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策略性的目標設定
(一)立定標杆、全力以赴:譬如射標,一定要有一個靶,才會射中標的。同樣地,人生若沒有目標,隻會任由環境影響,而非自己影響環境。根據耶魯大學研究,隻有3%的學生為自己訂下目標,而其他的學生則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指出,當初有訂下目標的3%學生,其成就遠超過其餘97%學生的總和。
(二)一般人不願為自己設定目標的三個原因:
①恐懼:怕萬一達不到怎麼辦?會有失敗感;
②無此意願:為何要設定目標,每天過得好好的就可以了;
③誤將行動當成就:每天忙來忙去,好像很有成就感。其實行動不等於成就,有結果才算有成就,所以一定要設定成就目標。
(三)目標設定原則:
①目標要具體,例如我想要升教授、當主任、得到碩士學位等:
②目標必須是可衡量的;
③目標是可能實現的;
④目標是切合實際的;
⑤一定要設定時間表。
(四)耶魯大學的目標設定七個步驟:
①先擬出您期望達到的目標;
②列出好處:您達到這目標有什麼好處?譬如您有一個目標想買房子,列出買房子對您有那些好處;
③列出可能的障礙點:您要達到此目標之障礙,可能是錢不夠、能力不夠等,一一列舉;
④列出所需資訊:思索需要哪些知識、協助、訓練等;
⑤列出尋求支持的對象:一般而言,很難靠自己一個人的能力達到目標,所以應將尋求支持的對象亦一並列出;
⑥訂定行動計劃:一定要有一個行動計劃;
⑦訂定達到目標的期限。
(五)立定標杆的四個步驟:
①消除恐懼:不要擔心失敗,立定目標是必須的;
②認同每個人一定要有“目標”這個想法;
③完成耶魯大學七步驟;
④堅持目標:若不堅持,任由挫折、打擊所擺布因而放棄,則永遠達不到預定的目標。一位希望追求成功的人須能堅持、決不放棄,才會成功地達到目標,例如愛迪生不斷地嚐試及堅持,終於達成目標。
(六)目標管理:一個人需要在三方麵設定目標:
①個人和家庭:這是您生活的誘因;
②職業生涯和財務目標:這是您的方法;
③個人發展和專業發展:這是您的成果。
(七)目標設定的步驟:
①寫下目標:通常用想的還是不夠,一定要寫下您的目標,才能加深印象,進入我們的潛意識;
②設定優先順序:目標可能有很多,一定要排定其優先順序;
③擬定計劃:依據目標之優先順序擬定計劃;
④對計劃設定優先等級和先後順序;
⑤排定時程表;
⑥確實做、馬上做。
(八)策略性的目標設定:
①您需要有六個月、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以及一生的目標:甚至於想好將來自己的墓碑上要刻那些字,這是一生的目標;
②除掉障礙;
③尋求合作;
④充實知識;
⑤決定關鍵步驟;
⑥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做偉大的夢、並使它們實現;
⑦每天早上重寫一遍您的目標,每天晚上審查這些目標:每天如此做,這樣才會進到我們的潛意識。
三、設定優先次序
(一)每個人每天都有非常多的事情要做,為有效時間管理一定要設定其優先次序;會設定優先次序是快速晉升職位者的人格特質;
(二)根據柏拉度80/20定律:在日常工作中,有20%之事情可決定80%的成果;
(三)目標須與人生、事業之價值觀相互符合:如此才不致浪費力氣;
(四)發展專長,從事高價值的活動:無益身心之低價值活動,會腐蝕我們的精力與精神盡量不要去做;
(五)要設定優先順序,將事情依緊急、不緊急以及重要、不重要分為四大類,一般人每天習慣於應付很多緊急且重要的事,但接下來會去做一些看來緊急其實不太重要的事,整天不知在忙什麼。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去做重要但是看起來不緊急的事,例如讀書、進修等,若您不優先去做,則您人生遠大的目標將不易達成。設定優先次序,可將事情區分為五類:A=必須做的事情;B=應該做的事情;C=量力而為的事情;D=可以委托別人去做的事情;E=應該刪除的工作。最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A類及B類的事。時間應如何運用才最有價值?一個重要的觀念是要做重要的事情,而且把事情做對!一般人的習慣是不管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隻知一味地去做,這樣是不對的。惟有努力去做“對”的事情才會有高產能,要有勇敢的特質,拒絕不重要的事,來者不拒是不好的。忘掉過去種種,而努力未來。專注於目前有什麼機會上,努力去把握,要有時間的遠景。真正的成功本身是一種態度,亦即要有成功的意念、欲望、決心,每天要有足夠的時間來做重要的事。
四、規劃與組織
(一)保持整潔能夠提升我們的自我價值、自我形象以及自我尊嚴。例如將桌麵保持整潔、做完事立即歸檔、做事隻經手一次,經手五、六次才完成就很浪費時間,盡可能一次就把它做完,凡事若能預做準備,則才能有效地掌握時間。
(二)文件處理流程:
①投擲:將不用的資料丟掉;
②轉手:將資料轉交給別人去做;
③行動:重要的事情一定要馬上去做;
④歸檔:有使用價值且重要的才歸檔,根據統計約80%~90%的歸檔資料是不會再去用它。
16.讓職業使命感長伴人生
使命是使者所奉之命,職業就是人所奉的使命,是人活著就應該做的事情,就猶如一棵草想存活就得不斷從土壤中吸取養料一樣。使命感是一種促使人們采取行動,實現自我理想和信仰的心理狀態,是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決定人們行為取向和行為能力的關鍵因素。富有使命感的員工,一心牽掛在工作上,沒有他人的督促,也能積極主動出色地完成任務,充分表現出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命就意味著自我犧牲和忘我奮鬥,意味著盡職盡責、沒必要張揚。
使命感使個人和企業獲得雙贏。將工作本身看成一種神聖的使命能極大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員工對企業的責任感會隨著完成使命的行動而越來越大。從一個人的行為取向中,就會發現他的內心賦予自我的使命是什麼。行動可以讓人覺得自己的使命更為清晰、更為具體。行動會有輕重緩急,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深藏於敬業者與普通人的差異就在於他們相信:人是被賦予一定使命和職責的。他們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要為自己的使命做出努力和承諾。
戰勝挑戰,完成使命的經曆,可以使人的個性特長進一步得到加強,比如領導能力、合作能力、溝通技巧、邏輯思維能力、讚揚他人以及學習能力等。敬業者都有一個相同的理想:投身於社會,為個人、企業和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使命具有兩方麵的內容,在進行自我實現的同時,促成其他人和組織的目標的實現。所以敬業者的生活也具有兩重性,既要獲得個人事業的成功,又要擁有對於成功團隊、昌盛國家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我們一般怎樣來判斷某個員工對工作是否具有使命感呢?具有使命感的人,不但具有鋼鐵一般的意誌,更是一個實幹家。他富有極強的探索精神,勇於真心投入。他不是被動地等待新的使命的來臨,而是積極主動地尋找目標和任務,具有自覺性,也同時具有自律性;他不是被動地去適應新使命的要求,而是主動地去研究、變革所處的環境,盡力做出一些有意義的至關重要的貢獻,並從中汲取再一次走向成功的力量。
具有使命感的人,是一個從不懶惰,非常勤奮的人。他永遠像是被人催促一樣,非常急於盡快完成工作。懶惰的人花費很多精力找各種借口來逃避工作,卻不願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們以為自己騙得過上級,其實,他們愚弄的隻是自己。
懶惰會吞噬人的心靈,使心靈對那些勤奮之人充滿了嫉妒。他們隻相信運氣、機緣、天命之類的東西。看到人家發財了,他們就說那是運氣。看到人家知識淵博、聰明機智,他們就說那是天分。發現有人德高望重、影響廣泛,他們就說那是機緣。他們不明白沒有付出非凡的代價,沒有不懈的努力,沒有勤勞苦幹,是根本無法實現美好夢想的。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狀態,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讚,就會贏得領導的器重,同時也會獲得一份最可貴的資產——自信,才能贏得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