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對中等生因材施教。
根據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如果教育者能夠找準學生可能達到的水平,並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幫助,就會使學生得到令人滿意的發展。所以,針對不同類型的中等生,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糾正“隨大流”的學生,開導自我壓抑的學生,引導偏激的學生,挖掘他們各自的內在優勢,促使他們前進。
對於“隨大流”的學生,我們要指引他們認識社會現實,糾正他們的人生態度以及價值觀,加強他們的危機感,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上進;對於自我壓抑型的學生,我們要幫他們樹立自信心,在學習生活中給予耐心的開導,增強他們心理抗挫能力,幫助他們甩掉精神包袱,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對於偏激型學生,我們要從調整心態著手,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心理調節,產生積極樂觀的情緒。
3、家長要給予中等生更多的信心。
2009年暑假時,我的女兒範薑國一(依依)在跆拳道班學習。因為晚上下課晚,我經常去接孩子,有時去早了,就在教室外等一會兒。時間久了,就認識了班裏一位和我女兒同齡的小女孩的家長。聽說我是研究家庭教育的,這位家長仿佛找到了救星,向我述說了孩子教育中的種種困惑,並懇求我一定給予幫助。盡管我很忙,但考慮到是女兒的跆拳道道友,我最終答應了下來。
第一次見麵,我就喜歡上了這個小女孩。我總是力求和她平等相處,不用“專家”這個字眼來壓她,誘導她說出學習上的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天資聰穎,但學習並不優秀,屬於典型的“中等生”,為此孩子對學習有些信心不足。
從她在學校的成績看,她處於班裏的中間位置,因為習慣了這個位置,所以自己覺得表現不出色也是應該的。我覺得首要問題是樹立她的自信心,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不僅僅是在學習上,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也要注意這些問題。女兒說,她學跆拳道比其他同學快,處於班裏的前幾名。我於是告訴這個孩子:“你看你學跆拳道這麼快,說明你很聰明,如果付出努力,在學習上也一定會不錯的。”而後我告訴孩子媽媽,以後一定要多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寶庫,隻是我們沒找到合適的工具開采而以。很多家長都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夠出類拔萃。在我看來,很多所謂“中等”的孩子潛力是非常大的。但為什麼不突出呢,很大一方麵是自我感知差,對自己信心不足。
所以,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信心。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成人的暗示和指引,尤其是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他們對家長、老師懷著崇拜的心理,迫切地希望得到關心,所以也許僅僅是一個小手勢,一眼注視都可能在孩子心裏引起巨大的反應。如果能多鼓勵孩子,多信任他們,他們就會受到極大的鼓舞,在學習上信心倍增。
4、老師要將愛的陽光灑向中等生。
擁有和享受老師的愛,這是每一個孩子的渴望,尤其是年幼的低年級的孩子,這也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事實上,學校老師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優等生和後進生上,表現平淡的中等生被無意中冷落了,這使中等生的精神欲求無法得到滿足,使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數孩子,得不到切實的關心和培養,這實在是教育的嚴重失誤,也是一些教師工作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
要預防和解決中等生的心理問題,教師就必須樹立人人都是教育對象、人人都是關心對象的教育思想,對那些默默無聞的中等生同樣要預以足夠的關注,不僅在學習上提出希望和要求,也要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進行關心,多與他們接觸、多與他們談心交流,多去聽取他們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有時老師不經意的一個笑臉、一句讚語、一聲問侯,都會給自感被忽視的中等生帶來巨大的情感衝擊,甚至給他們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並轉化為前進的內在動力。但願我們每一位教師能把自己的情和愛,同樣慷慨無私地獻給每一位中等生,讓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師愛的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