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美國奸詐作幫凶(1 / 2)

“九·一八”,既然已經無法被說成是“就要發”了,那就是“救一把”了!沈陽城裏驟然而起的炮聲,無異於宣布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那麼誰來救一把呢?

張學良的“東北外交委員會”內的一些“有識之士”認為,東北外交須先請“國聯”迫使日本撤兵,再談其它問題。因為他們堅信國聯決不會眼看著日本勢力擴大,有礙機會均等的原則;國聯如對東北問題無法解決,將來世界各國將如何對待國聯盟約和凱洛格非戰公約?因此,無論如何,“國聯”不會坐視這些條約成為廢紙的。他們還以為,日本內閣正在限製日本軍部的發展,中國如能利用“國聯”的力量來抑製日本,正可以使日本內閣便於對付日本軍部。

乍一看,這些人的想法也確實不錯,甚至還挺巧妙;但對照曆史仔細一看則不難發現,這些人的想法無非就是由李鴻章等發明的,早就已經被證明是行不通的“以夷製夷”政策的翻版而已。

然而,這種依賴國聯來解決問題的想法並非是張學良的謀士們所獨有的。那位一貫“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蔣先生及國民政府,也把希望寄托在了國聯身上。

但蔣介石對於東北人民慘絕人寰的遭遇,根本沒有想一想,他集中精力注意華盛頓與東京之間的暗盤交易,同時堅持不抵抗。

“九·一八”事變突然發生,曾給美國以相當震動,但華盛頓很快確定了對此事件的政策。在“九·一八”事件兩年之前,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奇等人,主張蔣介石把東三省公開賣給日本,誠如蔣介石所了解的,美國的用意是要增強日本反蘇地位,讓日本與蘇聯衝突,美國可以兩麵取利,同時使日本集中力量經營東北,減少在內地對美國的阻撓,它可以單獨處分中國內地。

等到“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以駐美大使為代表與美國國務卿史汀生商談一項秘密諒解,日本提案為美國允許“不聞滿洲事變”,日本則允許美國在中國“什麼事都好商量”。美國政府知道這時再由蔣介石同日本作軍事對抗絕非有利,把日本提案與兩個月前美國自己對東北的政策相比,所不同的,是進一步能獲得日本在形式上的承認,美國不如把曆史上一切取得東北的計劃完全放棄,換取日本去進攻蘇聯,再用蘇聯力量削弱日本,從而使美國最後攫得中國控製權。

美國這個做法,可說是“長線放遠鶴”,夠瞧的了。於是,美國對日本所提條件完全同意,隻是附加一點:日本軍事占領應限於錦州以北,不可以再往南進,以致妨礙了美國的權利,這個打算也就是兩年之前美國出讓滿洲目的之一。

諒解成立後,美國對“九·一八”事變的政策,便是徹底幫助日本占領中國的東北。

蔣介石完全懂得了這個道理,完全同意美、日這樣處理。他透一口氣:“我還以為日本進攻東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哩!”

蔣介石再注意美、日諒解後的各方麵發展,隻見美國執行這個政策的方法,首先是在國內由政策發言機關製造袒日論調,作為美國不幹涉的理由。如《紐約論壇報》說:“日本軍事行動為對於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政策所不能免之反響”,《紐約日日新聞》說:“日本繼承俄國在滿洲開發,至於今日,其功績之偉大,為世人所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