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太優秀也是一種錯誤,劉備在哪個老板手下幹活,都免不了被猜疑的命運。荊州十年一夢中,千千往事竟成空。荊州安逸而空虛的生活,讓劉備空感歎年華老去,壯誌難酬,無奈之下,隻能長掬一把英雄淚。然而,命運終究是不忍心讓他蹉跎老去,給他送來了命中的貴人,讓他終於開始迎來人生最大的轉機。
男兒有淚為誰彈
曹操率兵北撤之後,劉備率領自己手下的軍隊和一幫兄弟們正式進入了新野小城,開始了蟄居荊州的生活。
劉備到新野之後,急於發展自己的勢力。他一方麵積極訓練軍隊,另一方麵不斷地招兵買馬。他知道曹操徹底解決袁紹之後就會來對付自己,所以他告訴自己,想躲過曹操的追殺,一定得抓緊時間磨快手中的鐵劍,一天時間都不能浪費。
劉備在積極招兵買馬的同時,還廣泛招攬人才。他知道在亂世之中要想贏得勝利,必須有賢才的幫助,所以招攬人才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由於劉備素有賢名,招聘條件也很誘人,所以越來越多的在荊州生活或是暫時避難於此的豪傑之士都投靠了他。
荊州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才,其實還是要謝謝劉表的“胸無大誌”。前文提到過劉表這個人治理地方是很有一套的,他在荊州主政十幾年,把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環境相對安定。
當時中國的北方卻是連年的戰亂,再加上災害頻生,廣大的知識分子根本無法生存。當時的荊州,跟近代曆史上軍閥混戰時期的雲南差不多,雖然不一定是世外桃源,但是比起外麵的戰火硝煙,那不知要強了多少倍。加上劉表這個人跟龍雲有個相似之處,就是對知識分子比較寬容,所以外麵戰火連天的時候,很多知識分子都到荊州避難或者定居。就這樣,小小的荊州竟然積聚了大量的人才。
這些知識分子到達荊州之後,雖然獲得了暫時的安靜生活,但是心中的理想卻並沒有因此而破滅。
他們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是劉表這個人卻胸無大誌,不思進取,根本就無法在他身上實現安邦定國、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所以大家對他很失望,隻能選擇潛伏在荊州,靜觀時局的變化。
劉備到荊州之後,廣為招納人才。在荊州的知識分子都知道劉備是個英雄,有雄才大略,所以很多人都主動投靠了劉備。他們希望能跟著劉備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這其中就有徐庶、司馬徽等人。
徐庶,原名叫徐福,字元直,是穎川人。出身於貧寒之家,年輕的時候是個俠士。曾經為了替朋友報仇而被官府追捕,九死一生逃得性命之後,開始折節讀書。
開始的時候,學校裏的同學知道他先前被官府追捕坐過大牢,所以都不願意和他在一起學習。他就一個人早早的起床,獨自打掃學校的衛生,努力學習,學問越來越好,成為一個文武兼備的優秀人才。
劉備來到荊州之後,徐庶就投奔了他。劉備對他特別器重,當作自己的心腹對待。
司馬徽,字德操,也是穎川人。劉備早就聽說他是個賢才,於是慕名前去拜訪,司馬徽有感於劉備親自來訪的誠意,答應為劉備出謀劃策。
隨著越來越多的賢才的依附,劉備的實力逐漸得到增強。他好幾次都想趁著曹操帶兵奸滅袁紹殘餘勢力的大好機會,率兵進攻曹操的後方,可是劉表就是不答應或是不支持。
劉表為了消減劉備心中的煩悶和不滿,常常邀請他到襄陽來小聚,暢飲幾杯。其中一次,他遇到了當時客居荊州的許汜,許汜見到劉備之後,馬上稱讚了他幾句。出於禮貌上的考慮,劉備也稱讚了許汜幾句。
這下子許汜就把劉備當作了知己,馬上對劉備打開了話匣子。許汜先是說了幾件無聊的事,劉備隻是簡單地隨聲附和。許汜還真的以為劉備認同他的意見,就和劉備聊起了陳登。
許汜對劉備說:“我有一次路過下邳,順道去拜訪陳元龍(陳登)。沒想到陳元龍待我非常不好,一點禮貌都沒有,不和我說話。自己睡在高床上麵,讓我睡在一個矮床上。”
劉備聽了許汜的話,再也忍不住了。他本來就對許汜沒有什麼好印象,現在又聽他埋怨自己尊敬的陳元龍,所以更加冒火。
劉備當著劉表的麵對許汜說:“許先生你這話我不敢苟同,你一向被人稱為國士,現在天下大亂,老百姓流離失所。皇帝還在曹賊手中遭受苦難,隨時都有危險。這個時候,我們大家都應該憂國忘身,濟世安民,但是你卻隻關心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忙著為自己置辦房產,謀求田地,從沒有聽你說過一句為國家擔憂的話。你的行為當然要被胸懷天下的陳元龍所鄙視。其實我覺得陳元龍對你還算不錯了,要是我,肯定是自己睡在百尺高樓,讓你睡在地上,哪裏還有什麼床可給你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