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概述
一、我國體育新聞界中存在的不良現象
隨著中國體育國際地位的提升,中國讀者越來越關注國內外的體壇發展。他們需要鼓舞人心的競技體育新聞,也需要健身康體的大眾體育新聞,但愈演愈烈的體育假新聞不僅令廣大體育迷大失所望,而且也敗壞了媒體在中國乃至世界體壇上的聲譽。如果我們不對它的滋生原因、危害給予充分認識,長此以往,新聞媒體將喪失它正確的功能,玩火自焚。
從目前造假的情況看,以報刊特別是那些專業的報紙最為盛行,根據調查情況把報紙的種種造假現象,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類——
1.脫離新聞真實性,“合理”想象
靠想象製造新聞情節。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抵達,為渲染氣氛,有的媒體記者就進行肆意想象,在報道中說,巴塞羅那國際機場有許多國外攝影記者為了爭搶鏡頭“打得鼻青眼腫”。實際上,除了中國記者之外,機場上根本沒有外國記者的影子。
2.移花接木
將別人采集的新聞變成自己的稿件。在奧運會上很難有非東道國記者采訪到開幕式總導演。可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卻有一位“神通廣大”的中國記者,在自己的報紙上發表了采訪開幕式總導演的專訪。經查,他隻是請當地留學生將西班牙《國家報》記者的一篇專訪翻譯了過來,再換上自己的名字發表。而後東窗事發,這件事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
3.空穴來風
胡亂捏造新聞。此類現象較多,如2004年1月28日,中國國奧隊在柳州與俄羅斯隊熱身,以3∶0獲勝。大部分記者,不管到場的,還是看過電視轉播的,都對中國隊的勝利評頭論足一番。因中國隊在奧運會預選賽中與韓國隊分在一組,3月3日要在漢城對決,有人“目光深遠”,硬是把還在國內的韓國隊主教練金鎬坤“請到”了柳州,在29日的報紙版麵上出現了記者在柳州賽場對他的專訪。文章從金教練的表情到口氣,寫得有鼻子有眼,可謂細致入微。
4.挑起事端,惡意炒作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2004年初,中國足協和《足球》報就“國資委阻擊中國足球”這篇報道交起手來,最終中國足協取消了《足球》報記者采訪足協旗下賽事的資格。
二、體育新聞界產生不良現象的動因分析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動機分為匱乏動機和成長動機。匱乏動機是指個體試圖恢複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狀態的動機,在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便趨於消失。而成長動機則不然,成長動機是被高級需要所驅使的動機,是指個體試圖超過他以往成就的動機。在這種動機的驅使下,人們願意承受不確定性、緊張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潛能得以實現。而某些體育工作者,過於追求某種“高級需求”,扭曲了自己的價值觀,片麵追求經濟利益和個人業績,不惜代價去跨越雷池,置新聞工作的真正使命於不顧。概括新聞界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現象,把他們的不良動機可歸為如下幾種情況——
1.爭做“獨家專訪”的虛榮、邀功心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急劇增加,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新聞界出現了追捧體育新聞大市場的熱潮,不管是綜合性媒體,還是其他專業媒體,都普遍重視起體育新聞來。新聞間的競爭加劇,媒體搶市場的招數之一就是情調新聞的“獨家報道”型,但媒體產業的迅速膨脹與信息渠道不暢,與媒體記者語言方麵的障礙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迫使大部分記者在提高自身素質方麵下工夫,尤其是提高外語水平和采訪能力。但有一小部分媒體,特別是新生的媒體記者急於作出成就,欲取得“獨家”博得上級的青睞,於是竭力尋找“捷徑”,在采訪報道中進行“合理的想象”就成為最早出現假新聞的一種形式。之後一些媒體越來越不滿足這種“小成果”,需要有重頭稿件來擴大影響力,刊登別人做不出來的“獨家專訪”的稿件。這樣的現象屢有發生,使原本良好的新聞媒體市場逐漸被腐蝕。
2.利益驅使,包庇放縱
不可否認,這些年來媒體在以事實為依據,揭露足球醜惡現象,淨化體育賽場方麵是有功勞的,也由於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才使得足球場上的“假球”“黑哨”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製。同時也應該看到,一些媒體的體育記者在新聞報道中,受某種利益的驅使,在報道中顛倒黑白,甚至編造假新聞,一時間讓人們對體育新聞真假難辨,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新聞的可信度。由此辦報的人,片麵利用社會影響來追求經營業績,不但不管新聞的真假和格調高低,隻要能吸引眼球,都可以上版麵,不僅不對假新聞進行封殺,反而對假新聞製造者采取包庇放縱的態度。更有甚者,有媒體為了擴大影響創造效益,將“獨家”作為考核記者的一項“標準”,很多記者不得已,為了生存也為了業績,隻能走抄襲和造假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