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本來就是做人的一種智慧。得意不張揚,失意不自卑。這樣的心境能讓人回歸平靜,這樣的做法也為今後任何的可能保留了幾分餘地。
印光大師曾經教化弟子們說:“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鹹通耶?
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
弘一大師以此警戒自己,其低調、其智慧、其修佛之心可見一斑。眾生處事張揚,或者智慧受阻,是因為他們太在意外界的看法,執著於外向很難開悟,難以開悟的人對於低調一詞也隻是表麵的理解罷了。
白雲禪師曾在方會禪師的座下參禪,學習了很久依然無法開悟,方會禪師也為他遲遲找不到入手處而著急。
有一天,方會禪師帶著白雲禪師來到了廟前的廣場上閑談。
方會禪師問:“你還記不記得你的師父是怎麼開悟的?”
白雲禪師回答:“我聽說是因為有一天摔了個大跟頭,才突然開悟的。”
方會禪師聽完以後,什麼也沒有說,隻是故意發出了幾聲冷笑,轉身揚長而去,白雲禪師愣在當場,心想:“是不是我說的不對呢?
是不是有什麼地方說錯了呢?為什麼大師會恥笑我呢?”
從這以後白雲禪師總是想方會禪師的笑聲,幾天下來,根本沒有心思吃飯,就連睡夢中也常被方會禪師的笑聲嚇醒。終於,他忍受不了內心的煎熬,前往方丈的禪房請求大師明示。
方會禪師聽他訴說了幾日來的苦惱後,說:“你還記得在廣場上表演把戲的小醜嗎?你比他差不了多少。”
白雲禪師聽了大吃一驚,連忙問:“究竟是什麼意思啊,請師父指點!”
方會禪師說:“小醜使出渾身解數,為的是博取觀眾的一笑,你卻害怕人笑。我那天隻不過衝著你笑一笑,你就為此而不思飯食,夢寐難安,像你這麼認真對外界的人,連一個表演把戲的小醜都不如,如何滲透無心無相的禪法呢?你太執著於外界的假相,從而生起得失心,所以才會產生痛苦啊!”白雲禪師一聽,立刻就大悟了。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認識不夠,心中不能自主,就會經常受外境的影響。自己的喜樂憂苦都被人左右,便是失去了自己。
不要太注意別人對你的想法和看法,你活著是為你自己,把外界的印象看淡一些,你會生活得更加輕鬆。隻有順著自己的路向前走,你才不會在乎別人怎麼說。低調智慧才是由內而外的,凡事隻有真正從內心出發了,你才能給自己留足了可以發揮的空間和可以回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