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尊重,少諷刺
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少一些諷刺,少一些挖苦。教育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青年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發展上的矛盾,使他們容易發怒、愛衝動,有時會與老師發生衝突。這對班主任的修養、品格是個考驗。要糾正學生的錯誤,改變不良行為,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怕反複。(4)多寬容,少計較
班主任應該有一定度量和涵養,對學生的缺點、錯誤,不怨恨,不抓小辮子。班主任不能因為學生有一次過錯,就抓住不放,更不能對某些“不合心意”、“調皮搗蛋”的學生橫挑鼻子豎挑眼,當著全班同學麵進行批評,使學生難堪,感到班主任在自己身上“找茬”,由此產生對立情緒,疏遠班主任。當然,寬容並不是放縱遷就,它是以嚴格要求為前提的。對學生的缺點、錯誤必須認真地、毫不留情地指出來,並促使其真心實意地加以改正。
2.班級管理的基本工具
(1)班級管理中的“數”
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數”相當於常言所說的“對學生要心裏有數”的“數”,也就是班主任所了解到的學生表現的情況及對這些情況所做的分析推斷。(陳榕.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三大基本工具\[J\].班主任,2005(5):16—17.)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深入學生群體中去獲取各種信息,做到消息靈通,對學生心裏有數。有了“數”,才可能研究、推斷哪些現象是重要的、關鍵的、主流的、原有的;哪些現象是次要的、連帶的、支流的、新生的,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班級中現存的問題和未來的趨向。這裏的“現存問題”和“未來趨向”是“數”的精華。利用這種精確的“數”,我們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使工作落到實處;可以未雨綢繆,拿出預防舉措,防患於未然,使工作輕鬆、有效。
同時,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數”還特別指學生在學習成績、作業完成、出勤情況、活動表現等方麵的情況的量化記錄和統計數據,這些數據的記錄和統計可以由學生幹部負責完成。利用這些準確的“數”,可以準確客觀地評價學生,開展工作時能以確鑿的事實使學生心服口服;還可以公布某些數據,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把這些“數”當作指揮棒,引導學生去爭取某項高分,使班級正氣上升,朝著健康方向發展。
(2)班級管理中的“理”
所謂“理”就是道理。主任對班級現象與本質有了廣泛而深入的了解之後,就可以根據教育的方針、政策、目的,評點班級中各種現象的優劣、各種行為的利害,使學生明確,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該做的。這些優劣的評價、利害的分析、行為的規範就是我們所說的“理”,而這種道理一旦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變成學生的言論、行為,我們所希望的、積極正確的班級輿論就形成了。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通過“理”的宣傳教育,可以使學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覺悟,增強優良行為的動力;可以調動學生的集體力量,大造班級輿論,樹立正氣,消除誤解,抑製不正之風,不良現象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班主任工作中的阻力就能減少。
“口中”有理天地寬,大道理小道理的宣傳具有強大的“攻心”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做到:事事理先,有措施必先講理,來個“山雨欲來理滿樓”。時時“念經”,使道理深入人心;見縫插針,評點現象,防患於未然,扶持好傾向於初萌。形式多樣,如標語、口號、班訓、班會、黑板報、談話、作業評語等都大張旗鼓,形成“攻心”聲勢。④曉之以理的同時,還應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3)班級管理中的“法”
“理”的作用雖大,也僅是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實踐證明,單單靠道理不足以規範學生的行為。正如社會中,講歪理或蠻不講理,甚至明知故犯、知法犯法、以身試法的大有人在;班級是個小社會,由於年齡等種種原因,堅持歪理或蠻不講理的學生是客觀存在的。針對這種現象,學校和老師應該以嚴格的“立法”和及時的“執法”予以解決。
班級管理中的“法”是指學校的規章製度和班級公約。學校的規章製度,班主任必須了解掌握並能運用於教育。首先,製訂班級公約,可由班主任倡導,學生幹部討論製定、修改,全班學生通過。其次,在製訂過程中,應注意班級公約的針對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再次,學校的規章製度和班級公約,必須當作學校內部的“法律”來尊奉,不容踐踏,需要大力宣傳,並切實做到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充分發揮“法”的教育作用,維護“法”的尊嚴。另外,實行“法治”,無形中就讓班級公約以“公道人”或“仲裁者”的第三者身份出現在班主任與後進生之間,因此能有效地緩解某些後進生與班主任之間的矛盾對立,避免了“人治”的缺陷,融洽了師生關係。
案例9微小與宏大
他年輕時在雜貨店工作。由於生性怯弱,不善言談,顧客的谘詢都使他緊張得要命。雜貨店老板常常歎氣:“弗蘭克,你是我見過的最沒用的售貨員!”老板不得不刻意鍛煉他。一次,老板決定把他單獨留在店裏賣貨:“弗蘭克,你看見這些盤子了嗎?還有這些刀子和刷子!今天你要獨自把它們賣出去!”
他被這個難題嚇傻了,不得已,為了避免同顧客單獨打交道的困窘,他想出了一個“笨”辦法。他給每樣商品貼上一張小紙片,上麵注明老板要求的最低售價,小商品幹脆就堆在桌子上。結果,情況出乎意料,商品非常走俏。這種意外的成功鼓舞了他,1879年,他借了300美元,在賓夕法尼亞州開了一家商品零售點,賣的全是5美分的貨物。後來,他的5美分連鎖店一家接著一家,遍布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
1913年,他在紐約建了一棟高238米的大廈,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親自參加了剪彩儀式。這是當時世界第一高樓——伍爾沃斯大廈。1996年,他創立的連鎖店數量成為世界之最,達到八千多家。這個曾一文不值而又創造奇跡的人叫弗蘭克·W.伍爾沃斯。他是現代商業的“鼻祖”,他的經營理念就是:明碼標價、玻璃銷售、連鎖經營。
奇跡的啟示是——複雜能夠簡單,而微小可以宏大。
資料來源:祁文斌.5美分產生的奇跡\[J\].知識窗,2007(1):6—7.
問題與思考
1.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班級自主管理?
2.班級自主管理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改進?
3.你怎樣看待學生的自主教育?
4.你認為班級自主管理應處理好哪些關係?
案例分析
弗蘭克由依賴到獨立,由膽小到成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是一個自主獨立的過程,由此,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想到了我們的班級管理。教師為何不學弗蘭克的老板,放開手讓自己的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呢?那麼,學生又應該如何進行班級自主管理?
班級自主管理是指以班級為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單位,通過班主任的有效組織,放大班級管理的功能,實現班級的“自主”管理,以充分發揮班級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班級管理工作模式。班級自主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自主性和主體性。
班級自主管理是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揚棄束縛學生創新思想的框框,給學生一個自主管理的支點,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讓學生實現從“被管理”到“管理者”的角色轉變,讓他們自己直接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成為班級的主人。
相關原理
1.班級自主管理的核心構件
(1)學生自主管理
班級自主管理是通過班主任、任課教師、班級學生實行的班級自治,而班級自主管理的主體是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是管理的參謀者、指導者,學生自治和直接參與班級教育教學管理的探索不僅是加快學校民主管理進程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種提升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合格公民的教育策略。班級自主管理的第一要事是轉變班主任、任課教師的傳統觀念,大膽放手,切實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真正實行學生自主管理。
讓學生自定目標。學校應將新學年第一個月定為目標教育月,各班根據學校、年級組的整體目標分頭製定明確的班級奮鬥目標,每個學生又根據班級目標製定個人具體目標,自我加壓、自我激勵。
讓學生自定班規。各班以學校規章製度為依據,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在每一位同學直接、民主的參與下製定集體生活的規則,讓學生用自己製訂的製度來約束自己,不斷培養自我調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以達到自主管理的目的。
試行“班委競選製”、“班幹部輪值製”。通過自薦和他人舉薦相結合的方式產生候選人,候選人發表競選演說後,再由全班同學投票產生班委會,班委會通過班幹部輪值製度對班級實施管理。“班委競選製”、“班幹部輪值製”的實行,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發展主體意識、提高服務能力的舞台,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學會做人”。
④班級事務實行“包幹負責製”。每個班級的事務管理堅持“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的原則,做到人人參與班級衛生工作,服務工作崗位明確,責任到位。
⑤實行“學生品德行為規範考核製”。在班主任指導下,由班委具體實施對全班每個同學的品德行為規範考核工作。班幹部根據分工對每個同學的學習、紀律、衛生、文體活動等方麵表現進行周考、月考、學期考評、學年考評。班幹部接受同學和班主任的考評。
⑥建立“班級教導會”製度。班幹部通過定期召開(兩周一次)由本班所有任課教師和學生代表參加的班級教導會,分析學情、教情、班情,及時反饋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意見、建議,形成民主、團結的班集體。
(2)學生自主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隻有使教育者的教育與學生的自主教育協調發展形成“共振”,教育才是有效的。自主教育是班級自主管理的延伸和深化,也是班級自主管理的歸宿和落腳點。它是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另一個核心構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讓學生自己設計班級教育活動方案。班級活動方案、主題班會的方案都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從而從根本上打破以往班級活動、主題班會“我說你聽”、“我講你做”的被動局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學生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中自我認識、自我覺悟、自我評價、自我完善。
讓學生自己主持班級重大活動。在班級活動過程中,我們積極鼓勵、引導,班主任大膽放手,盡可能讓班幹部來負責班級活動的組織、實施和總結,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能讓學生說的道理就讓學生說,能讓學生做的事就讓學生做,使之在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受到教育和鍛煉。
在經常性的自我考評中接受自我教育。對每位學生進行周、月、學期、學年考評,學生品德行為考核實行積分製,按學生實際得分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各班成立由學生代表組成的考核小組,在班主任指導下具體負責對本班學生的每周品行考核,月小結一次;以月考核為基礎,一學期作一總結。累積兩學期的考核情況作為學年考核結果。考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自我考核、自我評價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在經常性的自我考評中尋找差距,接受自我教育。
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年級組和學校的各種競爭。要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必須讓學生經常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體驗到團結的力量,品嚐到成功的喜悅。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年級組和學校的各種競爭,有利於培養學生“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主人翁精神,這是學生自主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⑤讓學生在經常性的討論、爭論中接受自我教育。經常組織學生結合班級實際開展一些專題討論和爭論,通過討論和爭論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是一種重要的自我教育力量。如“當代中學生的形象”、“大家談早戀”、“中學生與網吧”、“假如我是班長”等。
2.必須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1)放與收的關係。班級實行學生自主管理,班主任必須切實放手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班級事務的討論、決策、處理和評價中來,但這種“放”是建立在“收”的基礎上,絕不能把“放手”管理變為“放任”管理。班主任要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將全班同學的不同意誌、心願和想法都收攏到同一個目標上來,凝聚成全班同學共同的意誌,並要通過班級目標的確立、班級計劃的製定體現出來,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當好管理的參謀,辯證地處理好放與收的關係,決不能放任自流,順其自然。
(2)鬆與緊的關係。班級自主管理下的班主任要隨時洞察班級的每一個細微變化,要以輕鬆的心態麵臨學生管理中的失誤、缺點和挫折,更要引導他們正確看待並改正自身的不足,使班級管理在一鬆一緊之間,收到“外鬆內緊、形散神聚”的效果。
(3)多與少的關係。以管理的“自主性”和“主體性”為核心的班級自主管理要求班主任多觀察、多分析、少指示、少幹涉,即多觀察學生的變化,多分析學生的心理,多引導學生的言行,少按自己的意誌去指示,少憑自己的心態去幹涉。隻有這樣,才能把更多的機會真正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創新和發展。
(4)熱與冷的關係(周曉東.淺談中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J\].江西教育,2004(6):11—12.)。正確處理“熱”與“冷”的關係,是班級自主管理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對學生管理中的成功舉措,班主任要熱情表揚,以進一步激發他們工作的更大激情,發掘他們進一步發展的潛力。對學生管理中出現的缺點和過失,班主任要冷靜對待,切不可盲目指責。應該維護學生的自信和自尊,在引導他們認真分析造成過失的原因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持續改進。
案例10找回自信
班裏來了一名新生,據“曆史”記載,屬於那種屢考屢敗的選手。為了不拖班集體的後腿,也為了考驗自己的工作實力,我不止一次和他促膝長談。而他總是擺出一副漠視一切的姿態,任你方法用盡,效果甚微。有一次,他幹脆直接打斷了我的話,用挑釁的語氣對我說:“老師,你怎麼和我媽一樣,嘮嘮叨叨的,煩不煩哪?你也來點新花樣呀,沒勁!”我愕然。運動會上,一直對自己的成績蠻自信的他,不知何故竟然被別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邊,我第一次看見他流淚了。他拒絕所有人的安慰,一個人躲到宿舍裏。晚上,我去看他,把事先準備好的小故事講給他聽——科學家用小白鼠做了一個實驗,把小白鼠放在一個事先準備好的長盒子裏,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在小白鼠所在的一方通上電源,小白鼠受到驚嚇就衝向較暗的一方,結果撞上玻璃。剛開始時,小白鼠總是重複著這樣的過程。當小白鼠累得筋疲力盡的時候,科學家偷偷取走了玻璃板。之後,當科學家再接通電源,小白鼠卻紋絲不動,它已經甘於這種現實。成功就在眼前的時候,它卻沒有了繼續的勇氣。聽完故事,停了一會兒,他說他就是小白鼠,從小到大就沒有哪件事成功過,老師批評、家長打擊、同學瞧不起,早已是家常便飯。他說他很笨,學什麼都很慢,又怕別人瞧不起,隻能不懂裝懂。我靈機一動,想起一個故事,適時地說:別傷心,講個笑話給你聽,怎麼樣?他沒有反對。一天狐狸在森林裏散步,看見野豬大哥在大樹上磨牙,狐狸走過去不解地問他:“野豬大哥,這裏既沒有猛獸,又不見獵人的蹤影,你現在忙著磨牙幹嗎?還是和我去玩吧!”野豬搖搖頭說——講到這兒,我對他說,“猜一猜野豬會說什麼?”他笑著搖頭,我拉起他的兩隻耳朵,裝出憨憨的聲音逗他:“我老豬現在不磨牙,等到危險來了,那不就晚了嗎?”他開心地笑了,然後拌個鬼臉對我說:“服了。”自此以後,班上多了一名勤奮、上進的學生。
資料來源:高麗英.找回自信\[J\].班主任,2007(1):19.
問題與思考
1.對於有“曆史”記錄的學生,你是如何教育的?
2.班級管理過程的特點有哪些?
3.班級管理是“人—人”的關係,你有什麼新看法?
4.你如何理解“班級管理是封閉係統和開放係統的結合”這一觀點?
案例分析
教師總喜歡用“痛並快樂著”來調侃自己的內心感受,在長期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探索教育管理的捷徑;從繁瑣和艱辛的教學生活中挖掘更多的“快樂寶藏”,這就是班級管理過程的心路曆程,載滿了深深的關懷和濃濃的師生情。在這個案例中,“我”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對著這位性格反叛、倔強的學生,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幫他找回了自信,體現了班級管理的藝術性和動態性。
班級管理過程與學校教育過程緊密相連,更與教師的管理方法分不開。它以育人為目標,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相互作用的能動過程,是“人—人”關係。教師一定要注重班級管理自身的特點,從學生的發展水平出發,提高班級管理的切實有效性。
相關原理
班級管理過程是遵循學校管理原則,運用管理的基本職能和方法,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圍繞班級建設和發展的目標有序運轉的客觀過程。它既具有一般管理過程的特點,是一個計劃、組織、檢查、總結的動態過程(袁振國.當代教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304.),又具有自身個性特點。班級管理過程的個性特點主要是:
1.以育人為目標,與學校教育過程緊密相連
一是班級管理過程的對象與班級教育活動的對象具有同一性,都是以班級學生為直接對象。班級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必須服從培養人、塑造人這一目標,圍繞努力提高教育質量的教育過程來進行,使管理過程與教育過程有機配合,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班級管理過程的每一環節、每一步驟都要以實現社會主義教育目標為中心,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班級工作計劃的製定,計劃組織實施,計劃的檢查及實施計劃的總結,都要服從育人的目標和任務。二是班級管理過程的程序性要按照教育過程的階段性來安排,要有利於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三是班級管理過程本身應發揮其教育作用。班級管理過程本身也是教育學生的過程。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班主任的言行舉止等,都應力求做到對學生富有教育意義,使學生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2.班級管理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相互作用的能動過程
一般管理過程是管理主體有目的地作用於管理客體的能動過程,它與自然的自發過程不同。學校班級管理過程更有其特殊性。一般工廠企業的管理過程主要是領導者和職工的雙邊活動,其管理的成果主要體現在產品的數量、質量和經濟效益方麵。所以工廠管理是“人—物”的關係,而學校班級管理是“人—人”的關係,其管理成果體現在學生身心和諧、全麵的發展即教育效果方麵。學校班級管理是一種十分複雜的過程,它不是簡單的單向關係,而是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一種互動關係。這種關係可用圖81表示。
圖81師生之間的互動關係明確班級管理過程中的雙邊互動關係,有利於尊重師生的主體性,發揚民主,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創造性,注意各方麵反映的意見,隨時對管理工作進行合理的調節,從而不斷提高管理的效能。如果按照教師→學生這樣的單向模式進行管理,片麵強調教師的權威,把學生看做是被動的執行者,就必然會壓抑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影響管理效能的發揮。
3.封閉係統和開放係統的結合(袁振國.當代教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305.)
班級管理過程既是一個管理基本環節按順序連續運轉的封閉係統,又是一個依托學校、社會、家庭積極參與組織指導的開放係統。為了維護班級管理的穩定秩序,必須發揮管理職能的作用。然而,班級畢竟是學校組織係統中的一個基本單元,是社會大係統中的一個細胞。班級管理的主要職能是育人,而學生的成長是學校、社會、家庭、班級共同培養的結果。因此,班級的管理者既要保持班級管理過程的相對封閉性和獨立性,又要重視班級組織同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流,實現封閉與開放的有機統一。
總之,學校班級管理過程既具有管理的一般屬性和特點,又具有自身的個性特點。鑒於普遍性和特殊性兩方麵,在學校班級管理中,一方麵要做好班級計劃工作,落實計劃的組織指揮工作、檢查與總結工作,另一方麵,又注重班級管理自身的特點,從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出發,克服形式主義,中小學應避免“成人化”傾向,提高學校班級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