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成就自己帝王之業7(2 / 2)

所以以文書之見需隱而非明,需藏而非耀。需引和曲而非點和直。

所以大智若愚的人才可成大事,所謂藏珠。這樣才會穩重且悠長,才可在千變萬化中泰然處之。如果再結合人的特性那會一目了然此人是什麼人。

那些懷才不遇的人,像李白等人,自古以來文壇墨客,不宜打仗出征,所以在詩文上有所貢獻,不是他們懷才不遇,而是他們並不適合做武將,如果在那也是文官,而文官比比皆是,需要一些謀士,對朝廷與前線有貢獻的人,所以杜甫才會超然自居,做個閑士,也固然有些不服,但也慢慢想開了。

也許這就是他們懷才不遇的真正原因吧,柔柔弱弱,不被采納,反而被一些人彈劾,流放,貶謫這還是自己很善良,不會謀士,適合儒家做個出世的人,湊合著有個溫飽便可,而有些人卻溫飽都滿足不了,所以隻能攀附,逍遙,自我感悟與浪漫,在自己詩仙係統裏不再入世。

他們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我姑且稱其為“世外桃源”,這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闊達胸襟以及也有憤懣不滿的情緒,有一些也有溫飽,但是那些會謀士的人為什麼他們為朝廷重臣,為皇帝所用,因為他們心狠手辣,偏重心機,懂得見勢彈劾,能更好的察言觀色,也懂得朝廷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說白了都是些殺伐果斷的人,有目標且能下得去狠手會算計之人,所以相對於那些文人墨客,不拉攏,自成一派,不能抱團成長,所以被孤立,漸漸他們一人一句話就能快速擊破那些文人墨客的心房,所謂的察納雅言也隻不過是他們抱團成長的一個手段罷了,所以上位者當然是適合那些有心機,懂得皇帝與局勢的“察納雅言”罷了。

所以為什麼皇帝會聽信他們的讒言,當然誰有用誰就上唄,所以有些會辭官,有些人也隻不過依靠朝廷混一口飯吃罷了,還有一些人隻能回歸田園,自給自足,成者上位,不成者退位,貶謫。

所以有些心機重的大臣也借機彈劾替換成自己的人,然後去籠絡軍心大臣,同時也在壯大勢力,穩固自己的地位,這樣的官才可做長做久不至於被直接剔除出朝廷,這些人要是被皇帝查出來,一般就是要麼死要麼傷,比他們那些文人墨客更加的淒慘,總之那所謂的榮華富貴不會沾邊,有一些會察言觀色就直接辭官告老還鄉,至少還能免去牢獄之災與死亡,甚至身體殘廢,頂多家道中落。

所謂的“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之詞也隻不過是相保家人與自身的安慰,希望自己不管是否發自肺腑能讓皇帝饒過他們,希望自己能表衷心可以對他們網開一麵,希望皇帝可以記起他們的功德能重新審查或者判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