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殤10(1 / 3)

《申報》拍馬屁的文章多有禦用文人捉刀之嫌疑,不排除是光緒皇帝授意之作,尤其是在昭信股票章程批準的第二天,奕交銀子認購的當天,新聞、評論文章就見諸報端,對排版印刷技術相對落後的晚清來說,要想做到當天的及時新聞出版,在沒有全電子化的設備幫助下是不可能實現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印發傳單一樣的號外。在《申報》的曆史上,出號外發生在中法戰爭期間,1884年8月5日,法國進攻基隆炮台,中法戰爭爆發,當時上海風傳法國艦隊正在福州外港集結準備向中國南洋海軍開火的消息,人們盼望獲得確切消息。8月6日下午6時半,《申報》特派記者從福州發來有關此消息的快電,電文為“駐榕法艦尚無動靜”,可是當天的《申報》已出完,為應急,報館隻得於晚7時將這條電文用傳單的形式印出,列在報紙的正常編號之外。這也是中文報紙最早的號外。但是關於昭信股票的新聞根本不是通過號外發表出來的,從時間邏輯上推算,也就是說奕在答應認購股票之後,消息就被捅到報社了,所以在第二天交銀子的時候,新聞評論就一股腦兒地出來了,可想而知當時光緒皇帝是多麼急切地想向帝國的臣民推銷昭信股票,多麼迫切地想籌集到賠給日本人的銀子。光緒皇帝推銷股票的急迫能從評論的浮誇辭藻之中窺見一斑,奕明明認購兩萬兩的股票,評論文章嚴重誇大奕認購股票的金額,目的就是要告知世人,你們看,恭親王都買股票了,你們這些臣民也應該報效朝廷。文章中還赤裸裸地地預測:恭親王為之倡率,則內外諸大臣有不得不勇於從事之勢。這種預測顯然是要告誡臣民們,這是關係帝國命運的籌款,這是拯救大清帝國的救命股票,隻有你們這些官員掏錢買了,普通的老百姓才會更加踴躍地報效朝廷。

奕的一紙申明在帝國的上空猶如一顆炫目的禮花彈,帝國的官員們紛紛研讀《申報》的評論,大家心裏都明白這是光緒皇帝在操縱輿論,為昭信股票發行造勢,一來蠱動官員們認購,二來煽動帝國子民的愛國情緒,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向康有為這些不好好讀書的讀書人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發行昭信股票不是剜肉補瘡的亡國之舉,而是培育臣民們忠君愛國的美好品格。當初黃思永提出發行股票籌集賠款的法子的時候,滿蒙的王公貴胄都認為黃狀元腦子有毛病,大家都緊緊地捂著自己的錢包,看黃狀元到底能折騰出什麼花樣來,沒想到光緒皇帝還真就下令,讓翁同龢在一個月內就整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奕快要死的人還帶頭認購昭信股票,這下子活蹦亂跳的皇室貴胄們再也不好意思捂住自己的錢包了,東兩盟蒙古王公、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沙畢喇嘛、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奕孫子溥偉、肅親王善耆、端郡王載漪、貝勒載濂、輔國公載瀾紛紛自掏腰包買股票,不但皇室貴胄、蒙古貴族踴躍認購,大臣們也是積極響應,戶部尚書翁同龢、戶部左侍郎張蔭桓、禮部尚書李端棻、兩江總督劉坤一、漕運總督鬆椿、直隸總督王文韶、江蘇巡撫奎俊、江南織造增崇、江蘇學政瞿鴻機、蘇州織造海豐、長江水師提督黃少春、江南提督李占椿、江寧將軍豐紳、江寧副都統額勒春、京口副都統吉陞等等,這些中央高級官員以及富庶的江浙官員紛紛解囊。隨著一長串官員名單上報到光緒皇帝的案頭,標誌著在帝國掌權者的帶領下,在中華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場國家“公務員”自上而下買股票的熱潮,由此也上演了一場千年封建史上最為瘋狂的官員集體炒股鬧劇。

更讓光緒皇帝欣喜若狂的是,奕掏銀子不要股票的風氣已經彌漫整個大清的官場,這場戲在自己的一手導演下逐漸進入高潮。陝西巡撫魏光燾接到朝廷舉辦昭信股票的谘文後,表現非常的誇張,“伏讀諭旨,既不責以報效,也不強令捐輸”,本是一場正常的市場化股票發行,在光緒皇帝的一通表演之後開始變味兒了,地方官員相反都認為光緒皇帝不給臣民定任務是皇恩浩蕩,“聖懷體恤,有加無已”。有演戲的皇帝自然就有表演天賦驚人的臣子,魏巡撫激動之餘還給光緒皇帝上書表忠心:“臣與司道等受恩深重,無術補苴,惟有竭力籌辦,以期仰副鴻慈於萬一。”魏巡撫提交給光緒皇帝的演戲腳本很快就被湖南巡撫陳寶箴給抄襲過去了,陳巡撫也是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徹夜把自己關在書房裏給光緒皇帝寫表演腳本:“伏思中外臣民同此食毛踐土,渥荷天恩,當茲時事艱難,度支竭蹶,即令竭忱報效,皆分義所當然,況蒙聖慈曲加體恤,僅令暫時息借,並不責以捐輸,自當感激奮興,不遺餘力。”魏巡撫、陳巡撫的表演讓帝國的酸腐文人看的是眼花繚亂,就有人忍不住寫了長長的打油詩:

紆難不毀家,思源由飲水。

籲嗟昭信票,昨已奉廷旨。

伏讀甫終篇,淚下不可止。

本朝浩蕩恩,久浹人肌髓。

魚相忘江湖,曠代罕倫比。

今乃為此舉,誠萬不得已。

自樞臣以下,紆青而拖紫。

各各思報恩,恩實難殫紀。

文起家毛錐,武出身弓矢。

離蔬釋屩來,大半蓽門士。

全家脫寒饑,不官胡能爾?

顧已一循涯,疇不蒙帝祉。

周急有仁人,河潤到鄉裏。

如何君有急,乃裒如充耳?

朱門酒肉多,惠且及僮婢。

如何君有急,而忍行路視?

啟口人人忠,誓將驅命委。

君日姑徐徐,觀票可知矣。

受票詎雲忠,其端或在是。

兩巡撫的表演讓總督大人、蒙古王爺們開始心裏不安了。之前抨擊招商局在並購洋船大鱷旗昌一案存在股票內幕交易老鼠倉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更是牙咬的蹦蹦響,在心裏對魏巡撫和陳巡撫一通臭罵:這倆王八蛋是不是腦子燒糊塗了,這一次朝廷發行股票是籌集日本賠款的銀子,就現在大清這個樣子,山河破碎民生凋敝,哪裏還有能力還銀子,現在不少地方都出現官員欠薪的現象,還不如一天一結算的農民工,現在掏了銀子給朝廷,將來自己喝西北風去?坐在富庶的兩江官位上的劉坤一、鬆椿、奎俊讓魏巡撫他們搞得很是被動,兩個巡撫都掏銀子報效朝廷了,兩江的官員還能要朝廷的股票?被逼無奈,他們也隻得無可奈何地向朝廷表示忠心:“忝領疆圻,歲支廉銀,視將軍諸臣為尤厚,當此庫儲支絀,宜申報效之忱,所以臣等認繳銀兩,不敢請領股票。”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兩江官員還是想按照正常的商業程序來,掏銀子拿股票,到最後是不敢領取股票。已經領了股票的山東巡撫張汝梅這個時候就更加被動了,陝西湖南的巡撫都不要股票,自己已經拿到股票,同為巡撫,如果不退股票,將來的仕途就會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了,退股票吧又可能給昭信股票的發行帶來致命的打擊,尤其是普通的老百姓認為官員都隻交銀子不敢要股票,老百姓那就更不應該拿股票,這樣一來朝廷發行股票是假的,搜刮銀子是真的,朝廷想通過發行昭信股票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願望也就落空了,到時候可能因為人民群眾的恐慌心理導致昭信股票無法出售,募集銀子。張巡撫苦思冥想終於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於是給光緒皇帝寫了另外一個版本的鬧劇腳本,請將他本人應領昭信股票本息銀兩,捐助山東學堂經費。後來蒙古王公看到漢人官員紛紛向光緒皇帝表忠心,看來他們掏出的二十萬兩銀子也隻有報效給朝廷了。

光緒皇帝很快看到另外一番景象:賣股票最後變成了官員無償捐贈朝廷的捐款遊戲,帝國的官員太愛朝廷了。正當光緒皇帝春風得意之際,慈禧太後卻聽聞了老情人奕歸西的噩耗,她頓時心如刀絞,孤獨、寂寞如同鬼魅一般如影隨形,一個人在屋子裏靜靜地待了好幾天。

慈禧的貼身太監李蓮英,添油加醋地說光緒皇帝通過賣股票來籠絡帝國官員,賣股票籌集賠款銀子可能隻是皇帝的一個障眼法,實質是通過昭信股票的發行來清理整頓官場,考驗官員對自己的忠心程度,皇帝的最終目的是打垮後宮掌朝的勢力。

心情低落的慈禧太後一聽,這還了得?趕緊找來心腹兵部尚書、總理衙門大臣榮祿,在這一場股票發行過程中不能讓光緒皇帝大出風頭。慈禧太後密令榮祿策動京內王公以下大臣所認股款奏請報效,慈禧太後的小動作實為通過認股報效來考察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對自己到底有多忠誠。

在官場上混的人一眼就看穿了慈禧太後的用意,榮祿的策動剛一開始,新署直隸總督裕祿起而效仿,宣布直隸文武官員“無論官階大小,實缺候補”,所認債款“概不領票,藉以少紓公家之急”。這下子可苦了直隸轄區的官員,實缺的官員還好一點,有位子有俸祿有餉銀,還沒有位子俸祿的候補官員可就慘了,如果這一次不向朝廷、慈禧太後表忠誠,恐怕補實缺就有點困難了。裕祿作為慈禧太後的心腹,年初調任軍機處,擔任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同時還兼任總理衙門大臣,沒過幾天,剛剛結束歐洲國事訪問的李鴻章原以為能回到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上,沒想到被慈禧太後調離中央權力中心遠赴兩廣總督,一直頂替李鴻章的直隸總督王文韶很快調任雲貴總督,裕祿旋即接替了直隸總督大臣,出生於正白旗的裕祿火箭般的升遷,使其迅速成為大清王朝響當當的實權高級領導人。投桃報李的裕祿把直隸的官員全給禍害了,讓他們都得掏銀子不說,他還覺得這樣不足以報答慈禧太後對自己的恩典,複致電各省督撫,動員各省官員所認債款“亦照直隸辦法”。裕祿的特殊身份更讓大清帝國的文武百官毛骨悚然,不同意裕祿的倡議也得違心同意了。很快官場是一呼百應,紛紛上表遵照裕祿同誌的提議,在得到普遍同意後,榮祿等人遂上奏朝廷表明:京外大小各官所認債款,情願報效,“出自至誠”,請準其免領股票,“並不敢邀獎”。

封建高度集權製度的變態在於皇權可以扭曲正常的人性,奕向光緒皇帝冠冕堂皇地申明自己掏銀子不要股票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孫子溥偉能夠順利承襲王爵以及彌補自己在《馬關條約》簽訂過程中的愚蠢過失。光緒皇帝利用信息不對稱,大臣與子民不能琢磨透奕與皇帝的隱形交易,通過媒體炒作製造輿論,希望能從官員與老百姓手中多搜刮一點銀子,畢竟大清帝國的國庫已經沒有一個子兒了,清苦的日子一天兩天可以,長期沒錢的窮皇帝日子怎麼過?帝國的官員們的人性扭曲了,光緒皇帝操縱媒體的炒作直接轉化了他們的思維,隻有掏銀子不拿股票才是忠君愛國,這樣混賬的忠君邏輯顯然不是爬格子八股科舉文人的真實心態,八股文人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精神刺激下十年寒窗,夢想的就是金錢、物質跟女人,永遠都想讓皇帝多給一點薪水補貼,怎麼可能通過給皇上銀子來表示忠誠?這些在發行股票過程中掏銀子不要股票的背後,一定是另有如意算盤等著光緒皇帝入套的。

恭親王奕爵位已經達到了頂峰,卻深明大義、洞察時勢,帶頭認購昭信股票,光緒皇帝激動之餘表揚了一番,奕翹辮子之後孫子溥偉承襲恭親王爵位。隨著慈禧太後的加入,整個帝國呈現出一派忠君愛國的大好局麵,昭信股票發行打開了一個良好的局麵,是一次勝利的開場,團結的開場。光緒皇帝腦子很清醒,老娘們兒慈禧太後捧場實為籠絡人心考察人心,榮祿是其身邊紅人得罪不得,便好好地表揚一番:“深明大義,公而忘私。”在榮祿裕祿的策劃蠱動與宣傳造勢之下,滿蒙貴族、各省督撫“踴躍輸銀”,麵對這麼多官員的深明大義,光緒皇帝有點犯難了,僅僅是個嘉獎表揚什麼的倒是容易,可是這樣不能有效地激勵帝國的官員們積極地去銷售股票,還得給他們來點實質性的行政獎勵。賞給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頭品頂戴,恭親王溥偉、肅親王善耆、端郡王載漪、貝勒載濂、輔國公載瀾等,“均著宗人府議敘”;“其京外文武大小各官,均著交戶部分別核給移獎”。對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著賞給龍傘一柄,龍緞靠被一份,以示優異”,貝子銜巴特瑪車林則“加恩賞換雙眼花翎”。中央高層、皇室貴胄、王公貝勒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封賞。地方官如果不表示表示,那可是說不過去的。大作家鄭觀應說銀子在民間,大筆的股票還要靠地方官員去萬裏神州推銷呢,地方官不但要賞,還要重賞。

光緒皇帝思來想去,山東那個拿了股票要將本息捐贈給山東學堂的那位張汝梅巡撫有三個兒子,張巡撫的三個兒子都有科舉功名,如果一並賞了他的三個兒子,張巡撫一定會死心塌地報效朝廷,其他的地方官也會以張巡撫為表率。光緒皇帝就發話了:張汝梅之子兵部郎中張書蘭、工部郎中張書年,“均著以知府選用”,三品蔭生張書恒“著以主事用”,“以示獎勵”。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張巡撫先“認借昭信股票銀十萬兩”,後來榮祿和裕祿兩人唱雙簧,張巡撫“嗣又倡捐銀一萬兩”。就這十一萬兩銀子,一下子家裏就兩個知府一個三品主事,張巡撫一家子借著昭信股票發行做成這一筆升遷的生意可以說獲得了百分之兩百的利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經典的論述:當利潤達到百分之兩百的時候,資本家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尊嚴和道德舍身取財。張巡撫一家子雞犬升天踐踏了大清帝國的秩序,光緒皇帝的慷慨賞賜,將整個帝國的政治考核秩序搞亂套,這種通過買股票獲得官爵升遷的獎賞與賣官鬻爵毫無二致,光緒皇帝這一做法甚至忤逆了祖宗家法。張巡撫升遷的背後,一張龐大而無形的大網猶如噩夢一般撲向脆弱的大清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