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是與生俱來,它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也是與人心靈溝通的向導,你的每一個表情都能夠代表你的思想。表情豐富的人善於與人溝通,但是表情的流露要適當,而不要過於誇張。尤其是我們工作當中,表情的配合也是一種溝通技巧。
比如,在接待或向客戶介紹情況的過程中,適當的熱情是必要的,但是要有度——否則過於熱情是會令人不舒服,或者引起誤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體會,當售貨員向我們推薦某些商品過於熱情時,我們都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懷疑該商品是否有什麼問題,否則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來推介?因此過於熱情的表情溝通技巧使用在此就不適合,倒起了逆反作用。
因此,在接待或介紹情況時,應該是熱情、大方,用之有度;在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應該是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節。再加上個人的風度、氣質、人格魅力,以及談判經驗和技巧,企業的實力和產品的質量等因素,掌握好進退的火候,把握住任何時機,就可以應對任何客戶或談判,並贏得客戶或談判。這樣的表情搭配則是溝通技巧的重要體現。
在初次見麵或者與人交往時,對方首先看到的是你的臉。但是人們很難意識到,最初的表情會引起觀眾對你做出判斷,立即產生一種喜歡、不喜歡、中立或者遺憾的感覺。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公共”的臉完全不同於“個人”或“社交”的臉,你不妨注意觀察各種各樣的人在公共場合的表情,你就會明白這一點。在乘坐電梯、坐公共汽車或地鐵或者在付款台付賬時,人們都呈現出一種表情,沒有溫暖,沒有關心,沒有友愛。這使人覺得非常的冰冷,也正是這個原因,在公眾場合我們很難開口與人交流,因為對方的臉上明顯地寫著:誰認識你,離我遠點。
在溝通過程中,如果我們還掛著這種表情,可想而知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這也有悖於交流的意義。什麼是交流呢?請記住:第一,交流是從內心到內心的信息傳遞。第二,交流是信息的移植。第三,交流是充滿愛的智力活動。這三點概念比較抽象,需要仔細想想才能接受,但這是事實。觀眾通常會以與你同樣的方式做出反應,如果你講話時顯得拘促不安,觀眾也會局促不安;如果你顯得不在乎觀眾,那他們也會不在乎你;但是,當你對觀眾滿懷熱愛時,他們除了喜歡你別無選擇。
既然表情對溝通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我們就不得不認識人們經常使用的幾張臉,以及它們在溝通中所引起的效應。
1.微笑的臉
微笑表明“我很高興在這兒”,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介紹方式。
對任何講話者來說,微笑是一種最佳的表現工具。但要注意:微笑需要滿足兩點:第一,微笑必須是真誠的;第二,微笑必須是完全適當的。否則,你看起來會很傻。想象一下這種情況,人們微笑著說“你的家人去世了,我很難過”或“我們來說說艾滋病的危害吧”。
2.繃緊的臉
當我們處於深思狀態時,總會帶有這種表情:“這是一道難題,我得好好想一想。”在我們憂慮和擔心時也是這樣:“醫生,請告訴我真相,是癌症吧?我是不是快要死了?”在我們生氣時還是如此:
“你許諾過加工資的,你在撒謊!”
這張臉展現給對方的是一張可怖的臉,這張臉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壓抑、盛怒或卑鄙的。對方當然不會喜歡這樣的臉,它使你看起來似乎不喜歡對方,因此,他們反過來也不喜歡你。例如,一張繃緊的臉幾乎使小布什在2000年總統競選中失敗。
3.漠然的臉
這是一種令人討厭的表情,也是一種毫無生氣的表情。這就是阿爾·戈爾在2000年總統競選中帶有的表情,這種表情似乎在說:“我根本就不在乎你。”觀眾當然會對此做出同樣的反應。毫無疑問,這張臉徹底毀掉對方的興趣。阿爾·戈爾的“漠然的臉”使他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