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窩裏鬥熱河告急(1 / 3)

日軍侵占錦州後,又把矛頭指向山海關,窺伺華北,威脅平津。張學良看到日軍的這一企圖後,便交給何柱國重任:指揮全旅兵力駐守山海關,既要阻止日軍繼續深入,又要避免與日軍衝突,以免事態擴大。

1933年1月24日,張學良見熱河局勢愈來愈緊,乃飛往南京,同蔣介石麵談後,旋即秘密回到北平。蔣介石迫於全國輿論和張學良的一逼,不得不有所行動,派宋子文北上,編組兩個方麵軍:第一方軍是宋哲元,第二方麵軍是張作相。宋子文的稅警團也由溫應星率領北上參戰。

1月25日,新上任僅一個月的行政院長孫科,由於沒有得到像上海銀行家和宋子文這類重要人物的支持,特別是遭到蔣介石、汪精衛的強烈反對,不得不辭去行政院長的職務。宋子文在上海時,以二百萬銀元收買了汪精衛對妹夫蔣介石的忠誠。從而汪精衛接替了南京政府行政院長的職務。此後,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重新任命蔣介石為國民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2月2日晚8時,“後援會”的朱慶瀾、張作相、王以哲、王化一會見張學良,商討熱河軍權統一,義勇軍指揮權移交軍分會和如何進行後援工作等問題。少帥對他們的到來非常歡迎,侃談至深夜,情緒高亢而興奮。

2月16日,張學良給南京拍發了電報:

“當1931年9月18日危機剛剛爆發之際,考慮到其他強國能主持公道,維持和平秩序,我忍辱負重,向國聯呼籲救援,希望以此能得到公正和正義的結果。結果事實並非如此,日本還在繼續侵犯我們的領土。我相信正義,可我們越是委曲求全,他們越是得寸進尺……現在,我的忍耐力已到了極限,武力是自衛的唯一方法。我一直堅定不移地遵循著中央政府的政策,我願率領我的部下抗擊入侵者,保衛我民族和我黨,即使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如果熱河被日本占領,那將嚴重威脅到華北的安全。”

張學良的這封電報似乎打動了南京政府。南京政府看到了局勢的危急:熱河保不住,華北就危在旦夕;已經讓出了東北,再不能失去華北了。於是,南京政府同意了張學良籌備熱河保衛戰的請求,派軍政部長何應欽、財政部長宋子文、外交部長羅文幹、內政部長黃紹竑、參謀本部次長楊傑等二十多位軍政要員和軍事專家前往北平。他們到北平後,受到了張學良的熱烈歡迎。當天晚8時,張學良在順承王府官邸召集軍事會議。宋子文、何應欽、羅文幹、黃紹竑、楊傑等人參加了會議。會上,少帥向有關將領分配防務任務,最後,張學良手指長城冷口、喜峰口一線,對宋哲元說:“明軒,你把守這一線……”

“不行,我的兵力太薄,裝備又差,怎麼能擔當得了這麼一大麵?”宋哲元不同意地說。

“明軒,不要緊,你的右翼有何柱國,他可以支援你。”宋哲元見張學良這麼說,隻好不再說什麼。

翌日晨4時許,張學良同何應欽、宋子文等一行數十人,分乘汽車、卡車三十餘輛,向熱河進發。此時,少帥還有嗜毒癮,在去熱河途中,每走三十餘裏就得停車一次,注射毒品針。當日下午時,他們到熱河承德時,已是疲勞不堪了。

2月18日中午的歡迎會上,張學良向眾人致詞,勉勵大家要誓死保衛熱河,準備反攻,以雪“九·一八”之恥。這天,少帥與宋子文從承德發出兩份電報:一份是張學良與宋子文署名的致日內瓦中國駐國際聯盟代表團,大意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決心抵抗日寇侵略,現集中兵力,保衛熱河,請向國聯和世界聲明;另一份是由少帥領銜的27名守衛熱河有責的將領,向南京及全國通電,表示決心抗戰,呼籲全國一致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