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真理、常識與謬誤(3 / 3)

4. 謬誤四說

謬誤在這裏的含義是錯誤。錯誤是真理的伴隨者,而討論這真理問題,謬誤不可不談。但這裏談謬誤,不談產生謬誤的原因,不談謬誤的危害,不談謬誤的傳播及其傳播效應,也不談如何克服謬誤。這裏談的主要是謬誤的積極作用——謬誤有什麼用。謬誤有四種作用不可忽視,簡稱謬誤四說。一說謬誤:謬誤普在說。謬誤普在,即人人有錯,是人就有錯。小人物有錯,大人物也有錯;文盲有錯,文化人也有錯;一般工作人員有錯,專家也有錯;孩子有錯,大人也有錯;學生有錯,先生也有錯;弱智者有錯,天才也有錯。錯誤人人會犯,這就提示人類,不管你是什麼人,不能妄自尊大,你的地位可能高些,你的運氣可能好些,你可能守株就等著了兔子,也可能一出門就碰上了天上掉餡餅,甚至天上掉烤鴨,你可能剛買第一張彩票就中了一個大獎,也可能和程咬金一樣,誤打亂撞就撞成一個混世魔王,你可能沒什麼本領,結果陰差陽錯,就當了總統。但不管怎麼樣,你千萬別認為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您那點家底,縱然別人不說,其實個個心中都明白。就算他們不明白,你自己心裏還沒數嗎?可惜的是,一個人一當了官,或者有了點蠅頭般的成績,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就以為自己是天才了。殊不知,天才也會有錯,而且不出錯則已,一出錯就還是大錯。而一個平庸無奇的家夥,如果硬充天才,那錯還會出得更大。人人有錯,古人都明白,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聖人在錯誤麵前,也不能免。所以孔子才說:“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又說:“聞過則喜”,還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現在沒有聖人了,聖人本是凡人造。連聖人都沒了,錯誤的普在性就更有根據了。最令人討厭的是,不僅批評別人自以為是,而且還要冷嘲熱諷,其實他自己卻正在自以為是;說別人老虎屁股摸不得,而且還要語言尖銳,嬉笑怒罵,他自己卻更是老虎屁股不能摸得,不要說摸,連看一眼都不可以;指責別人老子天下第一,口口聲聲痛斥老子天下第一,口誅筆伐,堅決不許老子天下第一,其實是不許別人第一,他自己第一,第一不算,還是永遠第一。這樣的思維已然與瘋子無異,如果再加上點權勢,加上點陰謀,就愈其小人化而又惡人化了。二說謬誤:謬誤警示說。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就是失敗的借鑒作用。但不是人人都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有的將軍,一生打過不少敗仗,但能打一仗進一步,終於反敗為勝,成為笑到最後的勝利者。也有的將軍,打敗仗不多,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而且認為隻要自己努力,一切都會成功,結果不免身敗名裂,成為曆史的笑料。謬誤成為借鑒,首先要敢於麵對錯誤,敢於承擔責任。尤其是權力者、領導者,更該如此。一個普通工人,他不肯麵對自己的錯誤,最大的問題,就是失業。而一個企業主,如果不能麵對自己的過失,結果就不是個人的損失,而可能導致企業的破產。一個領導者,若不能麵對自己的過失,而是聞過飾非,別人的錯,要人家負責,自己錯了,也要人家負責。總而言之,是你錯也是你的錯,我錯還是你的錯,而且我說你錯,就是你錯,就算你沒錯,你也得有錯。這樣的作風,連當個普通人都不合格,當人民的公仆,就更不合格了;不但不合格,而且已經背離公仆的本性。我們中國的老百姓,是最聽話的老百姓,而中國的管理者,不論其職位高低,麵對的都是最聽話的人。在這樣的情勢下,如果不能反省,那麼犯錯誤的機會一定更多,造成的危害一定更大。三說謬誤:謬誤共鳴說。這裏說的謬誤,主要是理論謬誤。正確的理論,或有人以為隻能有一個,其實不合真理的兩端性。實際上,理論研究,凡屬正常的研究,都不可能隻有一個結論,甚至不可能隻有一個學派。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現代經濟學,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經濟學有一句名言,一個經濟問題,請十位經濟學家來討論,可能產生十二種意見。雖然從邏輯上說,眾多的理論中,可能隻有一種是最正確的,或者接近於最正確的。但理論的奧妙之處在於,人類曆史上一種理論獨行於世的時代是少見,而且往往是不成功的。成功的方式是,多種理論,產生共鳴。這多種理論中,既有相對於當時的社會需求而言是正確的理論,也有不甚正確的理論,還有為社會所拒絕的理論,更有為統治者所不理解的理論,但它們全是必要的。作為當時的社會進步而言,一個都不能少;作為曆史文獻而言,更是一個都不能少。以古希臘哲學為例,少了赫拉克利特,行嗎?少了德謨克利特,行嗎?少了泰勒斯,行嗎?少了畢達哥拉斯,行嗎?少了他們都不行——都是曆史的重大損失。少了蘇格拉底、柏拉圖,或者亞裏士多德就更不行了。雖然他們之間常常意見相左,而且有時候還會針鋒相對,絕不兼容。四說謬誤:謬誤的異時正確說。一種理論,在它產生的時代,可能是錯誤的,不是社會需要的,但時過境遷,會發生變化。儒學在孔子時代,沒人重視它,更沒有權力者大力扶植它,經整個戰國時代,也沒有交上好運。到秦始皇時代,命運更壞了,焚書坑儒,書都燒了,儒都被殺了460多人。直到劉邦作了皇帝,情況才好些,又經過文帝、景帝時代,直到漢武帝時,才終於交上好運。現代社會科學理論,這樣的情況恐怕已經不多見了。但一種理論,為社會所認識,有時應聲而動,有時候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代自由主義大師哈耶克,他的理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能被人看好。西方人總在欣賞凱恩斯,東方社會主義國家正在為計劃經濟時代而奮鬥,他就更不受歡迎了。然而,哈耶克的價值,現在日益顯露,可以說,他是20世紀最為顯赫的理論家之一,他對中國的影響,正處在上升時期,不但不會消退,而且有日深日大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