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一月:成為最受尊敬的企業(1)(2 / 3)

1月3日

共盈、共贏、共榮

“客戶至上”是一條永恒的商業原則,在青啤,我們已經將客戶的內涵擴展至所有的“利益相關方”。我們所有的工作和追求就是要關心他們的訴求,並為實現他們的最大利益而努力。我認為,改善價值鏈的管理,就是要與包括員工、消費者、商業夥伴在內的“利益相關方”共盈、共贏、共榮。

——摘自金誌國在《青島啤酒200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的致辭

背景分析

“‘共盈’就是一起賺錢,這要求我們應該有持續提高專業能力的動力,從而創造更大的贏利空間,盈在專業與合作。”

“‘共贏’就是持續成功,由自我負責到為團隊負責、為供應鏈負責、到以社會責任為崇高使命和責任,贏在責任與胸懷。”

“‘共榮’就是在‘盈’的驅動和‘贏’的使命下,從自愛到親愛、友愛,再到對陌生人的愛,一起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榮在境界與大愛。”金誌國如此詮釋“共盈、共贏、共榮”。

基於共同贏利的合作,基於長期互利的共贏,基於同創輝煌的共榮。在青啤看來,若想將一家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創造更大的贏利空間,需要企業家和其所屬的企業建立富有境界和責任感的商道。青啤始終倡導與合作夥伴在供應鏈合作的利益共同體上,最終實現共榮共生。

“青啤要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麵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充分考慮‘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其中包括消費者、投資者、員工、政府和監管機構、商業合作夥伴、協會和非政府組織、社區等。”金誌國表示。

青啤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共贏價值鏈模式”,該模式的目的是通過信息資源、環保理念的共享獲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從而“共盈”,讓所有利益相關者“共贏”。通過這種綠色發展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各自企業的GDP質量,最終達到“共榮”。

行動指南

正其義則利其在,明其道則功自在;成其利,致其義。“盈”是一種可量化的動態過程,而“贏”是一種無法量化的結果,最終使得利益相關方“共榮”。

1月4日

新商道

青啤信奉:你能讓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能讓你成功;你能讓多少人賺錢,就有多少人能讓你賺錢;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你能對多少人負責,就有多少人對你負責……這是企業發展的“新商道”。

——摘自金誌國在《青島啤酒200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的致辭

背景分析

對於身處慘烈甚至冷酷競爭“商界”的企業而言,如果單純以利潤取向為唯一標準,其所強調的競爭就是非此即彼,企業會盡顯趨利輕義的本性,完全暴露其資本獲利最大化的劣根性。

而現代商業文明、新商道強調價值鏈的共贏,自我的獲利,必先建立在他人獲利的基礎之上;在市場競爭的前提下,資本更趨於競合共生。對此,青啤人該作出何種選擇?

近年來,青啤一直在著力構建“和諧價值鏈”,其強調與利益相關方的共存共贏,用全新的方式處理與供應商、經銷商的關係。比如青啤幫助酒花供貨商改善烘焙技術,與供應酒瓶的企業共同技術攻關,與易拉罐生產企業聯合試驗,同時,還手把手地指導經銷商如何經營管理。

多次的合作中,青啤成功地降低了供貨商的生產成本,完全改變了供求雙方純粹的交易關係,以和諧共生為感情紐帶,實現雙贏多贏。

青啤所建立的以“客戶價值最大化”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從根本上解決了消費者與商家、供應商與生產商、經銷商與製造商、大股東與小股東、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對立關係,隨之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關係,即對立統一關係中強化了統一關係,實現了利益相關方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

行動指南

利己不損人、利己同時利人、利人而後利己,是企業發展的三重境界。先人後己,推己及人,是為“仁”。

1月5日

經營之道的真善美

道,就是信仰,是人生的哲學。做人,從道家的思想來講,無非是一個字:真。“真”的含義應為真實、真誠,“真”是做人之道的核心。我們能不能有一個求真的價值觀,說真話、做真事的價值觀?理,就是規則,是怎麼做的問題。理也是一個字:善。做善事。你做人真了,做事才善,這就是價值觀,追求、向往與信仰,和你做事的規則一致起來,所達成的這種和諧就是美。這就是我們經營哲學的真善美。

——摘自2010年10月金誌國在稻盛和夫論壇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