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以全身朝氣裝飾自己(1 / 3)

積極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選取的旺盛鬥誌。消極心態使人沮喪、失望,對生活和人生充滿了抱怨,自我封閉,限製和扼殺自己的潛能。

選擇了積極的心態,就等於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就注定要走入失敗的沼澤。

1.心態決定成敗

無論做什麼事,人們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隨時會碰到困難和挫折,甚至還會遭遇致命的打擊。那麼,在這種時候,你應該怎樣應對這種窘態呢?你不妨來看一個例子:

鄭女士和崔女士同樣在市場上經營服裝生意,她們初入市場的時候,正趕上服裝生意最不景氣的季節,進來的服裝賣不出去,可每天還要交房租和市場管理費,眼看著天天賠錢。這時鄭女士動搖了,她以認賠了3000元錢的價錢把服裝精品屋兌了出去,並發誓從此不再做服裝生意。而崔女士卻不這樣想。崔女士認真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覺得賠錢是正常的,一是自己剛剛進入市場,沒有經營經驗,抓不住顧客的心理,當然應該交一點學費;二是當時正趕上服裝淡季,每年的這個季節,服裝生意人也都不賺錢,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會經營,能夠維持收支平衡罷了。而且,崔女士對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適合做服裝生意。果然,轉過一個季節,崔女士的服裝店開始賺錢。三年以後,她已成為當地有名的服裝生意人,每年可有5萬元的紅利。而鄭女士在三年內改行幾次,都未成功,仍然窮困潦倒,一籌莫展。

這倒讓筆者想起了兩則有趣的寓言故事:

古時有一位國王,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便叫王後給他解夢。王後說:“大勢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眾離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謝了指好景不長了。”國王驚出一身冷汗,從此患病,且愈來愈重。一位大臣要參見國王,國王在病榻上說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聽,大笑說:“太好了,山倒了指從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龍現身,國王,你是真龍天子;花謝了,花謝見果子呀!”國王全身輕鬆,很快痊愈。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染布的,二兒子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兒子發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大兒子發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就會為二兒子發愁,因為不下雨二兒子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為什麼不反過來想呢?天一下雨,你就為二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賣傘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大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曬布了。在哲學家的開導下,老太太以後天天都是樂嗬嗬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看來,事物都有其兩麵性,問題就在於當事者怎樣去對待它們。上麵提到的鄭女士隻看到賠錢的一麵,而看不到將來會賺錢的發展前景,不能以積極的態度去分析事物;而崔女士的態度則是積極的,她更多地從將來的角度看待當前的不景氣,所以,她能頂住壓力,堅持到成功。

強者對待事物,不看消極的一麵,隻取積極的一麵。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會想:多虧沒把胳膊摔斷;如果遭了車禍,撞折了一條腿,他會想: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強者把每一天都當作新生命的誕生而充滿希望,盡管這一天有許多麻煩事等著他;強者又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倍加珍惜。

美國潛能成功學家羅賓說:“麵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的信念,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這是因為,積極的信念和消極的信念直接影響創業者的成敗。

美國成功學學者拿破侖·希爾關於心態的意義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隻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是的,一個人麵對失敗所持的心態往往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積極的心態有助於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鬥誌。消極心態使人沮喪、失望,對生活和人生充滿了抱怨,自我封閉,限製和扼殺自己的潛能。

積極的心態創造人生,消極的心態消耗人生。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起點,是生命的陽光和雨露,讓人的心靈成為一隻翱翔的雄鷹。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受製於自我設置的某種陰影。選擇了積極的心態,就等於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就注定要走人失敗的沼澤。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夢變成現實,就必須摒棄這種扼殺你的潛能、摧毀你希望的消極心態。

美國賓州大學的塞利格曼教授曾對人類的消極心態作過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了三種特別模式的心態會造成人們的無力感,最終毀其一生。它們是:

(1)永遠長存。即把短暫的困難看做永遠揮之不去的怪物,這是在時間上把困難無限延長,從而使自己束縛於消極的心態不能自拔。

(2)無所不在。即因為某方麵的失敗,從而相信在其他方麵的也會失敗。這是在空間方麵把困難無限擴大,從而使自己籠罩在失敗的陰影裏看不到光明。

(3)問題在我。即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地打擊自己,使自己無法振作。這裏的“問題在我,”不是勇於承擔責任的代名詞,而是在能力方麵一味地貶損自己,削弱自己的鬥誌。

朋友,你有過這樣的情形嗎?如果有,請盡快從消極心態的陰影裏解脫出來。德國人愛說一句話:即使世界明天毀滅,我也要在今天種下我的葡萄樹。多麼形象,發人深省。

2.克服自卑

一個人由於缺乏成功的經驗,缺乏客觀的期望和評價,消極的自我暗示又抑製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惡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導致了自卑心理的產生。這種心理常表現為抑鬱、悲觀、孤僻。如果任其發展,便會成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難以改變,嚴重影響人的社會交往,抑製人的能力發展。

通常,自卑感強烈的人往往有過某一特別嚴酷的經曆,有過心理創傷。但是,同樣的心理創傷,並非所有的人都會產生自卑感,因為心理創傷並不完全起因於外部刺激,還有其主觀原因——性格。自卑感較強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幾種性格特征:小心、內向、孤獨和偏見、完美主義。更需指出的是,現代社會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出人頭地的風氣越來越盛行,這也是造成某些人自卑感的重要原因。自卑感往往就在類似入學考試、錄用麵試、體育比賽等等比試優劣的場合產生。

有的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是人類在其成長過程中不可少的東西,因為任何人的能力都會有所不足,因而也就易生自卑,為了克服自卑,便會努力奮鬥。然而,自卑感並非都是如此激勵人,使人奮發上進的,更多的人因為有自卑感而阻礙了正常發展。與此同時,長期被自卑感籠罩的人,不僅心理活動會失去平衡,生理上也會引起變化,最敏感的心血管係統將會受到損害。生理上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心理變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在心理學上,克服自卑心理主要是通過補償的方法。自卑心理的補償有自覺與不自覺、積極與消極之分。比如,有的人明知自己沒有多大本領,卻故作姿態,借以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顯然,這樣的補償方法是不可取的。下麵幾種方式才是積極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