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尊重,中等生會更陽光
愛默生曾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知道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對我們的“中等生”了解了多少?既便了解了,你又對他們尊重幾分?
曾有一位讀初中的女孩來信對我說,自己學習中等,雖然媽媽從不為此罵她,但總是拿鄰居家的孩子和自己比,說誰誰比她聰明,誰誰比她學習好,然後搖著頭對她說:你什麼時候才能有出息,讓媽媽也為你感到驕傲?聽著媽媽的話,她心裏很不是滋味,有時媽媽的話語就像針一樣刺痛她,她為此很傷心,她也不想讓媽媽失望,自己已經盡力了,可媽媽就是不理解。
現在,好多的孩子家長有一個通習:喜歡在別人麵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來比去。或許家長這樣做的目的,隻是單純地想讓自己的孩子,向別人學習來取長補短,但是在家長的不知不覺中,已經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案例——
張芳的同事林女士的女兒喬喬,與自己念初二的女兒菲菲是同班同學。因為兩個孩子從小一起長大,所以兩位家長經常暗裏“攀比女兒”。
6月底,學校舉行期末考試,結果喬喬考了年級第三,菲菲卻成績平平。林女士頗為得意,一有機會就在單位大肆炫耀女兒的成績。對此,張芳感到心裏極不平衡,整天對女兒吊臉,說女兒給自己丟人了,還趁著放假給菲菲報了英語、數學、物理補習班,督促女兒提前學習初三的課程,其間她不斷告誡女兒:“菲菲,你必須不要命地學習,一定要超過她們家的喬喬,否則我就不認你做我的女兒了。”
誰知喬喬正好也報了暑假補習班,而且在最近的幾次隨堂考試中,喬喬總是名列前茅,成了老師一貫表揚的對象。這下喬喬的母親林女士更牛了:“我家喬喬學得特輕鬆,菲菲是不是有點吃力?我認識個家教很不錯,要不要給你介紹一下……”
張芳氣得渾身發抖,隻好回家拿菲菲出氣。當日,林女士又在張芳麵前誇女兒,結果張芳回家後,又將菲菲劈頭蓋臉罵了一頓。之後她還不許菲菲吃晚飯,把她關在小臥室裏“閉門思過”。過了許久,張芳無意中推開菲菲的房門,結果看見女兒淚流滿麵的,正在用刀片劃手臂,嘴裏還喃喃自語:“我沒用,我沒用……”
孩子的自卑大多來自成人的打擊,得不到父母應有的尊重會使孩子感到絕望。
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批評太多,尤其是學習一般或較差的“中等生”和“差生”,由此使孩子感到自己一無是處,沒有前途。有的父母批評孩子說話很“絕”,如“你長大了肯定沒出息!”“你讓我失望極了!”這些一時生氣說出的話,孩子聽了可是當真的,他們會感到自己真的沒希望了,自卑便會產生。
當用客觀、全麵的眼光審視我們的中等生,你就會發現每個中等生都有許多被忽略的優點,即便沒有什麼優點,我們也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更何況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學生)。
東子給老師和家長的建議——
1、一定要維護“中等生”的自尊心。
一個人如果喪失了自尊心,那就像喪失了彈性的彈簧,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一個孩子變壞,往往是從破罐子破摔,不顧廉恥開始的,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十分小心細致地對待和處理孩子的學習問題和心理問題,不僅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要想方設法維護他們的自尊心。
比如,當家長了解到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千萬不要到處向親戚鄰居宣揚,也不要對孩子諷刺挖苦,那樣久了,孩子會臉皮厚起來,破罐子破摔的;當老師發現學生的作業沒有做完,而說謊說忘在家裏時,決不能當著全班學生的麵揭穿它,更不能用惡毒的語言傷害他,可以給他一個補救機會,如:“下午帶來好嗎?老師相信你是個聽話的學生,一定能按時完成作業。”如果大聲斥責,他非但不聽,反而會變本加厲。
誰說我們的中等生沒有自尊,沒有上進的勇氣?他們所渴望的,是來自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肯定,這是對他們成長中的自尊心最好的維護。
強烈的自尊和上進心是中等生進步的火種,家長和老師的一點點諷刺和漠視都會撲滅它,會在中等生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他可能會認為,自己怎樣努力也不會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從而自暴自棄。
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潛能,中等生也如此。我們育人者的職責,就是要引導孩子發揮潛能。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應該建立在對受教育者人格的尊重上。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激勵。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充分肯定中等生的點滴進步,使之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到自身的價值,這樣,中等生就會從心靈深處去產生積極改變的動力。
2、對待“中等生”要有耐心。
“耐心”在漢語字典裏的解釋是:心裏不急燥、不耐煩。可現在的大多數家長是“愛心過剩,耐心不足”,這種心態對孩子成長極其不利。麵對我們的孩子,麵對一個個美好無邪的心靈,麵對既懂事又不懂事的中等生,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耐心。
為什麼對中等生要有耐心呢?想想看,這些孩子成績一般,總是不起眼,就算有時冒出一點閃光點,往往很快又泯然於眾人。對於總是不上不下的學習成績,老師忙家長急。而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成績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有耐心,要對孩子的改變有信心,不能急於求成。
我們可以為孩子製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比如本次考試得了80分,下次要超過80分,爭取達到85分,再下次還要超過上次達到的分數,直至通過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達到或接近滿分。任何目標都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夠實現的,成功必須要經年累月地努力。
所以,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不要為眼下的不如意而埋怨孩子。一天的努力可能不會有明顯的進步,但是時間一長,孩子的勤奮就一定會有成效。但前提是,大家都要有耐心,要保護孩子在學習上的積極性,關注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一味的放任不管或怨天尤人。
3、要信任“中等生”。
孩子從小所受到的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他建立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一個得不到別人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是不會有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所以家長和老師應當時時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看是否有傷害“中等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地方。
家長和老師應注意檢查自己,是否因中等生“表現平平”而大失所望,是否常常埋怨自己的中等生“無能”、“不中用”、“沒出息”、“不成器”等等?是否暗自覺得孩子們不如年輕時的自己?是否說中等生不如優等生的話?是否有當眾批評和嘲笑中等生分數低、反應慢等。
盡管有時是無意的,但這種消極的評價對於中等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嚴重的傷害。作為家長和老師,應當多和中等生進行—些“平等”的交流,應當尊重中等生作為班級及家庭一員,在班裏和家中的地位。應當聽聽中等生孩子對班級及家庭建設自己的意見,采納自然很好,不采納也應當心平氣和地向孩子解釋為什麼,如此孩子就會體驗到自己在家長和老師心目中的地位,體驗到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期望、尊重和信任,自然也就能夠形成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獲取信任,中等生會更有動力
作為家長和老師,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實現自我價值。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關愛、鼓勵、信任、肯定,家長和老師要信任孩子,對孩子要有耐心。缺乏信任往往是造成孩子學習、心理、情緒等出問題的重要原因,所以信任孩子,關愛孩子,與孩子溝通交流對於幫助中小學生成長尤為重要。
案例——
上初二的李林同學每次考試各科成績都中等,其實老師講的知識點他都懂,掌握的也還可以,就是考試時緊張、容易出錯,而且寫字慢,有時還答不完。
有一次,數學課時,數學老師就才講過的內容進行了一次小測驗,李林答的很好。下課時,老師叫了幾個同學留下來,幫助自己改一下班級同學的考卷,李林自認為自己學的很好,就也主動留了下來,分了幾張卷子改了起來。老師看見李林也在改卷子,走到李林身邊,一把奪回考卷,給了班級那個學習優秀的尖子生同學,說:“李林,你回去吧,你的水平還沒有到這個程度。”李林尷尬地離開了教室。
李林在日記中寫到:為什麼每科的老師總是過於信賴這科學習好的同學,而對學習中等的同學,那麼沒有信心,什麼事情都拿給好同學做,好的同學也是練好的,讓學習成績平平的同學鍛煉一下自己不行嗎?
東子給老師和家長的建議——
1、對中等生要充分信任。
一個叫“梁穎”的女孩今年剛上初一,她的朗讀能力很不理想,一篇剛講完的課文大多數同學讀起來都很流利,可她讀得卻很吃力,她的語文基礎知識也不過關,成績也不理想。可是,語文老師發現,在課堂上,她卻是個文靜守紀律的女孩子,她的學習態度非常認真。在班級選語文課代表時,梁穎找到語文老師表示想當語文課代表,並表示一定努力幹好。老師在梁穎的眼裏讀到了勇氣和渴望,於是給了她這份信任。
一次,梁穎因為領早讀時不斷出錯又讀得小聲被同學提了意見,她很尷尬地望著老師,老師給她投去支持的目光,並在她耳邊小聲的教她該怎麼做,並鼓勵她讀大聲些。經過一段時間後,梁穎的語文成績進步了,再仔細聽聽她領早讀,也變得大聲流利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等待創作的白紙,若是用很美的心情畫上嬌豔的花,那麼它是美麗的;倘若畫上醜陋的惡鬼,那麼它是可怖的。當然,如果根本沒用心,隻是隨便的灑上一些墨汁,那麼也許這張紙就隻能作廢了。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往往都是對成績優等的孩子緊抓不放,家長希望他們有出息,將來光宗耀祖,老師希望在他們的帶領下把班級建設起來。可是,不要忘記,每個孩子都有可愛的地方,每個孩子都有潛力可挖,那些自覺地在中間努力著的中等生不應該再承受寂寞,推他們一把或是為他們加加油,也許他們就能衝到前麵的。
根據“中等生”的心理特點,家長和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不能持有偏見,應對他們充分信任,要善於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肯定,並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要適時地、不斷地鼓勵他們把這些閃光點發揚光大,去照亮那些“平平”的方麵,讓他們把在某一方麵的激情投入到自己所欠缺的方麵,全麵發展。要注意,家長和老師不要成為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應成為他們可依賴可信任的朋友。在生活中應多與他們接觸,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和幫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體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加強他們的自律意識,促使他們良好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樣,他們才能樹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觀念,他們才有動力向優等生看齊。
孩子的優等與中等不能由我們從某個方麵去屆定,時間和經曆會證明他們的價值。關注每一個中等生,你將會有更多意外的驚喜。
2、要與中等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
已經是初三學生的李朋即將麵臨中考。如果他的努力力度加大,他就有可能考上一所市級重點高中,如果稍加放鬆,他就可能進普高,那樣,將來他考上重點大學的可能就很渺茫,為此家長和老師都在鼓勵他加油。
在寒假學校組織的初三畢業班補課時,一天下午李朋課沒上,而是跟一幫同學去打籃球了。老師把這件事情及時通知了家長。在接到老師的電話時,李朋的父母內心肯定是很著急生氣的,但他們沒有直接指責兒子,而是耐心等待,希望李朋能自己把這件事告訴父母。
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李朋終於把自己上課出去打球的事,告訴了父母並意識到自己錯了。李朋的父母首先對李朋勇於承認錯誤、對他的誠實表示了讚賞,同時也與他分析了這件事本身的錯誤所在,並且告訴他做錯事有勇氣麵對並加以改正就是好孩子,以後會更加信任他。
這個例子給了我們家長和老師一個啟示,那就是,如果發現孩子有錯誤當時指責孩子,孩子以後做錯事肯定不願告訴家長和老師,而家長和老師也會認為孩子不誠實並且毫無悔意,會更加生氣,必將造成雙方的隔閡,導致孩子不願與家長和老師交流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意見、見解,給孩子正麵的期許,父母做的不對時要向孩子真誠道歉,平等的關係有利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
3、建立自信心是中等生成長的關鍵。
中等生由於成績不突出,情緒難免有處於低穀的時候,特別是每次考試後的排名,這時最需要的就是家長和老師的關愛與鼓勵。如某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和老師若對孩子作出消極的批評或語言上的傷害,則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麵影響。而用積極的語言去肯定鼓勵孩子,告訴他:“你很優秀,爸爸媽媽(或老師)相信你。如果你再努力一些,你一定會取得好成績”。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信任和鼓勵,中等生的學習熱情會被激發出來,對學習也會更有信心。
女兒依依在讀初一上學期時,全一年級有12個班共600多學生,學校在每次考試之後都要按成績為600多學生排次序。然後在下次考試的時候,從第一到最後一名學生,按照順序被依次安排到第一考場、第二考場、第三考場……每個考場30人,總計20個考場。
依依當時的成績在全年級屬於中等偏上,如果按這個標準安排考場,她應該被排在第8、9考場。可是,因為她的學籍不在該校,所以每次考試,她都被安排在第19考場。坐在19考場,孩子心裏很不舒服。擔心同學們誤解她看不起她。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孩子特別不喜歡考試,每當考試即臨的那幾天,心情總是隱隱得有些壓抑。而考試那幾天,更是時時不痛快。每次進出考場,她都是低著頭快步地走,盡量避免和熟悉的同學打照麵。
依依跟我抱怨說:“如果真的是自己學習成績不好,也就罷了。可事實並非如此呀,所以我很不情願,很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安排。”我先是安慰了依依,而後對她說:“首先這個現實我們改變不了,那我們就要適應它。其實,在哪個考場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不要在意別人怎麼想怎麼看,隻要相信自己,到時我們可以用成績來說話,用進步來回答,那才是最有力的。”
聽了我的這番話,以後再進考場,依舊是第19考場,孩子卻是挺胸抬頭大踏步走進去……
讓孩子建立自信比靠多少分都重要,再說了一個自信的孩子,學習肯定錯不了,自然也就能考出家長和老師期待的高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