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步入權力中樞的載振還要積極地出書來包裝自己,無論是文筆還是耐心都比較弱的載振想到了一個捉刀代筆之法,當初赴英倫的隨員中有一個古文辭大家、三等參讚唐文治,這哥們了得,自幼從父攻讀經書,十四歲讀完五經,從師太倉理學家王紫翔,潛心研讀性理之學及古文辭,二十一歲拜在國學大師王先謙門下,就是那位執掌嶽麓書院十年之久的大清帝國內閣大學士,與兩江總督劉坤一聯手攻擊招商局並購旗昌存在貪墨而一炮走紅的王先謙。這個唐文治跟他老師王先謙一樣是個膽子大的清流名士,甲午戰爭將士血染汪洋的那一年,唐文治看到了帝國海軍被小日本打得慘敗,唐文治冒死上了萬言書《請挽大局以維國運折》要求革新政治,嚴懲戰敗將領,還順帶將慈禧太後身邊的紅人李蓮英給參了,要慈禧太後打李蓮英的屁股,管好身邊這個沒有精子的男人。載振一想這哥們萬言書都能寫,老師都是大家,寫點旅遊筆記心得應該是小菜一碟,於是就找到了唐文治。唐文治一聽當今炙手可熱的帝國政治新星載振要寫訪問英國的書,這簡直就是手到擒來。1903年初,四冊十二卷的《英軺日記》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包括出訪行程、禮儀、觀後感,還有各國商務、法律規章製度、政治議院、學校、工藝。署名載振的鴻篇漫卷《英軺日記》一時在帝國掀起出國狂潮,大生集團董事長、天子門生帝國狀元張謇帶著自己的管理團隊參加日本大阪博覽會,喀喇沁親王貢桑諾爾布帶領禦前大臣喀爾喀親王那彥圖長子祺承武、肅親王耆善之長子憲章等數人,在日本間諜川島浪速的幫助下私搭郵輪東渡日本,參觀大阪萬國勸業博覽會,一時間大清帝國臣民出國留洋成風。
慈禧太後翻了翻載振出版的新書,滿心地喜歡,從載振回國後迅速提拔,那些漢人是七嘴八舌,這一下子讓慈禧太後很是露臉。在取得袁世凱、張之洞這些新政領袖機構政務督導處大臣的支持後,慈禧太後趕緊發布上諭:“通商惠工,為古今經國之要政,急應加意講求,著派載振、袁世凱、伍廷芳,先訂商律,作為則例。”慈禧太後要走一條自己琢磨出來的新政路線,當年康有為集團那種急功近利的改革隻能分化改革力量,樹立更多的反對派,注定是要失敗的,現在大清帝國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團隊精神。大清帝國已經不能再亂了,尤其是漢人督撫們必須團結到自己身邊,一場改革的成敗在於團隊的合作,商部是要從漢人督撫手上奪權,那麼一定要先穩住這些地方諸侯。慈禧太後提出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策略,在不觸及督撫們利益的情況下先摸索著搞商法,等商法出台大家夥讚成舉手表決通過,不好意思,這是大家夥都同意的,商部就應該成立了吧?為了進一步鞏固載振這位未來的商部尚書的政務實力,慈禧太後將帥小夥兒叫到宮中一番叮囑:“不要整天抱著幾本別人代筆的破書到處炫耀,要務實一點,你看張謇都到日本考察去了,你去一趟小日本,看看別人是怎麼搞的,將來自己搞起來也輕車熟路。”
1903年5月,禦前大臣、大作家載振帶著一幹人馬東渡扶桑參加大阪勸業博覽會,這一次的出國訪問再次震驚載振,豐富多彩的工藝展覽讓載振大開眼界,都說大清帝國是天朝上國,實在是太落後了。大受刺激的載振回國後再次給慈禧太後彙報工作,明確提出大清帝國成立商部的條件已經成熟。1903年7月18日,已經搞定漢人督撫的慈禧太後笑嗬嗬地諭告天下,大清帝國商部成立,在外交部之後,六部之前,年僅二十七歲的禦前大臣載振出任商部尚書,大律師、修訂法律大臣伍廷芳兼侍郎副部長。載振知道自己比較嫩,將筆杆子唐文治、上海商會老大王清穆這兩位請出來分別擔任右丞、左丞具體負責操持商部事務。慈禧太後考慮到載振畢竟年輕,唐文治與王清穆雖然都興辦洋務,但在漢人督撫中的影響力有限,慈禧太後決定給載振的商部貼金,欽命庚辰科狀元黃思永、甲午科狀元張謇這兩位實業家、帝國文化代表擔任商部最高顧問。慈禧太後可謂用心良苦,黃思永與張謇兩位都是天子門生、商場驕雄,他們是千年儒家文化的寵兒,也是帝國選拔出來的國家管理人員,他們有艱辛的創業曆史,也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足以協助載振管理好帝國的新興部門商部。黃思永與張謇一直期待大清帝國能將商業發展推到強國的第一位,現在慈禧太後親自聘請兩人出山,兩人屁顛兒屁顛兒地跑到北京報到,很快幫助載振進行了機構建製,在商部下麵設立了四個司:直屬司,相當於現在的部委辦公廳;農業司,管理農林牧副漁;工商司,既是市政,又是城管,還監督企業;金融司,管理金融企業,諸如錢莊、票號、銀行,金融機構可不能隨便亂整。
帝國專業理財的部委成立了,黃思永和張謇向副部長伍廷芳提出,僅僅有商法是不夠的,還要成立一個專門研究政策法規的直屬機關外國商法研究室,負責修訂商法,製定法律法規。當然商部作為帝國財富的專業管理機構,信息就是財富的源泉,商部需要一個宣傳平台,無論是政策的傳達還是信息的收集,甚至是商部的品牌宣傳,都需要一張報紙。1903年12月29日,商部機關報《商務報》創刊,商部郎中吳桐林為總經理,作為商部的機關報,也是大清帝國部委第一份機關報,慈禧太後可謂開曆史之先河,將黨報資本化,麵向社會公開招股。《商務報》的招股百分之五十為朝廷出資,百分之五十為政府官員掏銀子,朝廷成為《商務報》的大股東,國有控股的《商務報》走了官商合辦的報業之路,令人奇怪的是《商務報》招股卻不成立董事會,民間資本無法獲取報紙的話語權。《商務報》以“浚商智”為宗旨,鼓吹振興商務、發展工礦實業、開展商戰、製定護商政策等。一切的司局級機構建製完成,慈禧太後批準了張謇黃思永的建議,商部在北京太遙遠了,幹脆商部在各個督撫轄區設立商局,由商部垂直領導,這樣一來既提高了商部的運作效率,又可以盡最大限度地開發商業資源,加速商業發展。商部收權是慈禧太後一直打著的如意算盤,沒過多久,慈禧太後就下令裁撤路礦總局,把所有路礦事務統歸商部統一規劃。
商部成立了,載振挽著袖子準備大幹一場,在各省設立商務局,但是早在商部成立之前,很多省份就有商務局,地方督撫對這個新派生出來的商務局不感冒,根本不願意協助商部組建各省的商務局。中央部委和地方督撫開始了對峙,最後載振覺得這樣耗下去不能做事,隻得向地方督撫屈服,各省原來所有商務局被正式指定為商部的分署,以指導各省一切工商發展事宜。載振還接收了地方督撫一個掌控商務局實權的條件,商務局由一個經督撫遴選的商務議員領導,商部隻是形式上的批準任命。商部在具體執行公務的時候卻發現一個問題,這些掌握地方大權的督撫們甚至不能幫助商部解決根本性的商業問題。以巡撫、長期留任的胥吏和稅吏為一方,和與控製經濟企業乃至稅收等公共職能的省府和地方紳士為另一方的勢力,兩方存在著犬牙交錯的複雜關係,兩方對立的時候是督撫們愛莫能助的,尤其是地方紳士與各級小官僚,他們不僅僅是督撫們的屬下,更重要的是地方權力的實際掌控者與利益擁有者,他們不願意商部這個新生的權力機構淩駕在他們之上,也不願意讓商部分享他們的既得利益。這樣的對峙就造成一個嚴重的後果,商部名為統領帝國經濟命脈的實權部委,實際卻隻是個空殼子窮部委,財政經費少得可憐,主要收入來源是償付庚子賠款之前的海關存款的利息,由於存款利率以及大部分存款存在銀行的時間長短每年不同,因而商部花在擬訂新的經費方案上的時間比花在擬訂新的工業計劃上的時間還要多。
缺錢、缺錢,大清帝國還是缺錢,慈禧太後那天在園子裏麵打盹,迷迷糊糊夢回了1900年那個可怕的夜晚,那個該死的直隸總督裕祿抵擋不住八國聯軍的槍炮吃耗子藥自殺了,身在紫禁城的慈禧太後聽聞隆隆的槍炮聲,膽戰心驚,趕緊化妝成村婦,拉上光緒皇帝奪命狂逃,這個時候光緒皇帝的美人兒珍妃一把拽住皇帝的袖子,死活不讓皇帝逃跑,慈禧太後頓時火冒三丈,洋鬼子的槍炮聲響都快把人耳朵給震聾了,這個小賤人不要命了,說時遲那時快,慈禧太後下令無根老相好李蓮英一把將珍妃推向井裏。逃到山西荒郊野外,狼聲淒淒,眼見群狼逼近老太婆,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拍馬趕到,救慈禧太後一命。可是逃到了山西太原,身上沒帶幾個銀子的慈禧太後就要喝西北風兒了,慈禧太後將山西巡撫毓賢傳到自己的帳下,要毓賢給皇帝太後西巡籌集二十萬兩銀子的盤纏。一直力主借助義和團力量抗擊洋鬼子的毓賢一聽傻眼了,現在兵荒馬亂招待一下逃命的皇帝太後就不錯了,這個老女人還耍威風要勒索地方財政,再說前幾天還頒布了殺義和團民的上諭,自己都死到臨頭,還要給這個老女人搞逃跑的路費。
毓賢無奈,隻好將山西的票號錢莊凡是做生意的老板掌櫃都給招到巡撫衙門,兵丁帶刀守衛在大堂兩側,山西的老板們一看巡撫衙門的陣勢,知道今天沒有什麼好事兒。毓賢毫不隱諱慈禧太後借銀子逃命的事實,毓賢知道要從這些商人口袋裏掏出銀子是比較困難的,於是就苦口婆心給商人們上政治課,要商人們目光長遠,要講大勢、講政治,要有忠君愛國的高尚品德。毓賢的一通廢話說完,要商人們表態,商人個個埋頭裝著喝茶沒聽見,或者是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表態,皇帝太後不要金鑾殿逃跑了,這個時候給他們娘兒倆借二十萬銀子,那不是傻子嘛?這錢一旦借出去還能收回來?毓賢一看這些富豪們不說話,這哪是對慈禧老太婆見死不救,這簡直就是要自己的命,於是放出狠話:“這錢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你們看著辦吧!”毓賢的話一說完,一個年輕小夥子站起來說:“中國乃泱泱大國,八國聯軍不會長期侵占北京,皇室斷不會欠下庶民之錢!就算大清江山亡於旦夕,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票號、錢莊長期以來與朝廷官府互為依存,國家滅亡,票號哪還有好日子可過!皇帝借錢,由我們錢莊出好了。”一番慷慨陳詞之後,這個年僅二十五歲跑街的大德恒掌櫃真做通了東家的工作,籌集到了三十萬兩銀子。
慈禧太後拿著三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不禁老淚縱橫,不停地感慨還是帝國子民忠君愛國,一問是大德恒票號的太原分號年輕經理賈繼英給借的。後來繼續西逃路過山西祁縣大德恒總號的時候,慈禧太後特意駐蹕大德恒總號。決意在慈禧太後身上豪賭一把政治籌碼的賈繼英一路是紅綢鋪成地毯,迎候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接待規格是相當的高,相當的隆重。一路裝成村婦的慈禧太後終於找回了當初做太後時那種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感覺,看著帥小夥兒賈繼英那是滿臉的微笑,相當的高興。賈繼英,賈繼英,慈禧太後夢裏不斷地念叨這三個字,辦銀行,辦銀行,大清帝國一定要擁有自己控製的中央銀行,夢裏的慈禧太後又反複地念叨這三個字。李蓮英在一旁一看老太婆說夢話,一下子就樂了。慈禧太後猛然一驚吩咐李蓮英:“小李子,宣大德恒掌櫃賈繼英即刻進京覲見。”
山西商人是無利不起早,賈繼英一番陳詞之後,就和隨駕行官桂月亭、董福祥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你們都看到了,別的票號都不信任朝廷,我們票號這樣冒著風險借給朝廷銀子,是不是朝廷也給我們一點信心呢?”桂月亭、董福祥一聽這小子果然是人精一個,問賈繼英要什麼條件。賈繼英知道這個時候慈禧太後是落難,什麼條件都可能答應,於是壯著膽子提出“太後西行時,若有賦稅等收入,還請允許我‘大德恒’票號經營”的要求。慈禧太後一聽桂月亭、董福祥兩人婉轉的彙報,一想那個姓賈的小夥兒不錯,這也是舉手之勞的事情,於是發出上諭各督撫上繳朝廷的餉銀和賦稅收入,全部存入大德恒票號。賈繼英一下子就為大德恒票號拉來了驚天業務,大德恒票號成了大清帝國的臨時戶部。接到慈禧太後進京覲見的諭旨,賈繼英一夜激動得失眠,天還沒有亮就隨著宮裏的太監上路直奔京城。在養心殿,賈繼英被李蓮英帶到了慈禧太後麵前,這是賈繼英第二次見慈禧太後,老太太臉上的氣色明顯好轉,慈禧太後對這位有救駕之功的票號掌櫃一番噓寒問暖,讓李蓮英將三十萬兩的銀票交給賈繼英。令賈繼英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次慈禧太後主動提出在大清帝國的銀行沒有成立之前,朝廷的銀錢彙兌,全部交給大德恒票號。賈繼英磕頭謝恩,正要轉身走人的時候,慈禧太後叫住了賈繼英,兩人開始了一番很有意思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