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迎合對方的需要(1 / 1)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汽車大王福特曾有這樣的經驗之談:“我從我自己的經驗以及他人的經驗中證明了,如果說成功是有秘訣的,那麼這所謂的秘訣,就在於‘把握他人的觀點,而依著他人的地位,去審度一切事情’這一能力中。”

美國電氣總公司老板歐文也曾有類似的妙語:“能夠為別人設身處地想一想的人,能夠了解別人心理的人,是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程著急的。”

還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隻有從別人的觀點中去接近他們,我們才能希望控製得住他們。”

紐約的著名律師列圖爾登是以善於說話而負盛名的。他也曾有這樣的經驗之談:“當我們麵對著交談的對方而感到不能使他感興趣,或不能使他折服的時候,這大概總是因為我們不能從對方的觀點去考慮這些問題的緣故。”

當年威爾遜總統組織國際聯盟遊說歐洲各國的時候,霍士曾經以這方麵的一個小竅門幫助威爾遜說服了法國政府。

當威爾遜總統與綽號“法國老虎”的克萊蒙梭會晤之前15分鍾,霍士向威爾遜提出了一個雖然細微但是非常聰明的主意。他勸威爾遜總統首先與法國人談海洋的自由問題,以作為勸法國加入國際聯盟的方法,因為這個問題顯然是法國當時所急欲解決而又與國際聯盟有密切關係的事。

果然,克萊蒙梭非常興奮,所以,不用說,法國加入了國際聯盟,而且是國際聯盟組織的忠實擁護者。

威爾遜是因為采納了一個非常有效的策略,將他的計劃嫁接在克萊蒙梭的興趣之上,告知他國際聯盟如何符合他的利益,才使其計劃被那著名的“老虎總理”接受。

尊重並突出別人的觀點和利益,這是我們欲求他人合作的最有力的法寶。人們常常不會正確使用這一法寶,是因為他們常常忘記了,如果我們過分強調自己的需要,那別人對此即便本來是有興趣的,也會改變態度。

要打動別人,讓人願意為你辦事,就得從他們的需要入手。你必須明白,求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使他自己情願。同時,還必須記得,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各人有各自的喜好。隻要你認真探索對方的真正意向是什麼,特別是與你的計劃有關的,你就可以依他的偏好去對付他。你首先應當用自己的計劃去適應別人的需要,然後你的計劃才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