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青啤都將實施清潔生產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先後有20多個單位通過了國家清潔生產審計。2005年國家號召發展循環經濟,走資源節約型道路,青啤依照“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不斷總結回顧,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堅持低碳路線,發展循環經濟。尤其是青島總部的工廠,全員參與低碳經濟的行為成風潮,兩年內收到防止與削減汙染物產生與排放方案400多條,實施率達98%,各項單耗指標平均下降15%以上,產生直接經濟效益4000多萬元。同時,青啤注重利用廢棄資源,形成了一條資源循環利用鏈,實現了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在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方麵,青啤已然成為全行業的標杆和典範。
客觀地說,有些時候,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是一個對立統一的集合體,問題是如何找到發展與環保“統一”的那一麵,如何用最小的消耗獲得最大的產出,是企業必須麵對和解決的問題。
行動指南
“明道”很容易,“守道”才是關鍵。企業在創造經濟效益的時候,符合科學發展觀是重要的方麵,同時社會責任也要放在一個更高的高度。
1月17日
食品安全大於天
百姓口中無小事,食品安全大於天!維護食品安全,讓老百姓吃得放心,這是青啤的責任!
——摘自200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金誌國接受媒體采訪的談話
背景分析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以158票讚成、3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了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這部法律就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薄弱環節,進行了極有針對性的製度創新,嚴防“三鹿事件”的重演。
看到這條消息,長期關注食品安全、多年來一直呼籲為食品安全立法的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金誌國喜上眉梢。早在2005年,身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金誌國就提出了加快食品安全立法的建議。2006年、2007年、2008年,金誌國連續三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建議加快食品安全立法,受到與會代表和立法機構的高度關注。
食品安全問題,成為消費者的隱憂。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食品行業的領軍人物,金誌國認為,要徹底解決食品安全這一老百姓關注的老大難問題,需要從四個方麵下手:一要立法,盡快形成法律、法規、規章、規劃和標準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製體係,對於違反食品安全法律的單位或個人予以嚴懲;二要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市場認證體係,製定完善安全檢測、監督抽查以及市場準入製度,加強食品安全職能管理部門的建設;三要規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會信用體係,運用信息技術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對食品質量安全衛生情況進行跟蹤監測,逐步形成優勝劣汰的機製;四要公開,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製度,定期向社會發布,讓老百姓吃得明白、吃得安心。
行動指南
隻有贏得消費者的口碑,才能成就企業不倒的豐碑,這就是品牌。
1月18日
無信不立,商譽為王
我國信用體係的發展程度低,信用秩序十分混亂,信用缺失現象嚴重,忽視甚至踐踏社會信用的現象較為普遍。信用立法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需要。因而,要加強企業信用製度建設,建立以金融信用、商業信用、企業內控、行業自律和失信懲戒為主要內容的企業信用體係。
——摘自2005年3月金誌國提交的全國“兩會”議案
背景分析
三聚氰胺讓“中國製造”在世界蒙羞,教訓沉痛,發人深省。乳製品行業粗放式增長的時代應該過去了,依憑瘋狂圈地、搶奪奶源、概念營銷推動利潤實現、銷售增長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其不僅嚴重侵蝕企業的利潤,擠壓奶農的生存空間,更不利於企業與行業的和諧精進與可持續發展。
“三鹿事件”如同一麵鏡子。《青島啤酒報》就此問題開辟專版,暢談熱議食品安全話題,讓員工們居安思危、冷靜反思,暢談熱議食品安全話題。通過這場集中式的大討論,青啤人無不堅定地意識到“始終如一、一心一意釀造質量過硬、口味一致的啤酒是青啤唯一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鹿事件”發生之後,南方一家知名媒體麵向全國消費者進行了一次關於食品企業誠信度的調查,青啤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