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小弟的辛酸(4)(1 / 2)

劉備帶兵到了汝南和劉辟會合後,積極號召大家起來反抗曹操。由於他具有無與倫比的號召力,也因為袁紹在汝南本來就根基深厚,威望很高,所以一時之間很多郡縣都背叛曹操,積極響應劉備的召喚。

劉備在汝南進行的活動,把曹操大後方的老百姓都搞得很緊張,這也讓曹操很難受,心裏麵很擔憂,劉備幾次三番給他穿小鞋的事,讓曹操再也不能忍受了,決定親自帶兵回去收拾掉劉備才能泄憤。

這時候曹操的本家兄弟曹仁勸曹操,作為主帥不要輕易離開前線。他為曹操分析說,後方的郡縣之所以會投靠劉備,應該都是被形勢逼迫的,不是真心歸附。

曹仁還覺得劉備並不難打敗,因為他帶領的是袁紹的兵馬,和那些人都沒什麼深厚交誼,所以不會有什麼戰鬥力。

曹仁請求曹操給自己一支軍隊去擊敗劉備,曹操冷靜下來之後,覺得曹仁說得很對,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果不出曹仁所料,幾個回合下來,曹仁就把劉備打得落花流水,再次落荒而逃。曹仁在汝南打敗劉備之後,又在河南密縣擊敗了袁紹派出的另一支騷擾曹操後方的軍隊。

投入劉表的懷抱

劉備被曹仁打敗後,向北逃跑,回到了袁紹的軍中。這時候的袁紹因為派出的兩支部隊都被曹操打敗了,他抗摔打能力不如劉備,所以兩次三番下來,也就心生忌憚,再也不敢輕易出兵攻打曹操了。

就這樣,曹軍和袁軍陷入了僵持局麵,這時候的劉備在袁紹身邊已經一年多。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劉備對袁紹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覺得袁紹這個人剛愎自用,不擅長謀劃大事。劉備知道袁紹難成大事,他覺得曹操的力量現在雖然弱於袁紹,但最終一定能戰勝袁紹。

考慮到這些情況之後,劉備決定離開袁紹,發展自己的勢力。他不想被曹操一鍋燴了,但是要想離開也總得有個恰當的理由。想來想去,劉備想出了勸袁紹聯合南方的劉表一起對付曹操的建議。

劉備把這個建議告訴袁紹之後,袁紹馬上同意了。因為袁紹這時候對在正麵戰場戰勝曹操是一點信心也沒有,也在籌劃著聯合劉表的事情。劉備的建議,無疑是正中他心坎。

經過劉備的旁敲側擊,袁紹決定派他帶自己的本部人馬南下聯合劉表,一起進攻曹操。劉備高興極了,馬上把自己的手下全部招集起來,辭別袁紹之後就南下了。

劉備這次南下一是為了脫離袁紹,不給袁紹陪葬;二是為了在曹操和袁紹拚得兩敗俱傷的時候,自己再來個渾水摸魚,趁機撈點好處。

劉備帶領自己的人馬再次到了汝南地區之後,馬上和黃巾軍的餘部龔都等人聯合在一起,很快就聚集了幾千兵馬。

這時候官渡之戰已經進入了最為緊張的階段,曹操的大部分兵力都在前線,根本抽不出多餘的兵力進攻劉備。

但是他覺得如果放任劉備不管,說不定這個大耳翁會在汝南再搞出點什麼動靜來給自己添亂,於是曹操派了手下一個叫蔡揚的將軍帶兵攻打劉備。

劉備在汝南聽說曹操派了一個自己從來沒聽說過名字的將軍來對付自己,馬上豪氣大發。

他對自己的部下說:“像蔡揚這樣的人就是統帥百萬大軍過來,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如果曹操本人親自率軍前來,那根本就不用打,我自己就會走的。”

劉備說這樣的話,表明他對戰勝蔡揚充滿了信心,也說明他對曹操充滿了畏懼。

蔡揚非常輕視劉備這支剛剛組建的部隊,輕敵冒進,結果被劉備大敗,蔡揚本人也在兩軍混戰中被殺。

劉備戰勝蔡揚之後,就開始在汝南發展勢力。他一方麵積極訓練軍隊,招兵買馬,另一方麵派簡雍和孫乾等人積極聯絡劉表,希望他能夠出兵進攻曹操。

可是不管簡雍和孫乾怎麼勸說,劉表都不為所動,每次都是非常客氣地招待他們,然後送走他們。

為什麼劉表一直都不為所動呢?是簡雍和孫乾的口才不行嗎?顯然不是,說來說去,這一切還得從劉表個人身上找原因。劉表是個與眾不同的人,在這裏我們暫且可以把他看作是一個隻知道看風景的男人。

劉表,字景升,山東人,和劉備一樣是漢室宗親,不過他的命卻比劉備好很多。年輕的時候,他就是個名氣很大的士人,五十歲時,就被朝廷任命為荊州刺史。

當時的荊州很亂,有很多豪強地主作亂,非常不安全。這時的劉表不畏艱險,獨自一人進入了荊州境內。他在荊州當地豪強蒯越和蔡瑁的幫助下平定了那些作亂的豪強,穩定了當地局勢,把整個荊州牢牢攥在自己手心裏。

劉表在荊州工作很出色,施行仁政,大力發展經濟,使當地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在荊州,劉表很得人心。正因為這樣,他才成功地抵禦了來自孫堅和袁術的猛烈進攻,讓荊州人民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免受戰火的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