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殤13(3 / 3)

唐廷樞希望多元化資本結構在開平礦務局實現,將大清帝國的企業真正引導到資本說話的道路上來,從而實現公司治理結構科學化。唐廷樞的設想一到上海就遭遇了打擊,用機器挖煤?沒聽說過,簡直開玩笑。江浙的土財主早已風聞盛宣懷湖北開礦失敗的事情,唐廷樞和盛宣懷是招商局的同事,唐廷樞一到上海,各種傳聞就都出來了,說盛宣懷拿著李鴻章的練餉銀都沒有挖出煤來,唐廷樞以前都是做什麼輪船保險生意的,挖煤根本就不在行,唐廷樞拿著股東的錢虧了的話,股東們根本不敢找他麻煩,開平煤礦是李鴻章主張開挖的,誰敢得罪李鴻章?再說了,唐廷樞跟洋人關係緊密,他哥哥唐廷植就是怡和洋行上海的總經理,唐廷樞還要到香港銷售股票,有了朝廷的國有股和洋人的資本,國內的私人資本隻能是陪太子讀書而已。

無處話淒涼,唐廷樞沒想到,上海灘這些江浙生意人的擔心如此之多,其實早在草擬招股說明書的時候(那個時候叫公司章程),為了降低投資者的認購風險,特意在招股說明書中將股票的認購銀子通過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了拆解,在章程第二條寫道:“招來商股,眾摯易舉也。擬集資八十萬兩,分做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紋—百兩。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定於注冊之日,先收銀十兩,即給第一期收票,光緒四年正月(1878)再收四十兩,即給第二期收票,以便購買機器。其餘五十兩,限光緒四年五月收清,即將兩期收票繳回,換發股票以便開辦。”這是多麼艱難的一份招股說明書,唐廷樞在草擬這份招股說明書的時候一定是緊咬牙關,斟酌再三。自己在洋行工作的時候,發行股票那可是每股一百兩銀子,一個子兒都不能少,中國的商人為了逃避大清帝國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購買洋人發行的股票還要排隊交押金。招商局當初成立的時候商人們觀望,包括胡雪岩那樣的大商人都不看好甚至給招商局的股票造謠,招商局的股票也沒有分期付款的銷售。

為了八十萬兩銀子的注冊資本,為了盡快解決十萬海軍將士的燃煤之需,解決李鴻章一籌莫展的海軍軍費問題,盡快將開平煤礦開起來,結束為進口而支付數額巨大的煤炭進口銀子,唐廷樞急帝國海軍之所急,製定了一個破天荒的招股策略。首先告訴投資者,這一次開平煤礦招股,全仰仗大家了,大家齊心協力,帝國就能成功開采自己的煤礦了。鼓動人心提振士氣的一番話說完,唐廷樞就給投資者詳細地講述了股票認購的流程,每股的麵值依然是一百兩銀子,購買數量的多少沒有限製,門檻非常低,一股可以買,一千股甚至更多的也可以買,隻要你想成為開平煤礦的股東,無論資金實力大小都可以購買股票。沒有門檻的股票還有更吸引人的分期付款,投資者登記注冊的時候,隻要每股支付十兩銀子就能擁有股票的所有權,開平煤礦會給投資者打個白條兒;到了1878年1月,也就是發行股票後兩個月,投資者拿著白條兒到公司繳納第二筆認購款每股四十兩,白條兒就換成了每股預期認購款五十兩的條兒;五個月之後,投資者拿著白條兒到公司繳納第三筆認購款,這一次需要繳納餘下的五十兩,這一次白條兒就可以當場換成股票了。唐廷樞挖空心思創造性地提出的購買股票分期付款的方式,問題就出在白條兒上,上海灘的商人本來就對大清帝國的信譽沒有底,分期付款是減輕了投資者的支付壓力,可是商人們不這麼想,一旦唐廷樞撐起來的攤子在收了股民的銀子之後卷著鋪蓋卷給溜了怎麼辦?尤其是唐廷樞從小就跟洋人打交道,一旦跟洋鬼子勾結起來,人都不找到。

信譽是資本的基石,當一個國家的信譽喪失了,這個國家的商業也就徹底地崩盤了,資本會靜悄悄地溜走,不帶走一片雲彩。大清帝國的信譽隨著1840年英國人的那一聲槍響已經瘋狂地下跌,泱泱天朝上國,已經沒有了八方來朝的威嚴,也沒有富甲天下的實力,洋鬼子的槍炮下,曾經惡魔一般的八旗子弟帶著煙槍和大刀片子在硝煙中鬼哭狼嚎,灰飛煙滅。慘烈的搏殺之後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帝國的尊嚴被一群曾經被視為“沒有進化完的野獸”的洋鬼子糟蹋殆盡,子民們在硝煙中逃生,在硝煙後為籌集帝國孝敬洋鬼子的戰爭賠款而被逼得家破人亡。至高無上的皇帝再也保護不了普天之下的子民,在落魄書生洪秀全裝神弄鬼冒充上帝的兒子帶著一幫燒炭的泥腿子造反之後,帝國的子民已經看不到希望。唐廷樞痛心疾首,沒有有信譽的朝廷就沒有有信譽的資本,開平煤礦名義上還是官督商辦,但是唐廷樞已經再三跟李鴻章強調,政府不要幹涉太多,要將公司的運作主動權交給出銀子的商人,他們離市場最近,他們的運營管理更為市場化,更科學合理,更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招商局當初招股的困難讓李鴻章不得不走馬換將,將官僚作風十足的漕幫老大朱其昂給換下來,充分調動商人的積極性,招商局才得以成功並打敗最大的競爭對手旗昌。招商局並購旗昌輪船長國人之誌氣,時任兩江總督的沈葆楨都連聲叫好,招商局在商場有一定的商業信譽,唐廷樞決定好好地利用招商局這個平台,特意在招股說明書中規定:“凡入股者務將姓名,籍貫注明,以便常通信息,所有股份銀兩,可就近各口岸交招商局代收……”唐廷樞就是要告訴投資者,不要擔心我唐廷樞將你們的銀子卷跑了,你們購買了開平煤礦的股票,你們登記清楚,我們會經常跟你聯絡溝通,彙報公司的動態。為了讓投資者放心,也便於購買股票,投資者可以到各口岸的招商局分支機構購買,把銀子交到招商局的辦事處,這樣投資者該放心了吧?招商局現在是帝國最大的公私合營企業,掌控了帝國的航運權,你們將銀子放在招商局完全可以放心。

帝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現代化招牌企業是招商局,開平煤礦這種依靠當時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以及其他人脈關係,以招商局的平台為跳板的方式,不失為一種捷徑。煤炭作為一種國民生活必需的能源,市場潛力巨大,為了讓開平煤礦的股東們長遠分享公司的利益,也為了吸引投資者的購買熱情,唐廷樞甚至在招股說明書中保證“將來生產興旺或需添機器或另開新井,準再招新股二十萬兩,合足—百萬兩。此外不得再添以示限製。但須先準舊股之人湊合,若舊股不加,再招新股”。看看,開平煤礦的政策是多麼的優厚,將來增資擴股到一百萬兩進行第二次增發新股的時候,老股東擁有優先認購權。一旦公司的注冊資本達到一百萬兩,公司就不會再發股票吸納新的股東進來了,目的就是要確保股東們長久享有開平煤礦這座黑金礦。一係列的優厚條件是開出去了,跑到上海路演推介一番,依然是沒有斬獲,唐廷樞無奈,隻有找到徐潤,徐潤對唐廷樞這個人還是很放心,但是徐潤對開采業不懂,唐廷樞能不能挖出好煤,徐潤還是很猶豫的。唐廷樞為了打消徐潤的顧慮,自己掏腰包認購了三千股開平煤礦的股票,還借著到香港向投資者推銷股票的機會,摸了摸英國人挖煤的情況,聘請了柏愛特(R.R.Burnett)、金達(C.Kinder)和摩利斯沃思(J.M.Moles-worth)三名英國礦師,還在廣東老家招募了一些工匠,到開平一帶進行選址打鑽探煤。商場上的老油條徐潤看見唐廷樞還真采用西方開采方式挖煤,決定拿出一部分資金購買開平煤礦的股票,唐廷樞拿到徐潤的錢的前提就是自己先拿出一部分銀子購買股票,之前兩人悄悄地合作利用內幕消息購買過旗昌輪船的股票,這一次他們兩人的利益再一次綁在一起。唐廷樞將開平煤礦的股票銷售權全權委托給大哥唐廷植,希望能夠利用手中資金開采出煤來,用實業證明給潛在的投資者們看,從而帶動開平煤礦的股票銷售。剛拿到老哥們徐潤這些熟人的錢,唐廷樞馬上又遇到了一個大麻煩,身陷囹圄。

刀光劍影美人如虹,揮刀疆場的袁世凱同慶軍首腦吳長慶、文武全才狀元公張謇在朝鮮半島平定壬午兵變,一個可怕的消息從天寒地凍的紫禁城飛越千山萬水傳到了朝鮮,慈禧太後歇斯底裏地咆哮著下令將在開平煤礦挖煤的督辦唐廷樞給抓起來,由當時負責東陵的工部郎中與遵化知州聯手辦案。袁世凱那個時候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隻是聽說唐廷樞是一個商人,李鴻章非常看好這個滿口洋文的廣東佬,還給他奏保了官爵。後來回到國內,袁世凱才慢慢地了解到那一場發生在1881年的愚昧的生死風波。

當時慈禧太後同光緒皇帝到河北遵化的東陵去掃墓,剛走進東陵自己老公鹹豐定陵的地宮,慈禧太後就覺得有點搖晃,一幫人再也顧不上帝王禮儀,風一樣地逃跑。逃出地宮的慈禧太後鳳顏大怒,派出建設部皇家墳場建設局局長和遵化一把手聯合組成東陵重案組,調查定陵地宮搖晃的原因。很快調查結果出來了,原因是開平礦務局的督辦唐廷樞請了一個英國人克勞德·威廉·金達在唐山至胥各莊修建了一條鐵路——唐胥鐵路,金達已經在鐵路上試驗開火車,準備用火車運輸開平煤礦的煤,火車轟隆隆的聲響以及鐵軌的巨響,震驚了地下的老祖宗。這可得了,大清帝國的順治、康熙、乾隆、鹹豐、同治的陵墓都在東陵,東陵已經埋葬了十二個皇後,一百三十六個妃嬪,更為要命的是慈禧太後和慈安太後的後陵也在東陵,這可是萬年吉壤,唐廷樞簡直是膽大包天,沒有容得唐廷樞的後台李鴻章出來辯解,氣急敗壞的慈禧太後立即下令將唐廷樞給投進大牢。

唐廷樞一被抓進去,通政司參議劉錫鴻就跳出來落井下石,洋洋灑灑寫了萬言書,列舉了修鐵路“不可行者八,無利者八,有害者九”,身為跟今天信訪局差不多職責的通政司五品公務員,劉錫鴻向皇帝上書無可厚非,因為這位劉參議向來愛整事兒,當初他跟著中國第一外交官郭嵩燾出使歐洲,看見郭嵩燾應付交際摟著洋妞跳舞、用銀盤招待客人甚至學習英語,就悄悄跟朝廷打小報告,說郭嵩燾的行為是賣國。劉錫鴻的萬言書其實並非自己的深思熟慮,在此之前翰林院侍讀學士張家驤就已經對鐵路這種新鮮玩意兒感到不可思議,向慈禧太後上書說一旦築路,商賈輻輳,洋人覬覦,麻煩事情太多了,一旦動工,連綿數百裏,農田、墓地、橋梁、民房要拆遷的太多,尤其是要動人祖上基業,刨人祖墳,很容易激起民變,大清帝國不能再亂了,再說了,修鐵路要花費大量的銀子,簡直就是勞民傷財。劉錫鴻甚至提出“大清國製造大火車,不用煤,不用鐵軌,一日行駛數萬裏”。劉大參議讓整個帝國都震驚,不用煤炭不用鐵軌的大火車居然出自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億萬帝國民眾很想馬上看到劉大參議提出的大火車,唐廷樞在大牢裏也想看看劉大參議提出的這種神奇的先進裝備。劉錫鴻上書慈禧太後說,大清帝國一直在製造也正在製造,並能光耀千秋萬代的大火車就是“聖學之道”,“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此行之最速,一日而數萬裏,無待於煤火輪鐵者也”。劉錫鴻大參議的玩笑開大了,天下嘩然,唐廷樞在大牢裏聽到劉錫鴻的“精神原子彈”,狠狠地朝陰冷的牢房牆壁吐了一口唾沫,嘴裏憋出兩個字:“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