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十一月價值觀的再定義(2)(3 / 3)

2002年10月22日,青啤與世界最大的啤酒釀造商美國AB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這一協議,青啤通過向AB公司發行可轉債融得14.16億港元支持未來發展。

青啤怎樣用今天創造未來?金誌國顯示出了其獨到的戰略眼光:“與AB的戰略合作,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加速青啤的國際化進程,拿到的那些資金,隻應是五個手指的‘小拇指’,因此,決不能舍本求末。”

對於青啤來說,以戰略聯盟形式獲得資金固然重要,但最為重要的,在於學習借鑒AB公司先進的管理模式,加快青啤國際化進程。“最佳實踐交流是我們選擇的向AB公司學習的有效方式。”在金誌國的思維裏,“以未來思考今天是著眼點,用今天創造未來是出發點。”

行動指南

合作比競爭更難,雙方利益均衡兼顧,給對方留出空間,自己的餘地才會更寬廣。

11月17日

把超越我們的對手當朋友

把超越你的對手當做朋友,是我們提出由“競爭”走向“競合”理念之後的結果。我的眼裏,競爭,並不是戰爭,戰爭是消滅對手,而競爭是一定要有強勢的對手,通過對比你的競爭夥伴,你才能提高自己。所以,競爭是提高自己,戰爭是消滅別人。一個組織有了反思和學習的能力,才會開放,才會成長,不然的話,會被曆史的榮譽、曆史的功勞所包圍,所封閉。所以,“把超越我們的對手當朋友”將一直是青啤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摘自金誌國著作《一杯滄海:我與青島啤酒》

背景分析

2007年3月27日,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華潤雪花全國產銷量率先突破500萬千升,“雪花”單品銷量率先突破300萬千升,雙雙取得全國銷量第一。

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青啤“終於”不再是量上的“啤老大”。

2002年,時任華潤集團總經理的寧高寧發表了一篇經典文章——《二十六隻“貓”和一隻“老虎”》,用聚“貓”成“虎”來形容華潤啤酒的並購與整合。此後,業內人士一提到華潤啤酒的“蘑菇雲戰略”,就會想到這個形象的比喻。

從產品經營向資本運營躍遷,是本土企業實踐加實戰的重大發現與收獲。相較青啤、燕京啤酒的發展史,華潤雪花的速度令人側目。有人將華潤比做中國的“大摩”,揮舞著資本利劍,四處並購,才得以稱霸問鼎啤酒業。

而青啤則把策略重心從擴大規模向提高贏利能力轉變,在贏利能力方麵具備絕對優勢。就啤酒利潤而言,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啤酒專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青啤每千升酒貢獻利潤298元,而燕京啤酒是185元、華潤雪花137元。幾家企業以不同的方式實施著自身的發展戰略。

行動指南

商戰中,競爭對手之間以能否獲得顧客眷顧青睞定勝負。懷抱真誠、心存善意為競爭對手加油、喝彩,你便已經贏得了尊重與未來。

11月18日

“鏈條”協同性的競爭優勢

工廠在價值鏈上的目標就是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製造成本。每家工廠都要認真研究如何提高價值鏈效率、如何為價值鏈增值。工廠如果不能及時、穩定地提供優質產品,市場營銷縱然有再多的手段,也沒法開拓市場。需要強調的是,公司價值鏈是一個整體,價值鏈上的生產、製造、營銷,客戶、股東、員工等始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摘自2002年2月金誌國做客第一財經《財富人生》節目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