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殤9(3 / 3)

官員帶頭認購自強股票,根據品級的不同、地方經濟狀況不同、家庭財力的厚薄進行區別攤派,有了官員帶頭認購,自然能起到帶頭作用,帝國的子民們在官員們倡導的自強精神鼓動下一定會趨之若鶩。黃思永,這位南京出來的狀元公繼承了江蘇文人的卓越智慧。江蘇人在大清王朝可謂是明星薈萃,狀元就出了四十九位。發行股票募集民間資本償還戰爭賠款,還美其名曰自強股票,這居然是通過十年寒窗,從八股垃圾堆裏層層選拔出來的狀元郎腦子裏蹦出來的,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奇思妙想,光緒皇帝聽後一陣激動。向帝國的臣民以朝廷的名義發行股票,將民間的銀子收上來,何愁日本人的銀子賠不上?像李鴻章、容閎這些早在表哥同治皇帝時期就開始折騰股份製的大臣幹吏,怎麼就沒有想出來呢?

黃思永的這份奏疏,對於備受財政危機困擾的光緒皇帝來說,簡直就是久旱逢甘霖一般,光緒皇帝立即傳旨“著戶部速議具奏”。黃思永的這一份被光緒皇帝看作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奏疏,並非是大清帝國最早提出募集民間資金用於國家財政支配的先例。早在甲午海戰期間,同盛宣懷一起發現日本間諜的大作家、大商人鄭觀應,在1880年出版的《易言》中就為光緒皇帝指出了一招搜刮銀子的好辦法:泰西各國,凡興建大役,軍務重情,國用不敷,可向民間告貸,動輒千萬。或每年僅取子金,或分數年連本交還,隱寓藏富於民之義,而不欲授利權於異國也。隻是鄭觀應這個人書生意氣,沒有那麼直白地指出通過發股票刮銀子。正是鄭觀應出版《易言》的這一年,黃思永春風得意高中狀元,黃狀元有沒有剽竊鄭大富豪的智慧,那就難說了,不過這種西方資本主義慣用的資本手段,從一位深受八股洗腦的狀元口中說出來,是大清王朝的幸運,也是不幸。幸運的是八股狀元都在慢慢地接受資本主義的思潮,不幸的是,連深受毒害的八股狀元都在積極突破封建思維,這就預示著,資本注定會成為封建皇權的顛覆者,大清王朝的氣數馬上要盡了。

那個當年在都察院上訪請願的書生康有為,這個時候又冒出來了,聽說狀元郎黃思永在朝堂上給光緒皇帝獻策,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民間資金賠償戰爭賠款,一直對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憤憤不平的康有為,抨擊黃思永的股票發行方案是“徒飽貪吏,於國計無益”。康有為預言這將是一場官員中飽私囊的狂歡盛宴,對朝廷沒有一點好處,無論外債內債都是挖肉補瘡,如果不從經營自強著手的話,“則賠款無已時,借款亦無已時,是坐自斃也”。

光緒皇帝沒有時間和心情搭理康有為發出的雜音,直接將黃思永提交的發行股票方案交給戶部尚書翁同龢。身為帝師的翁同龢義憤填膺,在黃思永給光緒皇帝出完點子之後,差點就站出來指著黃思永的鼻子一通臭罵。簡直是斯文掃地!連年的賠款,老百姓已經囊中羞澀,山西、山東、河南、河北、陝西到處是流民,朝廷連年賑濟,民間哪有銀子可以讓朝廷搜刮?從太平軍匪患到撚軍造反,從中法戰爭愚蠢的談判到中日戰爭的屈辱求和,朝廷的公信力已經完全喪失,朝廷發行黃思永提出的自強股票並非用於國家自強而是賠款,國庫早已空虛的大清王朝,如何到期兌現股票?名義上是發股票募集民間資本,實際上就是借著股票的名義空手套白狼,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一明白其中的貓膩,還不痛罵朝廷?

光緒皇帝的旨意讓翁同龢大腦皮層一麻,發股票賠戰爭款這樣的差事攤到自己頭上,又是自己的皇帝學生硬性下派的任務,翁同龢隻有硬著頭皮接下來。回到戶部辦公室,翁同龢趕緊召集戶部的員工開會討論黃思永提出的股票發行方案。

戶部侍郎張蔭桓舉著黃思永的折子對翁同龢說:“部堂大人,你說這個黃思永怎麼出這麼一個餿主意,還自強股票呢,怎麼自強?李鴻章他們搞了二十多年的洋務,結果怎麼樣?南洋水師、北洋水師全部被洋鬼子、日本人給打垮了,甲午那一仗不是李鴻章一家通敵,朝廷怎麼可能賠兩億兩銀子?黃思永現在提出這麼一個發行股票的法子,老百姓怎麼可能因為官員買了,因為是為國家自強就買?我看這是黃思永邀功的邪招。”

翁同龢本來就一肚子火,張蔭桓這麼一說,更火了:“這是皇上交代的任務,你哪來那麼多廢話,之前皇上廣開言路,征求開源償付賠款,他黃思永邪招邀功,你張侍郎也可以想一些歪招去皇上那裏邀功。”

張蔭桓一見翁同龢發火了,趕緊辯解:“部堂大人,我說得可是事實,發股票要製定章程,股票章程可不是口號能解決問題的,誠然大清的子民希望通過購買股票讓朝廷自強,可是大清的子民憑什麼相信朝廷呢?”

“那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翁同龢也一直在琢磨這個問題。

張蔭桓謹慎回話道:“我建議將自強股票改為昭信股票,就認股數目以昭信守,這樣才能顯示朝廷的信用。”

四天後的2月4日,無奈的翁同龢向光緒皇帝上《奏準自造股票籌借華款疏》,在奏疏中戶部基本上同意黃思永的方案。有了老師翁同龢的讚同,興奮的光緒皇帝當即批準,吩咐總理衙門聯手戶部對昭信股票章程進行修訂完善。通過資本的手段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居然能解決賠款沒銀子這麼大的難題,這兩年一直生活在洋人威逼利誘陰影下的光緒皇帝頓感身心舒暢,神清氣爽。英德聯盟也好、俄法聯盟也罷,你們愛咋地咋地,別再打我大清什麼稅什麼地盤的主意就行,黃思永說得對,隻要我大清子民團結自強,你們洋鬼子就哪兒來的回哪兒去吧。光緒皇帝是信心滿懷,這下翁同龢和總理衙門就有事做了。此後,總理衙門和戶部對於股票章程進行了反複修訂。帝師翁同龢有個愛寫日記的好習慣,對昭信股票出台的經過進行了詳細而生動的記載:

2月8日:黃慎之來談昭信股票事……午至戶部商股票事。

這一天黃思永到了戶部,跟翁同龢商量股票發行的細節問題,主要圍繞公司章程進行討論。這一次商討,翁同龢就把黃思永向光緒皇帝提出的官員強製認購起帶頭作用的餿主意模式給改了。戶部定出了較為折中的方案:由該部印造“股票”100萬張,名曰“昭信股票”,凡官紳商民均“量力出借,無庸拘定數目”。但考慮到“內外大小臣工,受國厚恩,際此帑絀時艱,尤當熟計安危”,發揮帶頭作用,“出家資以佐國用”。所以“擬請降旨飭令在京自王公以下,在外自將軍督撫以下,無論大小文武現任候補候選各項官員,均領票繳銀,以為商民之倡”。

2月11日:晚赴總署,以股票章程交樵野改,與頌閣書論股票事。

這一天很晚的時候,翁同龢才趕到總理衙門,將股票章程交給樵野修改。樵野就是那位跟翁同龢磨牙改掉股票名字的侍郎張蔭桓,這一天翁同龢與張蔭桓進行了深度討論。

2月12日:飯後至戶部,畫股票章程稿,餘與樵野屢改,終未妥。

翁同龢作為帝師有一個好習慣就是做事一絲不苟,從吃了早飯到戶部開始,根據昨天晚上的討論自己草擬股票章程。草稿完畢,翁同龢還是不放心自己的草稿,於是找到張蔭桓進行反複的討論修改,整整忙了一天,昭信股票的章程都沒有整出來。

2月14日:飯後至戶部……商量股票式,樵野必欲照俄式,令日本造之,傍晚始歸。

勤勞的翁同龢又是一大早吃了早點就到戶部商量股票的印刷模式,張蔭桓提出按照沙俄人的模式,在日本印刷,然後在國內發行。結果印刷模式討論又花費了一天的時間,一直到天黑才回家。翁同龢敬業呀。

2月23日:股票章程在張公處,尚未改妥。

2月24日:看樵野改定股票章程,甚細密。

2月25日:午入署,商量股票。

2月26日:午初赴署商量股票,六堂畢集,定章程,定票式,定印式,以紙張詢上海道,發電。

忙碌了將近一個月,昭信股票的章程、發行模式等等都拿出詳細的方案之後,翁同龢夾著一大摞材料去了總理衙門,所有參會人員到齊之後進行最後投票表決,確定章程等。最後向各省發電征詢,要求各省迅速反饋意見。總理衙門發出的第一道電文是向上海道發的。翁同龢率領戶部員工忙碌了一個月的《昭信股票詳細章程》包括股票發行總額、麵值、年限、利息、交易、發行機構以及各省勸募數量等的約定:總股本58萬張,其中麵額100兩者50萬張,麵額500兩者6萬張,麵額1000兩者2萬張,募集資金總額1億兩;期限20年,利息為周年5厘,閏月不計,前十年付息不還本,後十年本息並還,認購股票者每年應得本息準抵地丁鹽課,亦可領取現銀;該項股票可以輾轉抵押售賣,不過須赴昭信局(或分局)進行過戶注冊,倘有遺失,須至官局掛失;戶部設立“昭信局”,各省設立分局,經理其事;各殷實商號若有其他商家連環保結,經官方批準,亦可經理該項債券發行事宜;各省官紳商民若一人勸募超過10萬兩,則可由各省將軍督撫分別奏請給以獎敘,但嚴禁勸募之人藉端苛派勒索,若有偽造誆騙者,從重懲處。

最後的章程等材料上報給光緒皇帝,光緒皇帝一看老師翁同龢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很是欣慰,當即批準戶部的奏疏。滿腦子皇權思維的光緒皇帝在上諭中說道:“當此需款孔亟,該王公及將軍督撫等均受朝廷厚恩,各省紳商士民,當亦深明大義,共濟時艱。況該部所議章程,既不責以報效,亦不強令捐輸,一律按本計利,分期歸還,諒不至遲回觀望也。”光緒皇帝有些幼稚了,股票是資本主義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信用產品,能否發行成功完全依靠發行主體的社會公信力,政府發行就要看政府的公信力,尤其是昭信股票這種名為股票,實際為國債的公債的發行基礎就是政府信用,民眾不會因為“不責以報效”,“不強令捐輸”而購買,而是會經過理性分析政府公信力、信譽度以及自己得到的回報等,才能作出是否認購的決定。

光緒皇帝批了翁同龢的折子,發行昭信股票的發行工作正式開始了。雖然黃思永在當初上書的時候信誓旦旦地保證:如果采納自己提出的發行股票模式,自己就帶頭“先派籌借若幹兩,定限繳齊,逾期請治臣罪”。但光緒皇帝還是不能徹底放心,大清帝國實在是太窮了,官員、民眾會掏錢認購股票嗎?光緒皇帝這時候想起一個人,那就是一個月前用暖轎抬進紫禁城的皇叔恭親王奕。

奕是《馬關條約》的支持者,兩億兩白銀流出去,奕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當時不是奕連夜到紫禁城分析局勢說不盡早簽約,可能日本兵鋒還要繼續向帝國縱深推進,當時光緒皇帝猶豫再三,希望等等國際聲音抨擊日本支持大清,畢竟李鴻章的眼睛被日本人打了一槍,大清帝國還有據理力爭減少賠款的籌碼。奕卻警告光緒皇帝,日本人正遭遇經濟危機,鐵了心要跟大清玩命,現在歐美等著日本人進一步推進戰事,他們正好從中漁利,不可能聲援大清的,光緒皇帝無奈地在合約上蓋上玉璽。昭信股票的發行是為了日本的賠款,奕應該帶頭認購,奕雖然現在奄奄一息,慈禧太後也不再喜歡這位老情人,甚至因為提示慈禧太後削弱漢人地方勢力而得罪李鴻章、左宗棠等漢人勢力,但是奕有再造大清帝國的不世之功,是大清帝國的精神領袖,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他們這一批洋務派還是非常敬畏奕的。有了這位快要咽氣的皇叔帶頭,昭信股票的發行工作一下子就能在政府內部展開。奕的兒子死了,隻有孫子溥偉還算有點能力,恭親王這個王爵最後讓溥偉承襲的大權還在光緒皇帝的手上。

光緒皇帝耍了一個心眼,奕是個快要死的人,溥偉承襲他爺爺的王爵的最終決定權還在慈禧太後手中,為了控製奕的權柄,慈禧太後雖然連番三次打擊奕,兩人的情卻難以忘記,人之將死,老女人慈禧太後不會那麼絕情,自己必須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要讓奕掏銀子,又不能讓慈禧太後發現自己耍手腕,畢竟自己這個皇帝的位子還在這個女人的掌控之中。

翁同龢帶著光緒皇帝的問候,一走進恭親王府就被人迎入奕的病榻前,奕上氣不接下氣一個勁地咳嗽,翁同龢握著奕的手,回憶當初一同被慈禧趕出軍機處的狼狽,義憤填膺地指責李鴻章在馬關的愚蠢,歎息光緒皇帝為賠款的無奈,現在昭信股票的發行艱難。奕一聽,這哪是來看望,簡直就是強行索購昭信股票嘛,考慮到自己快要死了,孫子溥偉要想順利承襲自己的王爵,這個時候就認倒黴吧。奕艱難地擺了擺手,啥也別說了,現在國家有難,皇上有難處,我奕認購兩萬兩的股票。

2月27日,奕帶頭認購,還特別做出聲明:“不敢作為借款,亦不仰邀議敘。”奕太實在了,實在得讓光緒皇帝都感動得一塌糊塗,恭親王能在慈禧太後的手上幾番沉浮,真不是僅靠床上神功的,識大體顧大局,奕掏出的銀子就是捐贈報效朝廷的,這簡直就是昭信股票發行的活廣告。

光緒皇帝對奕的模範作用十分感慨,特地嘉許奕:“用意正大,洵足矜式百僚”,有了奕這個活廣告,光緒皇帝開始大張旗鼓地炒作奕報效朝廷的事跡,當天的《申報》在新聞報道的同時還配發了《論舉行昭信股票》的評論:“恭親王為國重臣,且係懿戚,首先樂輸十萬金為臣民倡;國家勳舊之臣自應如是,庶使內外臣僚均知觀感,踴躍輸將……得恭親王為之倡率,則內外諸大臣有不得不勇於從事之勢,而海內殷實之戶或亦可釋然無疑,繳銀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