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通過身體語言揣摩心理(1 / 1)

身體語言是由身體的各個部分連續性的移動來表現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身體語言、風格,但都不外乎三種類型,即表情型、象征型和說明型。

(1)表情型

表情型是表示思想感情機能的身體語言,它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不歡迎的意思。比如,有兩個人在一塊兒說話,你也走過去,如果他們隻是很平淡地看了你一眼,那就說明他們對你的到來不感興趣,你最好是自動離開。

第二種是歡迎的意思。比如兩個人坐在桌旁,如果他們的姿勢很自然地互相對稱,這表明其中一個對另一人十分感興趣。

另外,有時幾個人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勢力圈,而對在圈內的人來說,則是一個整體。這說明表情型身體語言具有對立統一的特點。

(2)象征型

象征型是可以用行為舉止表達意思的身體語言。如迎請客人時“請”的姿勢就是典型。這種身體語言在身體各個部位都有所表現。例如腿部:你在酒吧等人,但等了很久都沒有人來,這時你的腿開始抖動,兩足開始走動起來,甚至還出現頻頻頓足的動作,而頭卻老朝門口扭動,眼睛不時地往來人的方向張望或看手表,這一係列姿態,就把你焦躁不安的心態暴露無遺。

還有腰部。彎腰是表示某種“謙遜”或“尊敬”的態度。經常挺直腰板站立、行走或坐著的人,往往表示其較強的自信心和自製力,也可能表示其過於古板。

其他部位都有不少這類身體語言。挺起胸部,手臂伸高交叉於腦後,表示自信、有把握或有優越感。挺起腹部,意在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或威懾力;反之,抱腹蜷縮則表現出不安、消沉和沮喪。

(3)說明型

說明型即是對語言表達的思想內容進行補充和說明的身體語言。

首先,它有助於增強反饋效應。例如美國人之間交談時,頭的動作很頻繁。如果想等待對方的答複,他總是動頭,每次說完話後也是動頭,意思是說自己說完了,請對方接著說。如果自己以陳述語氣繼續講話,那麼他就不會動頭,並且保持同樣的語調。

其次,說明型身體語言有助於強化語義。例如一個人麵對一群人演講,當講到特別重要的內容時,便不由得站立起來,甚至上身還向聽眾傾斜,目的是要強調所講內容的重要性。

最後,說明型身體語言還有助於提高聽眾的理解,有助於你說話順利流暢,有助於提醒聽眾的注意。所以說,說明型身體語言往往是善於言談者的拿手本領。

心理學家萊恩德曾說過:“人們日常做出的身體語言,實際上反映了客觀情況與他們心理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對應變化關係。”

通過身體語言了解了對方的心理,你就可以因人因時地隨機應變,以達到求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