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聽了南懷宇的話,姬子牙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大笑著說道:“我本以為你就是個不卑不亢的罵街貨,想不到拍起馬屁來,卻是比任何人都悅耳動聽。好,就為了你這一言,我代你向皇上求情,好讓你早日回家見你朝思暮想的婆娘。”
……
北燕大涼山,作為世上真正最接近蒼天的至高山峰,摩羅殿便落在這常年為冰雪覆蓋的山脈之中。
隻是縱使大涼山再高,出了北燕,沒有人會說那大涼山是天下最高的山,隻道君望山才是世上高不見頂的至高之山。
事實上,君望山真論起高度來,在世間怕是排不上前五。可夫子之高,一人已超大涼山,三人更是頂天立地,所以大涼山這個實際上的天下第一山隻能退而居於其次。
摩羅殿雖名為魔宗,實際上卻是出自南唐明王寺,修行方式也和明王寺如出一轍。
一百多年前,妙禪之後的繼任明王寺首座七葉,不知何因離開南唐入北燕,創立了摩羅殿。當年,七葉殺盡當時北燕國宗天機門包括宗主神無征在內六十餘人,成就“阿修羅”之名,也讓摩羅殿一躍成為七宗之一,延續至今。
身為明王寺開宗祖師妙禪的二弟子,七葉深得妙禪真傳,天資上更是不遜妙禪,在繼任明王寺首座之時已成半步佛,隻差半步便可凝得舍利,成就菩薩金身。
妙禪一朝開宗立寺,便讓南唐一百八十寺皆都黯然失色。連當時作為南唐佛宗之首的般若寺首座普賢也自甘拜入妙禪門下,成為其大弟子。
妙禪自燃金身圓寂之後,世人都以為普賢將繼任明王寺首座,卻不料之前一直籍籍無名的七葉橫空出世,顯出不動明王法相,修為竟是超了修禪近百餘年的普賢一境,讓南唐眾僧畏服,從而成了第二任明王寺首座。
本以為在妙禪主持之下,明王寺將再上一層樓,卻沒有想到在入主明王寺兩年後,七葉沒有留下一句話,飄然而去。
之後,七葉便不再是七葉,而為摩羅,其法相也不再是不動明王,而是阿修羅。誰也不知道兩年間七葉經曆了什麼,從半步佛淪為嗜殺無情的阿修羅。
同年,普賢繼任明王寺首座。兩度為天下僧侶之首,本該是佳話。隻是因為七葉離開才能成就他首座之位,普賢為人低調,也從不展露修為,便有生事之人說他這首座之位是撿來的,難以服眾。
不知道是為了正名,還是為了除魔衛道。在證實摩羅便是七葉之後,普賢隻身入北燕,約戰已經易名為摩羅的入魔七葉。
世上沒有幾個人能夠有幸見證那場大戰,隻知道在北燕嗜殺成性的摩羅從此再不開殺業,也不再現世,但世人皆知曉他還活著。
半月後,有一位小僧侶,從北燕帶了一顆舍利回南唐。明王寺瑤台之上,從此又添了一顆舍利。再無人敢說普賢之才,不足以擔負明王寺首座之位。而這位普賢入北燕途中收的小僧侶,如今已成為明王寺首座,法號正賢。
近兩百年過去,摩羅殿仍是當世七宗之一,並沒有因為摩羅的隱退而衰落。相反,摩羅殿之名自摩羅隱退後愈發名揚四海,現今聲名已是僅次於經綸院和天策府,排於第三,力壓守一觀和洗劍閣等其它五宗。
而將摩羅殿之名發揚光大者,便是摩羅唯一的弟子龍雀。龍雀本是北燕小門派霸刀堂的弟子,為摩羅所賞識,背棄師門入摩羅門下,繼承了摩羅的衣缽。一朝由雀化為龍,當真是符合他龍雀之名。
端羽握起天思筆時,龍雀正坐在地刹之巔,吞雲吐霧。端羽施展出純陽之念時,一直緊閉著雙眼的龍雀心中忽生感應,陡然睜眼抬頭,遙見頭頂青天中的曜日周身竟是添了一圈白色光暈。
白色光暈如煙如雲,稍縱即逝。
龍雀直視光芒萬丈的曜日良久,半響身形方才一動,已是入了地刹七層。
佛宗浮屠以七層至高,天下唯有明王寺瑤台有一七級浮屠。而這地刹便是一座倒浮屠,入山而建,七層便是最深之處。
地刹七層,每一層都有一位龍雀的親傳弟子。從上至下,修為漸高。
這一日,摩羅殿新一任替天行出世,攜一柄大夏龍雀,直奔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