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殤15(3 / 3)

1897年6月,從大清帝國詐取了兩億兩白銀的日本一下子暴富,決定進行現代化煉鐵,但是官營八幡製鐵所一開工建設就遇到一個致命難題,福岡縣八幡村附近有豐富的築豐煤礦,可是整個日本鐵礦資源貧乏,根本找不到理想的礦石。伊藤博文突然想起1855年派出去的間諜井上帶回來的報告,大清帝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歐美也報道過,在漢陽鐵廠點火的時候,日本的記者也發回了報道,伊藤博文通過外交的手段讓八幡製鐵所技師西澤公雄當上了大清帝國實業顧問,西澤公雄以顧問的身份,到大清帝國各地考察,西澤公雄肩負著伊藤博文交付的一個秘密使命,那就是私訪礦產資源。西澤公雄很快就摸準了大冶鐵礦的情況,在寫給伊藤博文的報告中稱大冶鐵礦石品位高、儲量極其豐富。西澤公雄向八幡製鐵所建議日本鋼鐵工業以取得中國原料為上策。伊藤博文迅速將西澤公雄的建議上報帝國議會,這個建議最後成為日本發展鋼鐵工業的國策。1898年9月,正當康有為一幫激進知識分子天真地以為殺兩個反對變法的二品大員,就能變法成功的時候,伊藤博文大張旗鼓地來到了紫禁城,康有為一行為伊藤博文的到來歡欣鼓舞。伊藤博文哪有心思理會康有為他們,整天盤算著怎麼跟張之洞談生意,見到張之洞,伊藤博文試探性地對他說:“日本神戶船廠能夠煉出上等焦炭,可以考慮運到湖北,直供漢陽鐵廠,回船時代銷大冶鐵礦石,豈不兩全其美?”盛宣懷剛剛在萍鄉找到品質優良的煤,還沒有來得及開采,聽伊藤博文這麼一說,張之洞還真有點動心,但是當時並沒有立即答應伊藤博文,而是推給了盛宣懷。

伊藤博文老賊一見到盛宣懷就一改見張之洞的謙和態度,跟當年德國政府和總理衙門說話一個口氣,讓盛宣懷在大冶指定一處鐵山,劃歸給日本,由日本直接派人自主開采。盛宣懷之前聽張之洞說伊藤博文來談合作,希望自己能跟這個老家夥聊聊,沒想到這老家夥一見自己就盛氣淩人擺譜兒。盛宣懷撓了撓頭皮,眼前這個老東西把自己的老靠山李鴻章都唬得一愣一愣的,還真不能直接給撅回去,隻好很委婉地說:“大冶鐵山歸華商集股開辦,無論何人,不得另行開挖。”伊藤博文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兩國的戰爭已經結束,和談協議都簽訂了,日本從大清帝國詐騙的銀子也陸續到賬了,但現在畢竟在盛宣懷的地盤上,伊藤博文盯著盛宣懷一言不發。盛宣懷轉念一想,現在跟自己談生意的畢竟是日本的元老人物,在日本國內具有相當的話語權,現在他們新設立的八幡製鐵所就是眼前這個老賊推動的,八幡製鐵所是日本振興經濟的重點國有企業,這將是跟一個國家做生意。盛宣懷腦瓜子咕嚕一轉:“如果由華商公司將所挖礦石售運日本,尚可商辦。”伊藤博文帶著盛宣懷的這句話,還有變法失敗慘遭殺身之禍的康有為回到了日本。盛宣懷將與伊藤博文的會見情況向張之洞進行了詳細地彙報,張之洞之前和伊藤博文見麵後就對日本的製鐵進行了摸底,對伊藤博文提出的合作開始產生懷疑,令盛宣懷積極籌措資金。盛宣懷不斷地和英國、比利時金融機構進行接洽,按照開發萍鄉煤礦、大冶鐵礦以及設備改造的資金缺口,漢陽鐵廠已經商洽向英國銀行借五十萬鎊、向比利時銀行借四百萬法郎。盛宣懷和英國、比利時銀行秘密談判的一舉一動很快就被日本商業間諜掌握。

1898年12月18日,外務次官都築馨六就將一份密報交給伊藤博文,電報是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發的。小田切萬壽之助在密報中告訴伊藤博文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緊迫的事情,接手張之洞的盛宣懷將漢陽鐵廠改為商辦,雖然有鄭觀應這樣的大商人出麵主持大局,但是資金非常的緊張:“近來我國製鐵所與漢陽鐵政局和大冶礦山的關係,日漸密切,我相信此際由我國提供此項資金,將鐵政局和大冶鐵礦管理權,掌握到我國手中,實屬極為必要之事。”小田切萬壽之助在密報上詳細闡述了操控大冶鐵礦對日本鋼鐵複興以及日本民族複興的四大劃時代意義:一、有運出日本焦煤運回礦石生鐵之利;二、有在中國扶植日本勢力之利;三、有東方製鐵事業由日本一手掌握之利;四、有使中日關係更加密切之利。小田切萬壽之助甚至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鑒於我國經濟現狀,如資本家自己不願投資,則希望帝國政府予以相當援助,使能提供資金,以不失此大好機會。”

小田切萬壽之助的密報在日本的內閣猶如一枚炸彈,內閣的官員情緒高漲,躍躍欲試,伊藤博文越來越意識到小田切萬壽之助提出的掌控大冶鐵礦的建議對日本複興的戰略意義。1898年12月27日,奉伊藤博文之命令,日本外務大臣青木周藏找到了正在全權負責籌建八幡製鐵所的農商務大臣曾袮荒助,商談小田切萬壽之助密報提出的帝國重要戰略項目,尤其是盛宣懷與英國比利時的銀行借款一旦達成協議的話,那麼日本就將處於被動局麵,甚至伊藤博文在與盛宣懷見麵時談到的鐵礦石與煤炭交換的生意,可能也要受到英國與比利時人的諸多限製。青木周藏最後提出:“此與購買大冶鐵礦石一事有關,有對小田切複電指示之必要。”第二天,曾袮荒助以機密函件的方式向青木周藏表達了農商務省的決定:“提供此項資金,係兩國交際上之善策。”就在當天下午,曾袮荒助將八幡製鐵所的一把手和田維四郞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千叮嚀萬囑咐,讓和田維四郞立即動身到上海找盛宣懷,想方設法一定要趕在盛宣懷同英國、比利時銀行簽訂借款合同之前,將大冶鐵礦的鐵礦石合同簽訂下來。曾袮荒助還特意與和田維四郞分析了盛宣懷所處的尷尬境地,現在的盛宣懷已經不是幾年前的盛宣懷,李鴻章這個靠山簽訂完《馬關條約》回到國內就被慈禧太後罵了一頓,然後被調到兩廣總督的位置上閑置起來,盛宣懷隻有投靠張之洞,李鴻章在盧漢鐵路上給張之洞來了個釜底抽薪,兩人關係劍拔弩張,盛宣懷接手漢陽鐵廠名義上是商辦,事實上盛宣懷對張之洞這個靠山還是不放心,所以他會在生意中做到讓自己利益最大化。曾袮荒助最後還特意叮囑和田維四郞簽訂合同期間要對漢冶廠礦進行深入仔細地調查,以便日本帝國議會做出向漢陽鐵廠貸款的決定。

和田維四郞帶著拯救日本鋼鐵的重大使命來到上海,與盛宣懷進行了秘密的會晤。一見麵,和田維四郞就搬出伊藤博文與張之洞達成的口頭合作意向,盛宣懷一聽就知道和田維四郞是要拿張之洞這個總督來壓自己,這個小日本兒深諳大清帝國官場那一套政治派係博弈的嚴重後果。盛宣懷這個時候沒有閑工夫跟和田維四郞較勁,一通廢話之後,和田維四郞提出:八幡製鐵所向漢陽鐵廠所屬大冶鐵礦購買鐵礦石,第一年定買5萬噸,第二年以後所需數目,於本年3月議院議準後訂定,至少為5萬噸;漢陽鐵廠從日本購煤至少三四萬噸,價格麵議。盛宣懷對和田維四郞提出的條件答應之後,和田維四郞變本加厲地提出具有壟斷性的附加條件:大冶鐵礦所產礦石,除漢陽鐵廠自用外,日本製鐵所訂購在先,如有別項銷路,必須先供給日本每年5萬噸,決不短缺,如日本要加買礦石,必須照辦。盛宣懷似乎要為大冶鐵礦爭取獨家壟斷八幡製鐵所這個大客戶,向和田維四郞提出八幡製鐵所也不得於大冶合同之外,於中國各地及島嶼的其他礦山,另行訂購買鐵礦石的合同,大冶鐵礦也不得將鐵礦石賣給在中國有外商股份的鐵廠。盛宣懷甚至有點得意找到了一個穩定的合作夥伴,於1899年2月27日,與和田維四郞在上海簽訂了《煤鐵互售合同》。盛宣懷與日本人簽訂的這個愚蠢的秘密協議成了日本人壟斷操控大冶鐵礦的賣身契。

和田維四郞拿到《煤鐵互售合同》之前,盛宣懷遭遇了日本人的夾擊,和田維四郞明麵上和盛宣懷談判合作,背地裏卻派商業間諜西澤公雄深入到大冶鐵礦進行調查。而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天天威脅盛宣懷別跟英國、比利時的銀行簽訂貸款協議,現在大清帝國賠償的戰爭銀子已經劃到了日本賬戶,日本有的是銀子跟大清帝國再打一仗,現在漢陽鐵廠與日本的商人合作,這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雙贏,更是兩個國家的雙贏。這個小田切萬壽之助甚至放出話來,盛宣懷與英國、比利時銀行的借款絕無成功的可能。盛宣懷無奈,隻有和小田切萬壽之助商洽在日本銀行借款的事項,盛宣懷盤算了一下,借一筆十年期的貸款足以,小田切萬壽之助卻看上去很大方地提出借款二十年期都沒問題,還可以更長時間,盛宣懷知道小田切萬壽之助是想通過借款來控製大冶鐵礦。威逼利誘之下,盛宣懷無奈地跟和田維四郞簽訂了礦石協議,第三天,也就是1899年3月1日,小田切萬壽之助不無自豪地向外務次官都築馨六發了一封機密函:“資金貸借事件,係由聽到盛氏與英、比商人借款後,本領事即進而勸誘盛氏,宣揚向我國資本家借款之利而開端者。”小田切萬壽之助在給都築馨六的密電中特別強調,政治靠山的搖擺不定,導致盛宣懷做事非常的謹小慎微,“為人猜疑很深”。在貸款方麵還不能直接由政府出麵,以免盛宣懷懷疑日本政府“有何計謀”,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大清帝國向日本支付了兩億兩白銀的賠款,這個時候日本政府給漢陽鐵廠貸款,一來是用中國人的錢給中國人貸款,二來是用中國人的錢幫日本政府控製中國人的資源,盛宣懷在失去李鴻章轉而投靠張之洞還不牢靠的時候,是不會輕易接受日本政府貸款的,即使盛宣懷為了眼前利益同意貸款,一旦貸款消息傳到紫禁城,大清帝國朝廷“亦必引起同樣懷疑,而危害本案之成立”。

小田切萬壽之助的密電在日本內閣再次引起了高度重視,大藏大臣鬆方正義立即下令正金銀行準備派代表就貸款案進行談判。1899年3月1日,大藏省、外務省、農商務省三大部委的部長向內閣首相伊藤博文提出具體的貸款計劃書:年利5厘,漢廠營業利潤的1/4,或以冶礦銷售日本礦石利潤的全部或半數至少1/4以上,作為“貸款報酬”;漢廠冶礦管理全權須歸於日本指派的人員;以漢廠全部地基、機器、建築物和冶礦全部礦山作為經濟抵押,湖廣總督承認、清中央政府批準。這個完全掌控漢陽鐵廠的貸款計劃不僅將漢陽鐵廠的利潤全部侵吞,日本人企圖將鐵廠的管理權、產權全部把控。但是長江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日本通過民間銀行向漢陽鐵廠貸款,即使有機會實施三大部委製定的壟斷操控計劃,英國人也不會眼睜睜看著肥肉被他們叼走。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而杜絕英國人插手,日本內閣的官員們想破了腦袋。

一個陰毒的計劃出現,那就是在銀行貸款的簽字上大做政治文章,盛宣懷必須以大清帝國的官員身份與日本銀行簽約,在合同中必須注明“須經總理衙門批準”,隻要大清帝國的總理衙門一批準,這就是大清帝國在跟日本的銀行做生意,是一項重要的政治性貸款,英國人就是想幹涉也拿日本人沒有辦法。就在當天,這個陰毒的貸款計劃得到了日本內閣議會的批準,並由外務大臣青木周藏通過密電的方式發給了小田切萬壽之助。小田切萬壽之助接到內閣密電後立即找到盛宣懷,說日本的正金銀行馬上就派代表到上海跟漢陽鐵廠談具體的借款事項。事實上借款的條約日本內閣已經擬定,隻要盛宣懷按照日本內閣的要求履行手續就行,盛宣懷很無奈地告訴小田切萬壽之助,由於剛剛化驗出萍鄉煤礦的燒焦問題,漢陽鐵廠按照《煤鐵互售合同》從日本進口煤已經足夠漢陽鐵廠用了,所以現在漢陽鐵廠沒有擴產的需求,資金需求也就不大,貸款隻能暫時擱置。到嘴的肥肉一下子飛走了,小田切萬壽之助氣得牙根癢癢,貸款失敗的小田切萬壽之助立即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擔任大清帝國實業顧問的西澤公雄調回了上海,讓西澤公雄辭去所有職務,隻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進駐大冶鐵礦,擔任日本駐大冶鐵礦監督。

盛宣懷很是驚訝,日本人看來是不占有大冶鐵礦不死心,貸款取消了,居然通過《煤鐵互售合同》將大間諜西澤公雄給派駐到大冶鐵礦,等盛宣懷恍然大悟時已經晚了。日本的理由很充分,為了確保合同的正常履行,派人進駐鐵礦的要求無可厚非。1900年6月,在八國聯軍緊逼紫禁城的緊要關頭,小田切萬壽之助得寸進尺,指令西澤公雄和盛宣懷協商在大冶石灰窯江邊修建一個專門辦公的辦公室。到了7月,石灰窯江麵突然出現德國軍艦,軍艦上的槍炮射擊諸元對準正在修建的西澤公雄辦公室,西澤公雄不動聲色,暗中了解到,張之洞一到武昌,就聘請了一個德國間諜時維禮·沙伊特魏勒普德當顧問,時維禮·沙伊特魏勒普利用當顧問的機會,受張之洞之命勘查大冶鐵礦的具體情況,勘查結束之後,時維禮·沙伊特魏勒普將大冶鐵礦的調查報告通過密電發送回德國政府,德國人試圖通過大清帝國總理衙門來控製大冶鐵礦,結果被憤怒的張之洞一口給拒絕了,德國人失去了對大冶鐵礦的控製權。為了平息德國人的憤憤不平,張之洞決定在德國商人手上采購大量的開采設備,並聘請了大量的德國工程技術人員。一直對大冶鐵礦垂涎三尺的德國人看到日本人後來居上非常撮火,在得知日本人要在大冶石灰窯江邊修建辦公室後更加生氣。德國政府氣急敗壞地決定開軍艦到石灰窯江麵向日本人示威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導火索,那就是八幡製鐵所派飽浦丸等船隻一次性從大冶鐵礦運走鐵礦石1600噸。眼睜睜看著日本人運走大冶鐵礦的鐵礦石,而且這一切都是德國技術人員在操作。德國人已經找到大清帝國總理衙門進行交涉,這個時候德軍總參謀長瓦德西元帥正掛帥八國聯軍進兵北京的盟軍統帥,德國人在大清帝國的勢頭正旺,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派軍艦到石灰窯江麵將日本駐鐵礦廠的西澤公雄給嚇走再說。德國軍艦整天在石灰窯江麵拉著警報長鳴,揚言要西澤公雄立即從大冶鐵礦滾蛋。

西澤公雄沒有跟囂張的德國人正麵衝突,而是將大冶鐵礦的緊張局勢通過密電向日本外務省進行了彙報,為了保衛日本政府對大冶鐵礦的控製權,為即將點火開爐的八幡製鐵所拿下大冶鐵礦這個強有力的鐵礦石基地,西澤公雄請求日本政府派海軍第三艦隊趕赴大冶。日本首相山縣有棚立即下令日本聯合艦隊派戰艦開赴大冶。德國戰艦的將士們一大早醒來,突然發現戰艦已經被掛著日本膏藥旗的戰艦給包圍。德國人非常了解日本第三戰艦的底細,這支戰艦部隊在甲午海戰之前基本屬於老朽的二線沿岸防備部隊,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雙方屯兵大冶石灰窯江麵,展開一觸即發的緊張對峙。兩軍對壘大冶江麵的時候,大清帝國的皇帝和太後正一路狂逃,瓦德西率領八國聯軍在紫禁城瘋狂搶劫殺人,要為不久前剛進北京就被義和團給殺了的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複仇。一通狂殺亂搶之後,德國人和日本人覺得大快人心,馬上笑眯眯地坐在一起商談怎樣共同瓜分大清帝國利益,一直在大冶對峙的德國軍艦和日本第三艦隊得到北京談和的信息,當天雙方就罷兵而去。

德國人並沒有真正放棄對大冶鐵礦的控製企圖,漢陽鐵廠在戰爭的陰影下舉步維艱,被日本人攪黃了的向英國和比利時借款失敗之後,加上戰爭已經中斷了大清帝國在建的鐵路工程,漢陽鐵廠生產的鐵軌堆積在倉庫,導致漢陽鐵廠的資金積壓,而盛宣懷已經發現了萍鄉煤礦,煤質優良,正謀劃從萍鄉修一條專門運煤的鐵路,可是錢又是一個問題。八國聯軍正在北京密謀瓜分中國,得到盛宣懷借款這一絕密信息的德國人再次找到了盛宣懷,提出隻要以大冶鐵礦為擔保,德國可以借銀五百萬兩,盛宣懷一聽高興壞了,五百萬兩簡直就可以再造一座漢陽鐵廠。間諜西澤公雄得知德國人和盛宣懷秘密商洽借款之後,立即密告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借款之舉,吾日本能著先鞭,是為上策。”西澤公雄詳細地向外務省闡述了自己的擔心:“第一次正金銀行貸款終止讓日本人已經失去了一個通過資本控製漢陽鐵廠的機會,盡管與中國簽訂了《煤鐵互售合同》,但雙方如果因礦石成分與價格達不成協議,合同就有可能失效,要想實行對大冶鐵礦的完全控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貸款給漢陽鐵廠,使漢陽鐵廠的資產變成日本的資產。”

小村壽太郎電令日本壟斷資本企業大倉組和日本駐漢口總領事,一定要抓住機會拿下盛宣懷的這一筆貸款。盛宣懷派出自己的侄兒、已經接任漢陽鐵廠總辦位置的盛春頤出麵,跟大倉組駐漢口代表日本東肥洋行的橘三郎與日本駐漢口總領事瀨川淺之進行接洽,漢陽鐵廠要貸款三百萬日元。1900年11月,橘三郎回日本向日本外務省以及農商務省將大冶鐵礦抵押貸款的談判細節進行了彙報,當天橘三郎還跟日本製鐵所長官和田維四郎與三菱洋行門司分行經理高田政久兩人進行過洽商。1901年5月,日本駐漢口總領事瀨川淺之進密電日本外務省新任外務大臣加藤高明,就大冶鐵礦抵押貸款一事向外務省請示,並進一步向外務省建議貸款的抵押物可以追加萍鄉煤礦及貸款即將用來修建的鐵路。密電中瀨川淺之進指出:“若從在湖南、江西兩省建立扶植帝國勢力之基礎而言,萍鄉之礦山和該地之鐵路,相信亦屬大有希望之抵押品。”瀨川淺之進的密電發回日本沒幾天,伊藤博文內閣倒台,日本內閣企圖迅速組建以填補權力真空,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狠狠地打擊了日本的造船、鐵路等重工業,以伊藤博文為首的元老立憲派勢力組閣失敗,日本政壇陷入混亂狀態,日外務省總務長官內田康哉給八幡製鐵所長官和田維四郎寫了一封非常無奈的私信,“貸出三百萬元,頗有困難”。半個月之後內田康哉給瀨川淺之進也寫信訴苦:“對貸款做出決定,實係最不適宜。”

資本控製大冶鐵礦的陰謀計劃兩度擱淺,已經從大冶鐵礦拖回鐵礦石的八幡製鐵所已經承擔起日本振興重工業,挽救經濟危機的複興曆史性任務。伊藤博文機關算盡,在下台後的第二十二天,日本陸軍司大臣桂太郎奪走了政權的指揮棒,伊藤博文費盡心機將大冶鐵礦的礦石拖回八幡製鐵所,等著開爐冶煉,也隻有空留給桂太郎內閣實現鋼鐵強國的夢想。沒想到1901年11月18日,日本遭遇了一個低級的錯誤,世界性的尷尬。盛宣懷很快就得到消息,伊藤博文為了找出熔爐門打不開的技術問題,將因汙職辭職的原東京帝國大學教授野呂景義招回八幡製鐵所。在明治維新初期,為了打擊貪汙腐敗,不管你貪汙款項多少,隻要屬實就沒得商量,無論是維新元老還是政治新星,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下課走人。日本的嚴刑峻法之下依然有教授貪汙,所以張之洞用空皮箱蒙來的典當銀子被手下人貪汙也就再正常不過,腐敗哪裏都有,更何況集權專製體製下的權力饑渴還會直接刺激權力尋租呢?野呂景義對伊藤博文的特赦感激得一塌糊塗,一出來就整天埋在實驗室搞科研找問題,很快野呂景義還真找出了問題的症候,伊藤博文跟張之洞一樣犯了一個低級錯誤。也許是日本人的貪婪讓他們吞下了惡果,八幡製鐵所采購的英國熔鐵爐和當初漢陽鐵廠采購的一樣,愚蠢的伊藤博文派出的間諜居然沒有將這麼低級的錯誤信息回饋給八幡製鐵所,用了從大冶鐵礦運回去的鐵礦石,熔爐門打不開也就在情理之中。伊藤博文是有苦難言,還不好意思找大清帝國的麻煩,但轉念一想,設備的投資是固定的,而大冶鐵礦的鐵礦石含鐵量那麼豐富,隻要改進熔爐,就能長期霸用大冶鐵礦的礦石。

八幡製鐵所的失敗讓日本內閣非常的恐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與漢陽鐵廠簽訂的《煤鐵互換合同》的一期時間為五年,從1899年4月簽訂之後原本是十五年,張之洞從中幹涉將其修改為一期五年,也就是說五年之後合同對漢陽鐵廠再無約束能力。1902年12月27日,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小村壽太郎給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發來密電,八幡製鐵所的問題還沒有徹底排除,合同五年到期的話,之前的合同就跟廢紙一樣,日本的製鐵所事業必受大挫,所以希望在商定期限屆滿前,日本能夠繼續掌控大冶鐵礦的權利。小村壽太郎再次提出通過貸款的方式掌控大冶鐵礦,政府會全力支持。1903年3月初,大間諜西澤公雄得到絕密消息,盛宣懷在和德國金融機構洽談一筆四百萬馬克的借款,德國人胃口太大,要盛宣懷將招商局、漢陽鐵廠、大冶鐵礦三處資產進行抵押,盛宣懷一直沒有點頭。

小村壽太郎接到密電一下子就跳起來,德國人看來一直對大冶鐵礦沒有死心,三年前在石灰窯江麵甚至不惜調動軍艦要驅逐大間諜西澤公雄,之前主動提供給萍鄉煤礦五百萬馬克的貸款授信,這一次八幡製鐵所已經跟漢陽鐵廠簽訂了煤鐵互售合同,德國人卻提出要大冶鐵礦抵押貸款,這顯然是挑釁,要打擊日本製鐵業,鉗製日本民族工業複興。庚子年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愚蠢的德國人衝向大清皇帝的龍椅,要過過當皇帝的癮,又是參觀又是照相的。務實的日本軍人在大間諜、日軍司令官福島安正的菊花刀指引下,直奔大清帝國戶部藏銀子的庫房,將二百五十萬兩雪花銀三下五除二就給抬到日本人的軍營,白花花的銀子擺在軍營裏,心裏踏實,現在那些銀子還在大藏省的庫房裏躺著。大清帝國的官員們不是一個勁地嚷嚷“以夷製夷”嗎?現在我就要用你大清帝國的錢來給漢陽鐵廠放貸款,還要你把漢陽鐵廠、大冶鐵礦一幹鋼鐵產業抵押給我,二百五十萬兩大清帝國的銀子足以滅掉日耳曼人那四百萬馬克。小村壽太郎打定主意後趕緊召集內閣成員以及八幡製鐵所的官員磋商貸款問題。

小村壽太郎是鐵了心要通過貸款套牢漢陽鐵廠,派出小田切萬壽之助與日本駐華公使內田康哉分別在上海、北京兩地對盛宣懷進行輪番轟炸。日本政府願意出麵做通銀行工作,讓其對漢陽鐵廠貸款三百萬日元,但是漢陽鐵廠除了鐵礦之外,其附屬鐵道、建築物及機器等一切物件也都必須作為借款抵押,貸款期三十年,在貸款期內貸款方不得再抵押與他國政府或私人。大清帝國總理衙門已經改組成外務部,政務督導大臣奕劻一接到盛宣懷與日本人的談判彙報,看到要將礦山以及機器什麼的都抵押了,奕劻剛剛收到袁世凱反映的開平礦務局龍旗事件,心裏根本就沒有底,於是馬上將盛宣懷叫到跟前,對盛宣懷說:“礦山運路作為擔保,甚有流弊。”外務部不同意,盛宣懷隻好立即找到小田切,說政府不同意抵押,我們的借款可能不行了。小田切萬壽之助一聽是大清帝國的外務部不同意,頓時來了精神,給盛宣懷大講國際慣例,說一般幾萬元都要擔保,而這一次漢陽鐵廠是借三百萬日元,隻隨便指一座山來擔保,你們大清還要怎麼樣?你們1883年金融危機的時候發現的很多礦山根本就是假的,我們還沒有提出抵押物風險大,你們倒擔心起來。退一萬步講,德國人的四百萬馬克還要你們拿招商局的產業同時抵押,我們日本的資方已經非常的寬容,你們外務部的人懂不懂抵押貸款的規矩?小田切萬壽之助態度堅決:“恕難遵刪。”盛宣懷擔心這樣自己最後到外務部不好交差,現在漢陽鐵廠確實需要一筆巨額資金來運轉。張之洞一聽德國人和日本人盯上大冶鐵礦石,知道自己如果一時書生意氣,盲目上馬好大喜功,已經投入五百多萬兩銀子的漢陽鐵廠要是真的在自己手上垮掉,自己就成了大清帝國真正的罪人。甲午海戰之後,清流派張之洞在朝野的分量越來越重,盛宣懷之所以拉出張之洞當擋箭牌,是因為無論是張之洞對漢陽鐵廠的情感,還是他個人在帝國的威望,都能夠應付外務部的那一幫官老爺。盛宣懷思前想後,特意找到張之洞請示,張之洞根本沒有想到日本人的借款抵押是一個侵占大冶鐵礦的圈套,經過盛宣懷一通忽悠,就告訴盛宣懷:“凡借洋款,必須作保,況得道灣山廠運路,係商購開,雖指山作保,亦與大局無妨,更無窒礙。”有了張之洞的話,盛宣懷再次上奏外務部,奕劻也隻有勉強同意。

日本人在年限問題上做了手腳,企圖一改之前的五年期限,提出鐵礦石的價格保持期限跟貸款期限一樣長,每次都要談判實在耗費人力物力,幹脆就三十年不變吧。盛宣懷稀裏糊塗答應了日本人提出的礦價三十年不變,這個方案一上報外務部,剛剛到歐美考察過洋務的奕劻家大公子、禦前大臣載振覺得有點不對勁,提醒盛宣懷無論是煤礦還是鐵礦,隨著開采的時間越長,礦井的深度越深,開采的成本就會越大,三十年價格不變保護了日本人的權益,損害了大清帝國的利益。盛宣懷一琢磨,看來這個浪蕩商部部長說得有道理,今後采掘越深,工費越大,與其規定三十年價格不變,不如改為每五年商定一次,他這才向日方提出礦石價格改為每五年商定一次。小村壽太郎不斷給小田切萬壽之助與內田康哉密電,一定要堅守十年商定一次的底線。盛宣懷隻得作出讓步,但是日本人還提出了大冶鐵礦必須聘請日本技師,盛宣懷深知外國技師有著強大的國家背景,根本無法駕馭,拒絕了日本人的要求。小田切萬壽之助忽悠盛宣懷說大冶鐵礦聘請日本技師,但是管理權還在盛宣懷手上,盛宣懷這才放心答應下來。幾個來回下來,大框架終於搞定,盛宣懷將與日方草簽的合同呈送給張之洞,心裏還琢磨著每年用六萬噸鐵礦石還款付息不劃算,六萬噸隻夠支付利息,這樣一來三十年之後五百四十萬日元的利息還了,可是三百萬日元的本還沒有還,德國的時維禮·沙伊特魏勒普不是說大冶鐵礦可以挖千年嗎?幹嗎每年不多賣一些鐵礦石給日本,等本息全支付了,大冶鐵礦就完全收歸大清帝國所有。

日本人一聽合同已經草簽就高興壞了。野呂景義已經基本找出了熔爐問題,主要原因是熔爐出現問題。日本人一直籌劃著八幡製鐵所重新點火之後加大之前每年五萬噸的鐵礦石的原料采購規模,現在大冶的鐵礦石正好能夠滿足將來八幡製鐵所的鐵礦石需求。1904年11月28日,盛宣懷與日本製鐵所代表小田切、日本興業銀行理事井上辰九郎在上海簽訂了《大冶購運礦石預借礦價正合同》,漢陽鐵廠借款三百萬日元。日本人的陰謀終於得逞,日本興業銀行的貸款資金事實上是日本主管財政的大藏省,將日本政府投入鋼鐵建設的財政資金存到興業銀行而得來的,漢陽鐵廠取得的日本銀行貸款實為日本政府貸款。1904年7月,日本八幡製鐵所改造後的第一號高爐重新點火成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野呂景義死後,日本的鐵軌大麵積斷裂,氣急敗壞的日本天皇命令野呂景義的學生,冒著酷暑奔赴全國查找再次失敗的原因。而大清帝國擁有的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帝國賴以救國複興的鋼鐵企業漢陽鐵廠,從此淪落日本人的魔掌之中。

從李鴻章設計了釜底抽薪策略,利用資本空心術與張之洞展開一場政治博弈之後,國有企業漢陽鐵廠注定會是一個資本貧血兒,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在德國跟日本秘密間諜戰逼迫下,張之洞跑步實施大躍進戰略,而集權製造成的權力饑渴大大地刺激了腐敗的發生。當張之洞為融資挖空心思,到最後不得不利用典當潛規則(然而令人失望之極的是,用空皮箱從當鋪當回來的銀子還被一個小小的候補知縣給貪汙了)的時候,一直虎視眈眈的日本人迅速插手漢陽鐵礦,無情地加速了極度貧血的帝國資本的墜落。

狂亂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