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
75%的領導者下台不是由於業績不好
被任命職位並不等於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你可以擁有職位權力,但不一定擁有威信,更不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員工不是隨意被擺布的“棋子”,他們對領導能力最有鑒別力。一個真正的領導者,應是關注他人利益,顧全大局、駕馭全局,不是那種隨意濫用權力的人。75%的領導者被趕下台不是由於業績不好或者能力不強,而是由於本身的不良性格。
——摘自2009年7月30日金誌國在青啤半年工作會上所作的“領導力”培訓
背景分析
金誌國將自我定義為來自內部的“空降兵”,因為他身處一個相對獨立的局域工作環境中,站在青啤總部之外,對人對事看得比較冷靜和清晰,做事顧慮較少。作為一個產生於青啤內部的“空降兵”,金誌國不是搭乘飛機“跳傘”騰空而來,而是從基層爬到高台之上的“傘兵”。
“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公司來說,轉型都是一項係統工程,不能說戰略轉型了,業務轉型了,文化與觀念不轉型,那樣的話你根基不穩,容易摔跤。”金誌國認為,威信來源於業績,業績產生於創新,創新源自於變革。“變革要從大家看得見、體會得到的關鍵點下手,具體來說,要從拉動業務成長入手。此外要把握邊改革、邊調整的原則,化整為零、化大為小,把劇烈動蕩的組織變革分解為積極穩妥的小步快跑。”
行動指南
企業家,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掌舵人,首先要清晰定位、明確職責,即明了無誤地知曉自己在公司管理體係中的位置與角色,有所為有所不為,補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重新尋求、主動建造一種積極轉型中的再平衡。
12月22日
卓越領導力依賴“內生”
許多企業把引入“空降兵”作為應對缺乏領導力的常用手段。不可否認,從外部引入管理人才有助於打破常規,移植其他組織的成功經驗,能夠帶來明顯的“鯰魚效應”,增強組織活力。然而,真正持續的、卓越的領導力隻能依賴“內生”,即形成企業自我提升領導力的能力,就如同健康的肌體一定要擁有強大的造血功能,而不是僅靠“輸血”來維持生命。
——摘自2009年7月30日金誌國在青啤半年工作會上所作“領導力”培訓
背景分析
過江名士多如鯽,縱使才大如海,也會令名不終。為什麼職業經理人走不出“始亂終棄”的怪圈?中國內地企業引進海外職業經理人,成功案例寥寥,究其原因,多半走不出“兩年死亡期”的宿命(前半年觀察,後半年發現問題,再半年試圖解決問題,最後半年改革受阻無奈而退),重要的原因是職業經理人自身角色錯位所致。
眾所周知,青啤在兼並重組過程中,引進了眾多外來經理人。在人才社會化的過程中,廣泛吸納了包括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康師傅等知名企業的人才加盟。早年間,一些資曆深厚的老青啤人輕視、排斥那些外來經理人。對於此種潛意識之下的“排外”情緒,青啤高層曾經嚴厲批評,此後,青啤樹立了“欣賞別人、讚美他人”的企業文化。
青啤也有一套完整而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人才方麵,青啤的原則是“容才之量、護才之短”。所謂“容才之量”,是要海納百川、用人之長;所謂“護才之短”,是指不能因為小節忽略了大節,甚至要善於用人之短。
行動指南
在變革時代,公司的存續與發展,有賴於建立人才培育、人才激勵、人才維係、人才成長的“內生機製”,而這正是企業家的核心工作之一。
12月23日
從創業家到戰略家
這次的金融危機,讓我反思和體悟到,我們現在的企業家應該分分類了。中國大部分企業家其實還是創業型的企業家,或者確切說應該叫創業家。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是戰略型的企業家,戰略型的企業家是靠一個係統來運轉的。創業型的企業家是靠一個能人帶著一群能幹的人打拚出來的;戰略型的企業家,一定要打造一個有係統力的組織。這個係統力的組織,必然包含著一個優秀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