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篇:我的鳳姨(2 / 3)

因為是生的是女兒,婆婆借此刁難,總是指桑罵槐,不冷不熱。鳳姨平常最為溫順,但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沒料到,原來城裏人也是紙老虎,欺軟怕硬。一但你豁出去了,她反而蔫了。幾個回合下來,竟然也磨煉出了些膽量。從此在家庭中,總算腰板硬實了許多。

日子在鍋碗瓢盆的叮當,孩子的啼哭中飛逝如走,可不到兩年,國營的商店竟然倒閉了!

社會正悄悄進行著大變革,城裏人的日子也變得不再安逸,不少工廠重組,倒閉,工人也開始下崗了。這對於她的丈夫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無異於晴天霹靂。茫然的隨大潮———外去打工的吸引,也同樣的考驗這個家庭。

外麵上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齊秦的歌唱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鳳姨正是帶著憧憬與希翼,同丈夫與女兒一同來到祖國的首都,北京投靠二姐來了。二姐與二姐夫,恪守待客之道,遊景點,吃麥當勞。該玩的都玩了。磅礴大氣的京城的繁華讓鳳姨一家如同做夢一般,見識了外麵的世界。

不久,在天安門廣場上,花光了積蓄,夫妻兩轉讓到了一個報亭,買飲料,地圖之類。這在當時,可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啊,真是信心滿滿準備大幹一場。露天的廣場陽光猛烈,餐風露宿,鳳姨又帶孩子又做買賣,還沒有完全適應下來呢,可沒想,沒多久,天安門廣場上所有的報亭便拆掉了。

至今鳳姨依然耿耿於懷,總念叨說。北京就是不知道哪一天一個政策下來,說拆就拆的地方。我能想象,她所遭受的心靈上惶惶然,恐懼,無奈,感覺自己多麼渺小,無助。

鳳姨從北京回來的那一天,我恰好在外婆家。天還沒有亮,忽然聽見鳳姨的聲音,咣當響的行李:媽媽誒!開門囉!我們回來了!

那時交通尚不發達,下了火車要坐客運,從車站到家要步行很遠很遠。當然在鄉下這最平常不過了。而令我驚訝的是,鳳姨的聲音是如此歡快,清脆悅耳,充滿希翼與活力。一點沒有勞累與悲傷的影子。

也許,在她的潛意識中,她是希望回來的。盡管她嫁到了城裏,甚至遠到過首都,卻並沒有能在城裏立住腳,這些經曆沒有帶給她多少自豪感與自信,相反是無盡的對自己的否定與自卑!還是這裏好啊,這裏才是真正屬於她的地方,這裏能給與她內心渴望的安全感與歸屬感。

看,雞群歡快地在地坪裏啄食,菜地裏一片鬱鬱蔥蔥、釀酒師傅正甩開膀子在堂屋中翻動熱氣騰騰的釀酒的穀糟,空氣中彌漫著特殊的香味,她呼吸著這這樣的自由,真實的空氣,溫暖而熟悉的感覺鄉她襲來!她回來了!帶著無限的感慨,帶著丈夫與孩子,回到了鄉下娘家!

外婆家是殷實的,從此繁瑣的家務的重擔便壓在鳳姨身上,外公釀酒,酒窖師傅徒弟,加上舅舅還未分家,一家大小十幾口人吃飯。光是一日三餐便是很大的工程。鳳姨整日裏就像個長工般忙活於灶台上下,房前屋後。盡管舅娘不太好相處,但這些委屈與勞累相比起外頭的沒著沒落,對她來說已算不上什麼。

至此,她的旅行回到了生命的原點。她沒有能走出去,相反,除了年幼的女兒外,還帶回一個沒有幹過粗活的城裏丈夫,這個角色的轉換真的很有跨時代感和戲劇性。這位口頭表達能力很強,實際能力並不很強的百貨商店的經理。從此在酒窖裏幹起了體力活,多年後沒有人能把他和鄉下人再區分開來。

隱忍與磨難總是最具改變力,他們很快融入這個大家庭,仿佛一開始便是這樣一般。

外婆相當具有包容力,沒有埋怨,隻寄予她安慰。表麵上一切很安靜,但這並不能改變鳳姨內心所泛起的羞愧的波瀾——她把這一切歸咎於她沒有本事,沒有文化。

大姐那麼風風火火幹練的本領,二姐那樣聰明能學有所成。她們的成就多少影響了她的人生坐標,她暗暗下了狠心,無論自己受多少委屈也好,受多少罪也好,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有本事有文化,堂堂正正,被人瞧得起,走到城裏也不比任何城裏孩子差!!!相對與鄉裏鄉親來說,她切實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畢竟她是出去見過世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