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能聽會說,展現溝通中的個人魅力(2)(3 / 3)

梁曉聲一怔,提問竟如此之刁,他靈機一動,立即發問:“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麼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是壞呢?”

梁曉聲回答得如此巧妙,使英國記者為之一愣,攝像機立即停止了拍攝。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往往可以立竿見影、轉敗為勝,但是也正是考驗一個人應變能力的時候。正是如此,這次采訪中的短短的一瞬間,卻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4.模棱兩可,模糊表態

北宋王安石的兒子王元澤幼年時,有一位客人知其不辨同籠的獐和鹿,卻故意問他“哪一頭是獐,哪一頭是鹿”。王元澤不慌不忙,沉著答道:“獐旁邊的那頭是鹿,鹿旁邊的那頭是獐。”王元澤雖年幼,卻知道模糊語言的作用,機智地用模糊語言為自己解了圍,顯示了他的非凡應變能力。

5.偷梁換柱,轉移話題

所謂“偷梁換柱”就是偷偷的轉移話題,明著是回答了問題,但是實際上卻並沒有做出正麵回答。

1944年3月25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美國總統。《先鋒論壇》報的一位記者采訪了這位第32任總統,就他連任之事問他有何感想。羅斯福笑而不答,請記者吃一片三明治。記者覺得這是殊榮,很快就吃下去了。羅斯福又請他吃第二片,記者受寵若驚,雖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吃下去了。這時,羅斯福微笑著說:“現在已經不用回答您的提問了,因為您已經有了親身的感受。”

巧妙應對棘手的問題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是通過含蓄、委婉的回答,或是閃爍其詞,或是拐彎抹角能讓對方減少壓力和尷尬,樂於讓對方接受,又能使整個溝通過程更為流暢,何樂而不為呢?萬事相通,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其他方麵多多積累相關的應變經驗,多多學習溝通的技巧,為自己的人生之路保駕護航,讓棘手的問題不再成為溝通的羈絆。

幽默措辭,讓溝通更出彩

幽默是通過笑的方式彌補人際間的思想鴻溝,跨越人際間的感情分界,增進人際間的信任,最終加速社會組織的內部機器和外部機器的正常運轉。概而言之,幽默就是為了使人生更加和諧美好,提高人的生活品質和工作能力。

和諧美好的人生,愉快融合的溝通氛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然而,事情往往不會按照我們的想法一帆風順,生活並不一定能給予我們公正的回報。遇到這種情形,有些人會耿耿於懷,使緊張的氣氛一觸即發;而另一些人則會泰然處之,以幽默去消除敵意。

公共汽車上,有一位乘客與售票員發生了爭吵。乘客抱怨售票員不提醒他,使他坐過了站。售票員則解釋自己報了站名,是乘客自己粗心沒有聽見。乘客大怒,叫道:“小姐,下車!”售票員不慌不忙地說:“小姐不能下車,小姐下了車,誰來賣票呢?”就這一句風趣的回答立刻讓乘客意識到了自己的魯莽,忍不住也笑了。一場可能發生的衝突就這樣化解了。

美國作家普裏茲文曾經說過:“生活中沒有哲學還可以應付過去,但是沒有幽默則隻有愚蠢的人才能生存。”幽默,是溝通過程中的潤滑劑,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在這輕鬆一笑中,對方表明了溝通雙方已經有了共同的認識、理解,這就邁出了社交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幽默既然可以讓溝通如此出彩,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那麼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呢?下麵就介紹幾種幽默的技巧:

1.巧用諧音

傳說紀曉嵐在行舟途中,遇到一位老者,亦乘大船南下,還給紀曉嵐送來一張紙條:“我看閣下必是一位文士,現有一聯,如閣下能對出,敝船必當退避三舍,如對不出,則隻好委屈閣下殿後。”老者的上聯是:“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這是一副語意雙關聯。

“櫓速”諧指三國著名文臣魯肅,“帆快”暗指西漢著名勇士樊噲,一文一武,正巧構成雙重含義,表麵上是說櫓不如帆,暗含的意思是說文不如武。紀曉嵐深知此聯難對,不禁冥思苦想,結果讓老者揚帆遠去。他到福州後,主持院試,樂聲轟鳴。紀曉嵐觸景生情,想出下聯:“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笛清”暗指北宋名將狄青,“蕭和”暗指西漢宰相蕭何,也是一語雙關,一文一武,文勝於武,對得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