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體育新聞從業人員素質(5)(1 / 2)

15歲的浙江體操選手王燕意外受重傷後,很多記者明知王燕傷後兩三天的恢複非常關鍵,而且王燕的家人都處在悲傷之中,卻還要想盡辦法欲進入重症監護室。一家媒體甚至在一個名為“看新聞,手機參與競猜,每日獎品拿不停”的欄目中,設置了這樣的題目:浙江隊員王燕在2007年全國體操錦標賽女子資格賽的哪個項目中發生了意外?

A跳馬B高低杠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在將不幸者的不幸,當做自己贏利的渠道。很多觀眾都為此感到心寒。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在上海舉行的一次新聞通氣會上,與記者將心比心,希望媒體淡化“王燕事件”,請求記者們讓王燕能夠安心養傷。

以上例子都說明,新聞傳播中人文關懷的缺失,其危害是相當嚴重的。它不僅誤導受眾,影響社會輿情走向,同時也敗壞了媒體的自身形象,斷送了媒體賴以生存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五、心理素質

心理學家邢根溪認為:心理素質是指個體在心理過程、個性心理等方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質。它是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動在個體身上的積澱,是一個人在思想和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特征和能動性。體育新聞工作者所從事的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在社會中麵臨著各種壓力,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媒介間市場競爭的壓力。電台、電視台、報刊、雜誌、網絡媒體間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給新聞從業者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收視率、發行量以及與之緊密相連的廣告收入,不但關係到新聞單位的生死存亡,也與從業人員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很多記者都有固定的工作量,上不了稿子就注定要走人。媒體的考核機製與市場競爭,給記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新聞業務的壓力。因為新聞工作特別重視時效性,而多數情況下新聞工作者又不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隻能在事後進行補充采訪。他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錯綜複雜的新聞事件作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並用最快最簡潔的方式將新聞事件報道出去,這種節奏快、難度高的創造性工作,給新聞從業者造成了很大壓力。

家庭責任的壓力。許多媒體都規定,記者的手機要24小時開通,熬夜趕稿子更使大多數記者無法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記者長年在外奔波,早出晚歸,不但無法承擔家務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庭的負擔,這常常也壓得新聞從業者喘不過氣來。

因此,記者在采訪或報道時,心態一定要和諧寧靜,即使在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也要控製好自己的心態,既不自卑也不浮躁,既不猶豫也不冒進,隻有在和諧的心態之下,報道者才能冷靜地觀察問題,準確地判斷事物,從而作出正確的報道。

六、身體素質

1.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聯合國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在各種職業的人群中,壽命最短的是記者,而在記者中壽命最短的則是體育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從事的工作性質和意外因素的影響,記者的工作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尤其是體育記者,由於體育競技的激烈和瞬息萬變,使他們更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另外,新聞工作的流動性大,體育記者經常穿梭於國內外,工作環境有時非常惡劣。體育新聞又具有極強的時效性,比賽結束後,記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寫出報道,經常睡眠不足,生活沒有規律,因此比一般的記者工作和生活節奏更加緊張。新聞工作很容易使人產生疲勞感、失衡感,長此以往,記者忙於應付,變成了機械的新聞人。可以想見,沒有強健的體魄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做不了體育新聞記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