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特意找秦二世玩興正高、最煩人打擾的時機讓李斯進諫,如此再三,秦二世開始與李斯產生了嫌隙。趙高見時機已到,就誣蔑李斯因未能分土稱王而心存不滿,還誣蔑李斯的兒子與陳勝等起義軍有關聯。
秦二世偏聽偏信,趙高又操縱了對李斯的刑訊過程,最終如願以償地把李斯父子腰斬於刑場,李斯三族以內的人也因受株連而被殺盡。
李斯的失敗,趙高的得意,正是在於對說話時機的把握上。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聽者的內心往往會隨著時間變化而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要讓對方願意聽進你的話,或者接受你的觀點,你就不得不考慮到對方的心理,選擇恰當的時機。所以,時機對於溝通而言非常重要。
有這麼一段話形容了說話時機的重要性:該說話時說話是一種水平,不該說話時不說話是一種聰明,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是一種城府……這段話充分說明了把握說話時機的重要性。隻有掌握了說話的最佳時機,才能夠將話說得恰到好處。如果時機掌握得不好,一個人說話的內容不論如何精彩,也難以達到說話的目的。
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場由自由分子領導的叛亂,並判處其領袖李列耶夫死刑。當絞刑開始時,李列耶夫在一陣擺弄之後,繩索斷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當時,類似這樣的事情會被當成是天意,犯人通常會得到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後,向著人群大喊:“你看,他們甚至連製造繩索也不會。”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宮殿,向沙皇報告絞刑失敗的消息,並說:
“陛下,李列耶夫這樣說:‘你看,他們甚至連製造繩索也不會。’”沙皇說:“那麼,讓我們用事實來證明吧。”就這樣,李列耶夫第二日再度被推上絞刑台。這次他可沒有那麼好運了。
李列耶夫如果按照上麵的標準來評價他,隻能算是愚蠢。他不懂得挑選說話的時機,更不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隻為了貪圖一時嘴的痛快而枉送了性命,實在太不應該。
在你要表達意見之前,要必須先確定對方已經準備好,願意聽你說話了。否則,與其浪費力氣,對牛彈琴,不如保持沉默或者為自己爭取最好的說話時機做些準備。
有一位女士深有體會地說:“自己的丈夫白天上班忙碌了一天,筋疲力盡,晚上拖著疲倦的身體擠公交回到家中。如果這時家中的人不體貼這種困苦,一開口又是訴苦,又是告狀,再有耐性的人也難免會有所頂撞。相反,我總會先把這些‘苦’擱在一邊,先溫和地說:‘公共汽車太擠了吧?太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吧!’等到丈夫安靜下來後,再把家裏的事情說出來,這樣每次都能得到丈夫的同情和支持。”
這位女士是聰明而明智的,是懂得寬容,懂得溝通方法和技巧的。如果我們每次都使著性子由著自己,那麼對方即使再好的脾氣也是無法容忍的。隻有把握好說話的時機,懂得忍耐,做足了說話前的準備,那麼自己說出來的話才會起到最好的效果。
巧妙掌握說話的時機,必須要注意一些細節。有以下兩點需要注意,請謹記:
第一,說話要注意場合。人的說話行為隻能在具體的時境中發生、進行,誰也無法隨著自己的主觀意誌去擺脫它、超越它,說話行為也隻有與具體的時境結合並保持統一,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這正如李列耶夫的故事一樣,因為沒有考慮到說話的場合,所以隻能為自己的多言付出慘痛的代價。放在我們身上來說,如果想彙報自己的工作成績,最好選在工作總結會上或者是在領導心情不錯又不忙的時候。若是你在公司組織的聚會上大家都在唱歌喝酒時彙報,就很難取得好的效果,就算你的彙報再好聽也會讓人煩。
第二,說話時要看看對方的心情。之所以把人的心境單獨提出來,作為一個獨立因素來考慮是必要的。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看了臉色,再決定說什麼話。這種所謂“臉色”,不過是心情在臉部的一種表現而已。在人心情好時,無所不樂;心境不好時,無所不愁。當你與人說話時,必須把這作為一個前提來考慮。
《弟子規》中也說:“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攪。”當對方很忙或不開心的時候,不要去打擾;等對方空閑,心情舒暢的時候再開口也不遲。
機智應變,巧妙化解“不便言明”的話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不願意回答的甚至可能很尷尬、很刁鑽的問題,再難說的話也有容易表達的說話技巧,隻是你沒有掌握。如何在麵臨各種問題時把握分寸、滴水不漏,又讓對方感到滿意呢?要想使這些難說的話輕易地說出口又不得罪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懂得這些拐彎抹角、委婉含蓄的表達技巧,這也是考驗我們的表達技巧和反應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