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江沽反應過來,那無形風便突地吹進體內,他眼睜睜地看著巨大的身軀片刻化為青煙,碩大的腦袋上露出絕望而瘋狂的神情。
他大聲喊道:“我要回到混沌去。”混沌兩個字的餘音在黑暗的昆侖山上久久不絕。
之後,昆侖山便恢複平靜,化為人形的盤古卻無法停止吸收天地間的靈氣,他不停地開始生長,很快便頭頂天,腳立地。此時,他終於明白了玄黃老祖重造天地的奧秘。
非是天劫不可逆,隻是人力不可為而已。萬物不及生長,天地靈氣充斥,到達一定極限天劫必生。隻有天高地遠,萬物複蘇,方是抵禦天劫的最好方式。
於是盤古用出禦氣、巨力兩大神通,向上托天,向下踩地。盤古日長一丈,則天高一丈,地遠一丈,如此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去地共九萬裏。
盤古開天辟地之時,昆侖山出異寶玄黃寶葫,是玄黃老祖於九水淹天前留下,內藏十男十二女,是為天幹地支,玄黃寶葫由玄黃老祖最後一名弟子泥隱子保管,經曆了九水淹天的洪荒大勢。
盤古感激泥隱子的功德,放他遨遊天地間,泥隱子成為盤古天地中最後一位先天餘脈。盤古以天幹地支為記,造出空間之神丈量乾坤,起名為宇,又造出時間之神守護歲月,起名為宙。並令其傳下煉氣、煉體兩大修仙總綱。
盤古推演後世數萬年,卻不禁又悔又憐,玄黃老祖悟出輪回至道,然自己仍逃不出輪回之中,空間易碎,時間易逝,靈氣總量易變是以紛爭難免,物極必反,這天劫莫非也是天地至道的一種嗎?
盤古自號原始天王,開天辟地之後氣力用盡,垂死化身之前既悔天地不至美,又憐世間多疾苦。神思意動化出太元玉女,太元玉女一出生便會說話,仰吸元氣,通氣結精生東華帝君與西王母。
盤古一悔生神,一憐生佛。又傳天書三卷,一卷談天,名為“封神榜”,傳於西王母,令其封神震四方;一卷度幽,名為“生死簿”,傳於東華帝君,令其覓佛度地獄;一卷說地,名為“陰符經”,置於混沌旗中,靜待人間有緣人。
至此,盤古方含笑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獸形為巫,修成人形始為神。
盤古化身之後隻餘三根頭發一滴淚,太元玉女因拾這淚珠身化皇天帝宮、幽冥地府和後土神殿,可惜這淚珠穿破混沌旗,落地飛天難以捉摸。
天外泥隱子拿出玄黃寶葫收這淚珠,隻可惜淚珠穿過玄黃寶葫,寶葫碎成六片,覆於大地之上,形成六處幾無二致的人間界,那淚珠飛天遁地再無蹤影。
泥隱子沉思推演,原來江沽未亡,天地無量量劫終至,這淚珠還不到出世的時間。遂大手一揮,將混沌旗攝了過來。他與盤古同出玄黃老祖,雖是先天餘脈,但盤古留他不殺,於情於理也要幫著玄黃老祖和盤古守好這天地。
他粗略觀了“陰符經”,便領悟了這陰符經要義,又怕那淚珠兒出世出現意外,便隱去陰符經本身,使其化成混沌洞府,作出禁製。又作金石雕像,點化其為傳經靈獸,又賦無數小道、神通於其中。起名“混沌萬象袋”,使其尋找淚珠兒托世之人,保他修煉成仙。
西王母收了三根頭發居於皇天帝宮之上,手握“封神榜”統轄靈氣,分封神位,養育天地,陶冶萬物。
東華帝君居東海蓬萊,執掌“生死簿”,主管幽冥地府六道輪回,分度生靈種類多寡,平衡天地靈氣,使天地既不因為靈氣過多而膨脹,亦不因靈氣匱乏而收縮。
從此之後,盤古天地便進入神掌天庭、佛鎮地獄、巫行人間的時代。六處人間界從同一起點開始,卻似乎受著某種不可琢磨的道機影響,經曆著並不相同的進化。其中有兩處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類。
盤古天地經曆了無數歲月,也曆過不少天地之劫,卻終是沒有重歸混沌,我們的故事便是從這天地間某個人類世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