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們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2 / 3)

聽到這裏,朱元璋和劉基的眼中頓時冒出了精光,身子不自覺地靠向窗戶,想要聽清楊炎講的每一句話。

卻聽楊炎道:“不過現在講這個對你們來說還為時過早,這個我們以後再講,我們現在繼續講,我們該如何去正確認識這個世界。”

這話讓朱元璋和劉基因一蔫巴,不過還是認真的聽下去。

“經過前麵的分析,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物質都是處於運動和變化當中的,而這些運動和變化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有著它的客觀規律的。”

“這個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誌而轉移,不能被創造,不能被消滅,沒有規律的物質是不存在的,沒有規律的世界同樣是不存在的。”

孩子們和窗外的朱元璋不約而同的點頭。

很顯然,經過了前麵的分析,他們已經開始接受楊炎這個觀點。

最關鍵是楊炎所說的這些觀點,都是從身邊的事物出發,從現實出發,讓他們找不出半點漏洞。

窗外的劉基,倒是有個問題想問。

不過他是在窗外偷聽的,也不好去問。

隻聽楊炎繼續道:“同學們可能就有人想問了,既然世間萬物的規律,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那麼我們人呢,我們人能做什麼?”

聽了這個問題,劉基深以為然的點頭。

他剛剛聽著就覺得有點奇怪,剛還想問,沒想到楊炎自己卻幫他問了出來。

對呀,是你自己分析出來的,世間萬物都有其客觀規律,這沒問題,但這個規律卻不能被創造和消滅。

那我們人能幹什麼?

麵對孩子們好奇的目光,楊炎徐徐道:

“前麵說了,我們人有著一個非常厲害的大腦,它能夠將物質世界反映進來,經過加工改造,從而形我們人人獨有的意識。”

“意識指導著我們的活動,我們的意識活動,是具有目的性,自主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

“這話怎麼理解呢?”

“拿我們身邊的事物來說,就像你們現在坐著的桌椅,它被創造出來,首先是具有目的性的,是給你們上課用的,其次,它是自主選擇性的,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你們站著上課也可以,隻不過能夠坐著上課更加好,最後,它是具有能動創造性的,人們為什麼要把它創造出來?是因為坐著上課更好,所以人們就發揮自己大腦的聰明與智慧,利用木頭可以切割穩定性好而且可以拚接的規律,去創造出了桌椅。”

再一次與身邊的事物舉例,這讓孩子們能更好的去理解那些總結性綱領性的話。

朱標目光湛湛,顯然是理解了。

窗外,朱元璋與劉基也是默默頷首。

楊炎繼續道:“那我們從桌椅這個例子,還能夠總結出什麼規律來?”

“首先,人們是認識到了木頭的可切割性,穩定性以及可拚接性,接著,人們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所以利用木頭的規律創造出了桌椅,最後,有了桌椅,人們可以更好的生活,你們也可以更好的上課。”

“總結來說就是,我們大腦形成的意識,不僅可以讓我們可以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還可以讓我們找到深藏於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

“掌握了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些規律,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我們目的的客觀事物。”

“這就回到了我們一開始的問題,自然世間萬物的規律是不能被創造的,也不能被消滅的,那我們人能幹什麼?”

“我們人能夠認識這個世界,探索並掌握這個世界的規律,進而能動的改造世界!”

“就像前麵說的,風吹幡動,水能載舟,這都是事物的規律,而我們認識並掌握了這些規律,我們就能製造出帆船,在江河湖海中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