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指南
企業發展中,在重視有形資本、無形資本規模化投入的同時,必須顧及自然資本,敬天愛人,遵從和諧之道。
1月10日
創造讓世界尊重的中國品牌
品牌是締造強國的強大推動力。在商業社會中,企業就是國家前進的發動機,品牌肩負的不僅僅是道德意識上對國家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在“強國”進程中的客觀作用,隻有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企業才能明確自身存在與發展的社會價值,準確界定自己的目標,規劃出科學的發展路線,這關乎國之大事。
——摘自2008年3月金誌國“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2007年《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入選國家共計27個。從品牌數量的國家分布看,美國占據500強中247席,接近一半,成為當之無愧的品牌強國,法國以47個品牌數位居第二,日本以43個品牌入選席位排名第三。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也曾說:“在國際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臉,鬆下是我的右臉。”
2008年,奧運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辦。國際輿論普遍認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向世界昭示其崛起的一個標誌。
事實上,敏銳的中國企業家早就提出了這樣的論斷,並且已經開始思考:在中國締造世界強國的進程中,品牌的客觀作用和時代使命是什麼?而2008年的人代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時任青啤總裁金誌國則提出“品牌強國”的觀點,認為品牌是締造強國的強大推動力,並對品牌提出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更全麵的認識。
沒有帶領著一個中國品牌在國際上披荊斬棘、揚威立信的經曆,可能很少有人能理解這隻言片語的全部深遠含意。細數當代世界強國,無一不是品牌大國,微軟、可口可樂之於美國,索尼、豐田之於日本,奔馳、西門子之於德國,等等,這客觀上說明了“品牌強則國家強”的法則。
據了解,在“品牌強國”的指導下,依據全球啤酒行業權威報告Barth Report產量排名,青啤已成為世界第六大啤酒廠商。在現如今的美國市場,買半打本地啤酒隻要4美元,而買半打青島啤酒則需要7美元,但這並不影響美國人對青島啤酒的喜愛,甚至在很多外國消費者眼中,青島啤酒就是中國的形象代表。品牌的價值就是這麼直接,這不禁讓人們想起全世界“見可口可樂而言美國”的情形。
行動指南
品牌強則國家強,企業家的眼界有多高,企業就能走多遠。
1月11日
青啤的商道:信用和責任
一家有著成為國際化大公司夢想的企業,要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因為要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對社會、對自然承擔責任是必需的。我們把承擔社會責任看成一種競爭力,如果對社會不盡責,漠視弱勢群體,對環境不負責,就不會贏得消費者的尊重。一家對社會不負責任的公司怎麼會對產品負責?怎麼會對自己負責?怎麼會對員工負責?
——摘自2006年3月5日金誌國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采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青啤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格外重視環保,環保是有投入的,而且很難產生直觀經濟效益,青啤為什麼要這麼做?金誌國則認為,企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過程中,一定要為企業的長治久安、長盛不衰深思熟慮,否則便會在功利主義思想作祟下變得短視。
“青啤的‘商道’是:信用建設和社會責任,社會責任重於企業責任。”誠如金誌國所言,循環經濟一直是青啤的傳統,在20世紀40年代青啤就有把廢酵母加工成酵母片的做法,以後又把下腳料、廢棄物變成飼料,後來把所有工廠的廢棄物作為資源進行再利用,走出了一條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的循環經濟之路。
在啤酒生產企業中,叉車的使用非常普遍、相當廣泛,擔負著啤酒廠成品酒的入庫、啤酒瓶上線以及其他日常工作。青啤二廠車管中心主管劉若明萌生了改造叉車的想法。青啤內部算過一筆賬,改用雙垛搬運後,叉車每次可搬運數量提高了100%。一輛叉車平均每年約需1萬元的維護費用,雙垛叉運可節省一輛叉車,這樣既可以節省采購新車約15萬元的設備采購成本,又可以節省維護的費用。叉車使用的減少,減少了尾氣排放,淨化了工作環境。改造成功的叉車工作方法被命名為“若明雙叉”。
青啤在節約成本、節約資源、提高效率方麵,還有很多員工創造了類似的發明,青啤都用他們的名字進行命名,而且在企業內部形成專利。對於青啤來說,這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已經納入青啤戰略管理中,而不是被動的要求。
行動指南
讓每一名員工都在企業文化的感召下,成為創新和行動的主角,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