰爭之前的所有準備後,在公元192年的春天,帶領著步兵、騎兵總共三萬多人對袁紹發動了進攻,東漢末年第一次大規模的軍閥混戰拉開了序幕,作為公孫瓚學弟的劉備自然也參加了這次戰鬥。

公孫瓚和袁紹之間的第一場戰爭是界橋之戰,這場戰爭以公孫瓚的失敗告終。但是在隨後兩年進行的戰鬥中,公孫瓚卻反敗為勝,取得了很多次勝利,劉備自然也立下了很多戰功。有了這些戰功之後,劉備先是被公孫瓚任命為平原縣令,後來又升任平原國相,當上了東漢政府的市級幹部。

劉備任平原相之後,在軍事上任命關羽和張飛為別部司馬,積極訓練軍隊,負責抵禦外敵。在內部經濟建設方麵,劉備也下了很大的力氣進行治理,經過劉備的精心治理,平原境內慢慢出現了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麵,老百姓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劉備在平原還大力施行仁政,與民同樂,得到了老百姓廣泛的支持和愛戴,得到了人心,慢慢的劉備開始聲名鵲起。

在擔任平原相期間,劉備結識了得力助手趙雲。趙雲原來是公孫瓚的下屬,被公孫瓚派來幫助劉備抵禦袁紹。

趙雲在和劉備接觸的過程中,慢慢地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所以後來公孫瓚失敗之後,他就主動投靠了劉備。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劉備的,平原當地有個叫劉平的土財主就看不上劉備,還派人刺殺他。結果這個刺客見到劉備之後,又拜倒在劉備的仁義之下,不忍心對他下手,後來也就逃跑了,這件事足以說明劉備這個人的人格魅力是非常大的。

劉備在平原是非常幸福的,但是這樣的幸福時光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袁紹把公孫瓚在青州的勢力看做是眼中釘、肉中刺,所以在積蓄了一定力量之後,就派自己的長子袁譚帶領著軍隊去進攻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以及駐紮在平原的劉備。

田楷和劉備的實力很弱,不是袁譚的對手,所以在雙方較量中節節敗退,一直退到了當時的齊國。這時候北海國的國相孔融先生派遣手下的太史慈來向劉備求救。

那麼孔融為什麼要讓太史慈來向劉備求援呢?事情還要從孔融說起。

孔融這個人在中國曆史上是非常有名氣的,他是孔夫子的二十世孫,小小年紀就知道把大一點的梨讓給自己的哥哥,而且特別會說話,在家鄉非常有名。

十歲的時候,獨自一個人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李膺,受到了李膺的誇獎,至此天下聞名。長大之後開始從政,任東漢政府高官,董卓專權後,他一直堅持和董卓進行鬥爭,搞得董卓很頭疼。

因為他的名氣很大,所以董卓不敢公開殺掉他,但是董卓實在是不想再看到他。於是就向朝廷舉薦孔融為北海相,把孔融派到了黃巾軍活動最為猖獗的地區,想借黃巾軍的手幹掉孔融。

孔融到了北海之後,大力施行仁政,修複破損的城牆,恢複學校,振興教育。雖然他有著崇高的品質,但是在軍事方麵他卻是一竅不通,根本就抵擋不住黃巾軍餘部的進攻。所以一敗再敗,最後退到了都昌這個地方,被黃巾軍管亥部圍困。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孔融得知劉備和田楷率領著一支軍隊在齊國駐紮,距離自己很近。由於劉備有仁厚君子的名聲,孔融就想到向他求救,覺得他品德這麼高尚,必定會全力來救援自己,想到這裏,他就打算派一個人突出重圍去找劉備搬救兵。

可是現在都昌已經被黃巾軍包圍了,誰能不畏艱險衝出重圍呢?這時候英雄太史慈出現了,因為孔融對太史慈的母親有恩,太史慈為了報答孔融,決定幫他去搬救兵。

太史慈一路殺出重圍來到齊國找到了劉備,把孔融的情況和搬救兵的請求都對劉備講了。劉備聽到當代的大名士孔融現在向自己求救,非常高興,他對太史慈說:“沒想到孔北海還知道世間有我劉備這樣一個人!”

劉備覺得這是個提高自己聲譽的好機會,所以馬上帶兵三千去救孔融。這時候,圍困都昌的黃巾軍聽到劉備援軍到來的消息,就急忙撤退了。劉備的這次救援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成績,但是最初的目的卻是達到了。

這次行動過後,劉備的名聲越來越大,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包括當時很多實力派的人物都非常重視他。劉備憑借自己的努力終於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成功嶄露了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