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琳琅滿目——化石大觀園眾說紛紜——化石雜談(2 / 3)

化石采集之後,應該寫好標簽,用棉花墊上化石。最後,對其進行包裝運輸工作。

琥珀如何形成

琥珀是鬆柏科植物的樹脂所形成的化石,最少有5000萬年的曆史。特別是一種茂盛於2000萬~600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紀的鬆樹(PinusSuccinifera)的樹脂,經過壓力和熱力變質而形成琥珀。

世界最古老的琥珀,約為3億年前的產物,被發現於英國的諾森伯蘭郡及西伯利亞。琥珀是人類最古老的飾物之一,在愛沙尼亞發現紀元前3700年由琥珀製成的墬飾、珠子、紐扣等,在埃及並發現紀元前2600年由琥珀製成的寶物。

琥珀是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鬆柏科植物的樹脂,經過地質作用後而形成的一種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通俗點說,它的祖先是鬆樹。琥珀的形成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樹脂從柏鬆樹上分泌出來;第二階段樹脂脫落被埋在森林土壤當中,在此階段內發生了石化作用,在這一作用下化石樹脂的成分、結構和特征都發生了強烈變化;第三階段是石化樹脂被衝刷、搬運和沉澱,成岩作用形成了琥珀。

琥珀是由碳、氫、氧組成的有機物,也含有Al、Mg、Fe、Mn等微量元素。琥珀有各種不同的外形,如腎狀、結核狀、瘤狀、圓盤狀。琥珀很軟,其硬度為2~25,也比較輕,相對比重為105~109,樹脂光澤,透明至半透明。琥珀的顏色也多種多樣,常見金黃、黃至褐色、淺紅、橙紅、黑色等,藍、淺綠、淡紫色少見。琥珀加熱至150℃變軟,開始分解,在250℃時就會熔融,產生白色蒸汽,並發出一種鬆香味。最豐富也最有意義的是琥珀內部的包裹體,有植物包體,如傘形鬆、種子、果實、樹葉;也有動物包體,如甲蟲、蒼蠅、蚊子、螞蟻、馬蜂等。有氣液兩相包體,如圓形、橢圓形的氣泡和液體;有漩渦紋,多分布在昆蟲包體的周圍,這是昆蟲掙紮時留下的痕跡;還有許多的雜質,如泥土、沙礫和碎屑。這些豐富的包裹體不僅構成了美麗的圖案,也為科學地研究當時環境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目前,科學家們已成功地從琥珀所含的化石中提取出一些生物的遺傳密碼DNA,這對生物演化的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美國科幻影片《侏羅紀公園》就講述了科學家在琥珀中包裹著的一隻吸了恐龍血的蚊子中提取了DNA,然後利用遺傳工程繁殖出恐龍,最後恐龍成災……

琥珀因密度低,戴之很輕,加上顏色均勻,晶瑩剔透,其飾物為西方和阿拉伯人所喜愛。如果其內部有完整的動物包體,還有掙紮的跡象,栩栩如生,將會成為珍品備受青睞。人們賦予這種琥珀“外射晶光,內含生氣”的讚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琥珀,重1525千克,取名“緬甸琥珀”,而實際上是約翰·查爾斯·鮑寧於1860年在中國廣東用300英鎊購買的,現珍藏於英國倫敦曆史博物館。它也被載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歐洲其他國家,琥珀都被視為珍貴的寶石。琥珀按其拉丁文來譯,意為“精髓”。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來自阿拉伯文,意為“膠”,在中國古代琥珀被視為“虎魄”。

世界最古老的琥珀,大約出現在1億年前,在英國及西伯利亞發現。在人類曆史之中,琥珀是最古老的飾物之一。例如在愛沙尼亞發現的公元前3700年由琥珀製成的墜飾、珠子、紐扣等;在埃及發現的公元前2600年前由琥珀製成的寶物。

現在的鬆樹上也可以發現一些如膠水一樣的樹脂,也叫做“鬆香”。說得簡單一些,琥珀也就是中生代白堊紀至新生代第三紀鬆柏科植物的樹脂,經過地質作用後而形成的一種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其祖先是鬆樹。

通常情況下,琥珀形成需要經過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樹脂從柏鬆樹上分泌出來。

第二階段,樹脂脫落之後被森林土壤所掩埋,在這一階段內發生了石化作用,樹脂的成分、結構和特征在這一作用下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第三階段,石化樹脂被衝刷、搬運和沉澱,再經過成岩作用,便形成了琥珀。

一把雙刃劍——化石燃料

煤、石油被稱為化石燃料。化石怎麼會成為一種燃料呢?事實上,化石燃料也被稱為礦石燃料,是一種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化石燃料所包括的天然資源有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運用不僅能夠取代水車和風車,而且也能促進大規模工業發展,為人類提供熱能。

近年來,化石燃料多用於發電。在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大量的能量,從而帶動渦輪機產生動力。過去的發電機往往將蒸汽作為燃料推動渦輪機。而在今天,大多數發電站都已經直接使用燃氣渦輪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