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隨著汽笛被拉響,輪船漸漸地向口岸靠攏了過去。船錨下定後,許多小船從岸邊劃了過來。船夫們渾身上下都隻裹了一塊紅色的兜襠布,一看便知這是一個蠻荒之地。但是這麼熱的天氣,他們確實穿不了太多的衣服。這裏太陽很大,陽光灑在水麵上,一眼望去都是白光,人的眼睛若一直盯著水麵,不出片刻眼睛就花了。我向工作人員詢問後,知道這兒就是我的目的地了。我下船一看,這裏跟大森漁村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太過分了,怎麼能把我發配到這樣一個地方呢?然而,即便我心裏再難過也沒用,隻能先這樣了。我率先跳到了下麵的小船上,之後與另外五六名乘客和四個超大的箱子,一同被那些穿著紅色兜襠布的船夫送到了岸邊。
小船靠岸後,我第一個跳了上去,看到岸上站著一個臉上還掛著鼻涕的小孩兒,便問他學校的地址,誰知那孩子竟然不知道。我心想這鄉下孩子就是傻,在這麼個芝麻大的地方都不知道學校的所在,真是讓人難以理解。
這時,一個身著和服、看起來有些奇怪的男子走了過來,讓我跟著他走。我被他帶到一家旅館門前,看到牌子上寫著“港室”二字。店裏麵有一些看起來就不招人待見的女服務員。她們見到我,便齊刷刷地喊“請進”。我不太想進去,於是,站在門口又向她們打聽了一下中學的位置。當我得知要到達我所就職的學校還需要坐兩裏的火車時,我更沒有心情走進去了。我果斷地從帶我來的那位男子手中拿回自己的兩個皮箱,急匆匆地走了。我至今還記得離開時,她們看我的那種詫異的表情。
我從旅館離開,就直接去了火車站,買票上車一刻也沒有耽誤,隻是坐定後才發現這火車慢得很,而且就像火柴盒一樣。不但如此,從發車開始不過五分鍾,這火車就停了。我開始還納悶兒呢,心想這車票怎麼這麼便宜,才三分錢,隻是沒料到路程竟然這麼近。我雇了一輛車,但趕到學校的時候已經到放學時間了。我打聽一番,方知值班老師不在,說是有事出去了。我內心止不住地感歎:值班老師的工作真是夠輕鬆的!我本想先去拜訪一下校長的,但因旅途實在勞頓,就改變了想法。我隻得再找來一輛車,讓車夫找一家旅館將我送過去。車夫十分熱情,將我帶到了一家名叫“山城屋”的旅館。這家旅館理所當然地讓我想到了勘太郎,因為他家的當鋪與這家店同名,如此倒讓我有點兒小小的沮喪。
他們把我安置在一個小黑屋裏麵,就在二樓的樓梯下。房間太熱,我有些受不住,便要求他們給我換間房,然而得到的回答竟是“客滿了”。然後,他們扔下我的兩隻皮箱,轉身就離開了。
既然如此,我隻能勉為其難地住下了。過了一會兒,他們安排我洗了澡,我用最快的速度洗了個澡,然後就出來了。在回房間的路上,我發現有許多閑置的空房間,而且一看就知道比我的房間涼快。很顯然,他們騙了我。到吃飯時間,一位女服務員端著晚餐走了進來。房間裏麵熱得讓人難受,但不得不承認這裏的夥食還不錯,至少比我之前吃的那些好多了。給我送餐的女服務員一邊招待我吃飯,一邊跟我聊天。她問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我告訴她東京。她繼續問:“東京那裏很好吧?”我非常不客氣地說:“當然啦。”
我吃完飯後,女服務員撤掉餐具,然後回到了廚房。廚房倒是很熱鬧,總有清脆的笑聲傳來。我無事可做,便回到床上準備睡覺。可是,我躺了半天也沒有辦法入睡,屋子裏太熱,外麵又太吵,比我以前住的環境亂多了。好不容易睡著了,我又夢到了阿清。她在吃麥芽糖,連外麵包的竹葉都要吃下去。我勸她不要吃,告訴她竹葉是有毒的。阿清一邊說竹葉是最好的藥,一邊往嘴裏送,她狼吞虎咽的樣子讓我看得傻眼了。最後,我是笑醒的。服務員進來打開窗戶,我看著外麵,又是晴朗的一天。
我以前聽別人說過,住旅館要給小費,否則將遭到服務人員的冷遇。看來事實確實如此,否則我現在不會住在這間小暗房裏。我一手提著帆布包一手執著毛絲緞雨傘,樣子確實有些寒酸,但沒想到還要遭到這些鄉下人的鄙視。這樣一想,我決定給自己找些臉麵,一會兒就給他們一些小費,免得他們狗眼看人低。別看我現在這副模樣,身上還是有些錢的,當初一共帶了三十元的學費,扣除路上的花銷,還剩下十四元。我已經想好了,就算把這些錢全給他們又怎樣,反正去學校還有薪水。鄉下人都是吝嗇鬼,我拿出五元就夠他們震驚的!我下定決心便一臉平靜地去洗漱了。此時,昨晚的女服務員給我送來早餐,她端著盤子,一邊伺候我吃飯,一邊麵帶微笑地看著我。這讓我感覺很不舒服,因為她的笑容裏麵還帶著一絲不禮貌。我的臉上難道有遊行隊伍嗎?幹嗎那樣看我。我對自己的臉還是比較自信的,肯定比她好看。
我本來想吃完飯給她小費的,看她這樣我來氣,便直接甩給她五塊錢,然後告訴她:“給你,一會兒拿去櫃台那邊吧!”
見我如此,服務員詫異地盯著我瞧了一陣。吃完飯,我連鞋子都沒擦,就去了學校。
因為前一天已經去過一次了,第二天我很快就找到了學校,然後轉了兩三個路口就到了門口。從校門口到玄關,是一段花崗岩石鋪的路,車輪壓在上麵的聲音特別大,很是讓人心煩。沿路我看到了許多學生,他們穿著厚厚的棉布製服,從這個門進入。看到那些發育得比較好的學生,我心裏突然有些恐懼,因為接下來我要教的就是這些“大”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