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時,如果我們能站在對方立場上,以長遠的眼光幫助對方,全麵深入地分析利弊,就可以使對方以理性的態度,麵對自己的行為選擇。
某劇場門前不許賣瓜子、花生之類的小食品,怕的是汙染環境、影響市容。唯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可以例外。用劇場管理員的話說就是:“這老太婆年歲大,嘴皮尖,人家叫她鐵嘴,不好對付,隻好睜隻眼閉隻眼。”
某日,市裏要檢查衛生,劇場管理員小王要老太婆回避一下,說:“老太太,快把攤子挪走,今天這裏不許賣東西。”
“昨天許賣,今天又不許賣,世道又變了嗎?”
“世道沒有變,檢查團要來了。”
“檢查團來了就不許賣東西?檢查團來了還許不許吃飯?”
“檢查團來了,地皮不幹淨要罰款的!”小王加重了語氣。
“地皮不幹淨關我屁事,他肥肉吃多了拉稀屎,能去罰賣肉的款麼?”
小王無言以對,悻悻而退。
管理自行車的老劉師傅隨後走了過來,說:“老嫂子,你這麼一把年紀,沒早沒晚的,又能掙幾個錢呢?檢查團來了,真要罰你一筆,你還能打場官司不成?再說,檢查團不會天天來,飯可是要天天吃,生意可要天天做啊。”
“嗯!薑還是老的辣。好,我走,我走。”老太婆連說帶笑地把攤子挪走了。
很多時候,你在求人時,不能隻想著對方幫你會給你帶來什麼好處,你要讓對方知道幫你能給他帶來什麼好處。人們向來都是“無利不起早”,你把利弊分析之後,隻要他感覺對自己有利,肯定會竭力幫你,因為“幫你就是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