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十日,湖廣總督林則徐被召入京。道光皇帝與之密談八日後,正式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辦鴉片。第二年的四月二十二日,虎門銷煙正式啟動。從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日,共有兩百三十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四斤鴉片被挫骨揚灰,悉數銷毀。
然而,這場扣人心弦的較量剛剛開始。狡詐貪婪的英商並不甘心他們的失敗。在這之後,英國戰艦曾六次向虎門發動侵犯挑釁,皆因我方設防嚴密、將士同心而節節敗退。“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樓氣盡,無複灰燃。沙角台高,亂帆收向天邊。”此二句情緒飽滿、顧盼昂揚,大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英氣豪情。
“欻”為突然之意。零丁穴即零丁洋,在廣東珠江口外,為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灣。春雷欻破打響了零丁洋上的第一槍。戰鬥過程詞人敘說得相當簡略,以一虛一實兩種寫法表達了對英國奸商兼戰爭販子的極度蔑視。虛寫為“笑蜃樓氣盡,無複灰燃”。蜃樓者,古人以為是蜃(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吐氣幻作的樓閣。此處將來犯的敵艦比為蜃樓,且是“蜃樓氣盡”,意謂一場荒唐的鬧劇就要收場,連死灰複燃都無可能。實寫為“沙角台高,亂帆收向天邊”。沙角即沙角山,在虎門海口外。清嘉慶五年(1800),沙角山頂始建炮台,而到了鴉片戰爭前,此處已成為防守虎門的第一重要門戶。指揮沙台戰役的是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此人有勇有謀、恪盡職守,林則徐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言其“數月以來,常駐虎門二十裏之外沙角炮台巡防彈壓,間赴三十裏外之穿鼻洋麵來往稽查”。既有戰備到位的陣地,又有精忠報國的良將,焉得亂帆不收向天邊?這“亂”字與“收”字堪稱傳神之筆,敵軍的一潰千裏宛然在目。
“浮槎漫許陪霓節,看澄波、似鏡長圓。”虎門銷煙,不僅倚重關天培這樣的良將,更是欽差大臣林則徐與兩廣總督鄧廷楨通力合作的結果。“浮槎”為林公自謂,浮槎是傳說中往返於海上與天河之間的木筏。林則徐被道光皇帝從京都派往兩廣禁煙,“浮槎”之語,一可見其神速,二可昭顯皇命尊崇。而“霓節”則是對鄧公的譽稱了。裝飾華麗的符節是古代使臣必執之物,作為兩廣總督,鄧廷楨擔負著為朝廷總理廣東、廣西兩省軍民政務的重任,其所執霓節不但是朝廷予以他的憑信,同時也是所肩重任的象征。我們看,林公此句寫得是何等光明正大、氣宇軒昂,並且他又很謙虛,將禁煙的成果歸於鄧公名下,而他不過是個陪襯人。正因為身為兩廣總督的鄧廷楨太能幹、太強勢了,才使他這個浮槎而來的欽差大臣不辱使命、大功告成。
結句為:“更應傳、絕島重洋,取次回舷。”“絕島重洋”謂英國為一遠洋島國,與我中華大地素無淵源。若非彼國興風作浪,雙方本當各保平安。“取次回舷”中的“取次”有草草、倉皇之意,用來譏諷侵略者丟盔棄甲之狀真是再生動、貼切不過了。林公放出話說,心懷不軌的敵夷,速速逃回你們那個遠隔重洋的島國吧。請爾等記取今日教訓,休再遺我傷天害理之煙,休再犯我堂堂中華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