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舒新城與道爾頓製(3)(2 / 3)

對於小學能否實行道爾頓製,舒新城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認為在實行這種製度的時候,除了在學科重組的基礎上分別設置不同的作業室之外,作業的設計也很重要。為此,他以英國一所小學為例,介紹了該校的作業內容。比如在曆史作業中有研究和筆記兩部分。研究的內容是:1.寺院怎樣獲得僧食及銀錢?2.羅馬丐僧;3.愛華德三世時的中世紀古城。筆記的內容是:1.把134頁的家係做一略傳,但不要畫人物圖;2.自撰一篇短文記述羅馬丐僧;3.你想裏慈各街是否與十四世紀的相似?4.把你所知道的商業基爾特的情形記出。又如在幾何作業中,有一個題目是先畫出等邊三角形,把這個三角形分為三個相等的三角形,然後在每個三角形中畫一個圓圈,與各邊相切。從這裏可以看出道爾頓製的最大特點,是要把學生的經驗和學習的內容聯係起來,讓他們從小養成獨立研究問題的習慣。現在看來,這已經成為西方教育一個成功的經驗和很好的傳統了。

舒新城在《道爾頓製概觀》序言中介紹說,周予同當時是《教育雜誌》的編輯,曾與他共同策劃了“道爾頓製專號”;朱光潛與常乃德也參與該書某些章節的撰寫工作。周予同和朱光潛後來都成為著名學者,而常乃德既是著名學者,又是中國青年黨的領導人之一。可見當時學術思想界和教育界對於道爾頓製非常關注。

道爾頓製風靡一時的情況,從胡適的一次演講中可以看出。1923年12月10日,胡適應南京東南大學邀請,發表《書院製史略》的講演。他介紹了書院的曆史,總結了書院有三種精神:一是代表民意,二是講學議政,三是自修研究。隨後他感慨地說:自清末新政以來,將具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書院製度完全推翻,而以西方隻有一百年曆史的學校代替,是非常可惜的事。他指出:“今日教育界提倡道爾頓製,注重自動研究,與書院製不謀而合。”(《胡適全集》第20卷,第117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他強調這就是今天專門為大家講書院製度史略的原因。

六 帕女士來華訪問

1925年夏,道爾頓製的創始人帕克赫斯特女士在訪問日本後,順道來華訪問。這次訪問由中華教育改進社出麵邀請,為此,《晨報》副刊還辟出“道爾頓製研究號”和“帕女士講演錄”等專欄對這次活動進行全麵報道。

從報道中不難看出帕女士來訪對國人進一步了解道爾頓製具有積極作用。過去大家對道爾頓製的了解畢竟是間接的,不完整、不全麵的。這次請來“真神”,是求得“真經”的絕好機會。帕女士的講演分三大部分。

第一講:道爾頓製的原理;第二講:道爾頓製的實際工作;第三講:道爾頓製的心理學根據。

在第一講中,帕女士介紹了道爾頓製的兩大貢獻:一是使學校社會化,二是把“教”與“學”密切聯合起來。她說:過去的學校天天想的是如何”教“學生掌握現成的知識,卻幾乎不考慮學校的環境如何,學生的感受怎樣。其實學校環境對學生學習非常重要,學生在學校裏不肯學習,主要是學校環境不好。因此,她認為改革教育就是要改革學校環境,讓學校環境與社會一致起來,這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是說,學校要成為一個活的圖書館,學生要養成有問題要隨時隨地尋找材料、解決問題的習慣。這樣的學生在畢業後自然會”學以致用“。帕女士強調,道爾頓製不像舊式學校那樣把瑣碎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讓他們從大處著眼,掌握基本原理,以便使他們從小就有明確的方向。

帕女士指出,道爾頓的基本原理有三:一是自由,二是團體生活,三是時間預算。所謂“自由”,是要想辦法讓學生自由支配教材,自由支配時間,自由支配一切活動。她認為這種自由是按計劃,有程序,有規律的,是包括知識、精神、體育三個方麵的,而不是某些人理解的隨心所欲,隨隨便便。所謂“團體生活”,是根據杜威“教育即生活”和“平民主義”原理,讓學校成為社會的縮影,讓學生在學校裏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從小學會“相互扶助”、“相互節製”的團體生活。至於“時間預算”,也是道爾頓製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要求學生獨立自主地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真正做到對自己負責。帕女士還說,學校裏“第一妨礙學生自由的是‘功課表’,第二是‘班級製度’”,因此必須把這些最壓迫學生的東西去掉。去掉班級製,並不是沒有組織,去掉功課表,並不是沒有功課表,而是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表。(《晨報》副刊第1241期)在第二講中,帕女士詳細介紹了道爾頓製的實施辦法。因內容十分具體,超出我們的討論範圍,故在此從略。至於第三講“道爾頓製心理學上的根據”,帕女士強調沒有共同心理需求的人組合在一起,不過是烏合之眾;相反,按興趣進行組合則是一種心理上的聯合。因此考察一個學校好不好,要看學校能否為學生提供按興趣組合的機會。道爾頓製能夠很好地為學生提供這種機會,這也是符合其團體生活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