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殤9(2 / 3)

一直暗中盯著汪開甲的任如升也一直盯著石川伍一的行蹤,奇怪的是這兩天石川伍一突然失蹤了,汪開甲也不知道這個日本間諜現在在什麼地方。任如升派出了手下兄弟在劉棻的家附近設防,人往往都是自作聰明,認為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更何況劉棻是軍械局書辦、李鴻章的外甥,大清王朝已經跟日本開戰,他們怎麼可能這個時候想到劉棻有問題,他們抓劉棻那就是往大清統帥、北洋水師的掌門人李鴻章的心窩子裏麵捅刀子。任如升的兩個表哥就是在高升號上死了的,才他媽不管你李鴻章是北洋水師的掌門還是這場戰爭的統帥,誰勾結日本人誰就是大清王朝的仇人。守了一夜的任如升揉了揉眼睛,突然發現一個人鬼鬼祟祟從劉棻家出來,正是那個請汪開甲逛窯子的石川伍一,任如升手下的兄弟們一擁而上對石川伍一來了個餓虎撲食。

石川伍一逮住了,這小子卻十分嘴硬,硬說自己不是間諜,8月13日,上海法租界又破獲楠內有次郎、福原林平間諜案,兩天後的8月15日,藤島武彥、高見武夫在浙江被捕。盛宣懷將間諜案偵破的消息迅速轉告李鴻章,忙於調兵遣將跟日本人打仗的李鴻章後院起火,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兒子李經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這可是打仗不可缺少的軍用物資。

鐵嘴江南道監察禦史張仲炘獲悉了這一消息,向光緒皇帝上了一道《奏陳北洋情事請旨密查並請特派大臣督辦天津團練折》,這份折子送到朝廷,當時光緒皇帝就氣得咬牙切齒。

大清軍隊還沒有到達戰場在半路就命喪大海,跟李鴻章的外甥劉棻向石川伍一泄露海軍裝備以及數量有很大關係,尤其是泄露了行軍路線和彈藥數量,導致日本人改變當初海軍總部的部署,提前設伏,才發生了豐島血戰,這個時候李經方出售大米和煤炭無異於通敵叛國。張仲炘還指控李經方與日本王室攀親,並在日本開了一家洋行。更為要命的是,張仲炘指控李鴻章在天津日本間諜案被破獲後,還查出地雷炸藥八箱,在審理後不僅隱匿不報,而且私放間諜,並給銀資行。這個李鴻章當初在上書同治皇帝創設輪船招商局時就痛心疾首地說中日遲早有一戰,身為首輔重臣,在兩軍激戰的時候自己的兒子跟對手做生意,提供大米煤炭,還就在家門口,連運輸費用都給日本人省了!

張仲炘的指控猶如驚雷在帝國的上空炸響,光緒皇帝、恭親王奕憤慨異常,讓李鴻章盡快給個說法。李鴻章無奈,指令盛宣懷嚴審石川伍一。

9月20日,石川伍一被判處死刑槍斃,當時北京城萬人空巷,此後上海、浙江逮捕的間諜均被梟首,李鴻章的兒子也斬首示眾,日本人在大清王朝苦心經營的間諜網絡告破,震驚中外的甲午間諜案卻因李鴻章為了向皇帝交差、殺人滅口、欲蓋彌彰,還沒有將美富號密電的事情進行任何審訊,就草草地將日本間諜給梟首了,這為大清帝國在馬關埋下了定時炸彈,也為大清王朝埋下了致命的病毒。

甲午喪劫,鬼神哭泣,李鴻章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最終全軍覆沒,左宗棠收回了新疆,李鴻章布局數十年的海防策略以完敗收場。日本人終於可以借著對大清帝國的勝利戰爭,來擺脫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最大的金融危機。

借1892年日本經濟危機組閣上台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對1885年的中法戰爭後簽約的狀況進行了詳細研究,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李鴻章在議和的時候總是急於簽約,才最終導致中法戰爭大清不敗而敗。摸準了李鴻章的秉性,伊藤博文老賊點名道姓要李鴻章到馬關,在自己經常吃河豚的一個小飯館張著大嘴等大清帝國送來的談判籌碼。李鴻章就這樣再一次屈辱地坐到談判桌上,這一次可謂屈辱空前,伊藤博文吃河豚的小飯館剛剛改造了一下就成為商談割地賠銀子的議和重地。之前大清王朝派過兩人來日本談,一到日本就讓日本人給關了禁閉,除了吃喝拉撒,一概有人守著,想向光緒皇帝請示一下,都被告知身在軍事重地,不能發送密電。這一次還沒有等李鴻章提要求,伊藤博文那老賊就滿麵微笑地對李鴻章說:“李中堂這一次是代表大清皇帝來談,你有什麼需要請示你們皇帝的,隨便請示彙報,任何密電文件官廳都不會檢查。”

李鴻章談到最後,不但眼睛下麵被日本人打了一槍,還一分銀子也沒有少,最後賠款、割地、開通商口岸,他娘的,兩億兩銀子,這可是大清王朝多年的財政收入。李鴻章到死都沒有整明白,也沒有去思考過,怎麼日本人就一兩銀子都不肯少呢?李鴻章在馬關不斷向皇帝請示彙報,每一個字都被伊藤博文那老賊安排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全給破譯了,一直被視為大清王朝絕對機密的密電碼就是在常用漢子旁添加一二三等數碼作為明電碼使用,隻要記住明電碼,就能破譯密電內容。早在美富號事件的時候,日本人就破譯了大清王朝慣用的密電碼,石川伍一正是利用破譯的大清王朝密電碼獲悉了招商局即將要調撥的美富號等輪船。

一場觸目驚心的間諜戰,一場永遠滴血的海上戰爭,一套視為大清王朝絕對機密的密電碼,徹徹底底將整個國家暴露在日本人的麵前。書生康有為、梁啟超在都察院上訪請願,兩人振臂一呼應考士子雲集,嘩啦啦一大片跪在都察院大門外,京師震動。老百姓鬧事不可怕,曆朝曆代就沒有老百姓成氣候,最讓人擔心的就是那些整天爬格子的八股酸秀才,一旦這些讀書人不讀書了,那麻煩就大了,黃巢久考不中造反把皇帝都給趕跑了,不說遠了,就連那個燒炭的落魄書生洪秀全,久考不中差點將滿洲八旗給趕出關外。現在康有為看上去來的文明一點,上訪,這麼多讀書人上訪可不是好事,一旦他們攛掇起來造反,這裏可是京畿啊。

身居大內的光緒皇帝五內俱焚,已經成了老寡婦的慈禧太後用食指撮了撮李鴻章的槍眼,李鴻章忍著鑽心的劇痛,跟龜兒子一樣讓慈禧太後訓斥了兩個時辰,最後離開紫禁城的時候雙腿都發顫,走路歪歪倒倒的。兩億兩白銀,為了一百多萬兩百銀,帝國的兩位重臣都挖空心思鉤心鬥角,現在兩億兩白銀從哪裏來?

大清王朝的國庫裏麵早已是空空如也,哪有銀子可賠。《馬關條約》第四款規定:“中國約將庫平銀貳萬萬兩交與日本,作為賠償軍費,賠款必須在3年內分8次付清,否則,未付清的款目要另外支付5%的年息。”這是一場渴望已久的陰謀,日本人國內的通貨膨脹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士族的反抗讓維新派膽戰心驚,通過戰爭拯救國內金融危機已經成為伊藤博文的唯一選擇,日本人達到了目的。這對於大清王朝來說簡直就是打劫,這筆賠款相當於大清帝國兩年的全部稅收,實在是沒有銀子可以賠給日本人了。

1895年夏,為償還日本第一筆賠款,大清帝國不得不向俄、法國借洋款法金四萬萬(折合英金1582萬鎊),史稱“俄法洋款”;接著又向英商怡和洋行借到英金100萬鎊,稱為“克薩鎊款”;再又向瑞記洋行借到英金100萬鎊,稱為“瑞記洋款”。洋人們給大清帝國貸款的條件是中國海關關稅作為抵押擔保,洋鬼子插手帝國海關並進入控製權爭奪的態勢,大清王朝賠償日本的第一筆賠款就這樣糊弄過去了。

到了第二年的1896年春,第二次賠款還是沒有著落,洋人們紛紛找上門來,英國搶先和被俄、法撇開的德國聯合,並責成兩國駐華公使向大清帝國強硬宣稱:這次如不向英德借款,將“不惜訴諸武力”。美國也想分潤利益,俄、法還想繼續出借,總理衙門一下子門庭若市,紅鼻子藍眼睛的洋鬼子上演拍賣爭奪秀,經過一場激烈角逐,英德聯盟壓倒俄法聯盟,取得了第二次借款權,借款總額為1600萬英鎊,由英國彙豐銀行和德國德華銀行分攤貸,抵押依然以海關收入為擔保。這一次英國佬下手狠,規定借款36年期內,大清帝國海關總稅務司職位一直由英國人充任,英國寡婦女王維多利亞夢寐以求的掌控大清帝國海關的夢想,終於在日本人同大清王朝進行的甲午血戰後得以實現。

轉眼之間,1898年到了,大清帝國猶如寒冬的乞丐,第四次賠款期限在當年6月底就要到期,根據《馬關條約》第四款規定,在本年六月以前清政府能將未付的賠款一次性償還,可以豁免利息,還可以歸還已付利息。日本人為了一下子拿到全額的賠款,甚至開出了從威海衛撤軍的誘人條件。明治維新後,窮兵黷武的日本人之所以變得慷慨起來,不是一衣帶水的鄰居情義被良心發現了,真正的原因是,這個時候的日本並沒有因為打敗了大清帝國獲得了上億兩的銀子,就一舉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相反其財政狀況依然窘迫。既然有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大清帝國的皇帝與大臣是一片歡呼,可是銀子猶如一把利劍懸在帝國的上空。外債是不能再借了,英德聯盟與俄法聯盟為借款已是劍拔弩張,俄國人甚至已經開始悄悄在東北屯兵,兵鋒直指山東。英國人更不是好惹的主,維多利亞那個瘋娘們第一個站出來揍大清帝國的屁股,第一次借款就嚷嚷不惜動武,這一次無論跟誰借,大清帝國都將麵臨挨洋鬼子揍的危險。再說了,大清王朝的海關都抵押給洋鬼子了,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抵押了。為了找錢,光緒皇帝下詔,允許天下士民上書言事,並要求臣下“籌劃開源之計以償付賠款”。

1898年1月30日,又是一個京城雪花曼舞的早晨,大清帝國禦前會議規模空前,凡是京城三品以上官員以及六品的翰林院編修都要參加,紫禁城外皚皚白雪裏停滿了大小官員的轎子。帝國第一重臣李鴻章看了看前麵的轎子倒吸一口涼氣,已經病入膏肓的恭親王奕被家仆從轎子裏麵攙扶出來,轉乘光緒皇帝特準的暖轎,被四個五大三粗的八旗兵丁抬進了午門。

大清帝國的冬天從來就沒有平靜過,光緒皇帝下詔廣開財源一直沒有動靜,今天看樣子又要發生什麼驚天大事。從《馬關條約》簽訂之後,李鴻章就一直生活在惶恐之中,國人的千夫所指、帝國文人的上訪怒吼,帝國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後也開始慢慢疏遠自己。這就是讀書人、漢人的悲哀,當帝國命運危難之際,皇權壓頂,不是賣國賊也被逼上了賣國的長路,當危機過去,自己就成了棄兒,這就是殘酷無情的權力,這樣變態的邏輯卻是曆史上最具有吸引力的金字招牌,讀書人為之癲狂,甚至不惜流血殞命。

李鴻章捋了捋胡須上的雪花,跟著潮湧一般的朝臣徒步進入了午門,直奔暖心閣。

朝堂上死一般的沉寂,能聽到每一個人的心跳。李鴻章偷偷地瞄了一眼龍椅上的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有些心神不寧,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今天禦前會議的唯一議題就是給日本人賠款的問題。前三次下來朝廷已經像一具幹屍,海關都讓洋鬼子控製了,朝廷是再也沒有銀子了,這一次日本人可是發話隻要交錢就從威海衛撤兵,收回威海衛這麼好的機會,可是銀子哪裏找呢?光緒皇帝朝身後的簾子看了看,這麼多年這個老女人一直坐在自己的身後,讓自己如芒在背,龍椅簡直就跟關禁閉一樣。現在好了,還處在經濟危機之中的日本人猶如一隻饑餓的狼,沒銀子給日本人,威海衛的日本兵不走不說,惹急了日本人再揍我們怎麼辦?到時候又是割地?光緒皇帝想想都頭大,皺了皺眉頭,望著下麵站著的群臣,一臉的無奈。

光緒皇帝連續問了台下的群臣三次,沒有人回應。群臣的目光盯向奕,老頭子拽著白手絹一個勁地咳嗽,這位帝國功勳已經再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幫助可憐的侄兒光緒皇帝拯救木乃伊一般的帝國了。

“臣有一個辦法可以解燃眉之急。”就在朝堂一片沉默的時候,突然一個洪亮的聲音響徹朝堂。光緒皇帝定睛看了看,站出來說話的是詹事府右春坊左中允黃思永。光緒皇帝對這個黃思永還是很有印象的,自己坐上龍椅的第六年殿試,當時主考官象征性地向還沒有親政的自己彙報了一下殿試成績,這個黃思永是當年庚辰科一甲一名,被欽點為狀元。1880年,三十八歲的黃思永一躍成為小光緒皇帝的天子門生,這個黃思永沒有辱沒天子門生這一聖譽。在甲午海戰的前一年,山西發生災情,就是這個黃思永帶著賑災的使命兢兢業業,賑災工作相當出色,回來後交吏部從優議敘,擢升為國子監司業,很快遷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現在為左中允。

光緒皇帝盯著黃思永,黃思永突然心裏一顫,這是自己被皇上欽點狀元之後第二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皇帝,當年的小娃娃如今已經長成了名副其實的皇帝,帝王威嚴也越來越讓人膽寒,黃思永突然腦子裏一片空白,緊張得不知道說什麼。

光緒皇帝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大清王朝還有這麼一個長著人腦子的六品左中允能在帝國危機時刻站出來。“黃思永,你有什麼法子,說說看。”光緒皇帝一下子叫出了黃思永的名字,黃思永心裏十分激動,大冬天的,額頭的汗珠子不住地往外冒。

黃思永快速從袖筒裏摸出一份奏折《請特造股票籌借華款疏》。黃思永在奏折中向光緒皇帝建議發行借款自強股票,以充分挖掘和積聚華民的財富,尤其是應“嚴責中外臣僚,激以忠義奮發之氣,先派官借,以為民倡”,則“合天下之地力人力財力,類別區分,各出其餘,以應國家之急;似乎四萬萬之眾,不難借一二萬萬之款”。黃思永將發行股票取名自強股票是希望讓老百姓明了朝廷借款是“因國計自強派股”,進而“人人曉以休戚相關之理,人人動其忠君愛國之忱”。在經曆了一場又一場顏麵盡失的失敗戰爭,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後,朝廷的公信力在民間已經蕩然無存,已經成為一條破船的大清王朝能通過發行股票自強嗎?因為擔心這種通過發行股票募集民間資本賠款的方式遭遇帝國子民的抵製,黃思永還給光緒皇帝出了一招發行模式:先按官之品級、缺之肥瘠、家道之厚薄,酌定借數之多少,查照官冊分派,漸及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