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膽石症患者進行按摩時要對經絡穴位熟悉,取穴要少而精,堅持每天清晨起床前和夜晚睡前各做1次,不要急於求成,不要半途而廢。按摩時應注意防寒保暖,操作時勿損傷皮膚。必要時可使用按摩乳、芝麻油或滑石粉等作為潤滑劑。
膽囊炎、膽石症患者常用穴位如下所述。
曲池取穴時屈肘,在肘橫紋頭外端凹陷中。可調理脾胃、行氣活血。
陽池在手背腕橫紋正中的凹陷中。可清利三焦、除煩、清利濕熱。
陽陵泉取穴時屈膝垂足,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可清利肝膽,疏利關節、清利濕熱,是肝膽保健之要穴。
足三裏在外膝眼下3寸(10厘米),脛骨脊外緣一橫指處凹陷中。可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疏通經絡、解痙止痛。
懸鍾在外踝尖上3寸(10厘米),腓骨前緣凹陷中,可清肝利膽、通經活絡、補腎養髓。
陽輔在外踝尖上4寸(約13厘米),腓骨前緣兩筋之間。可清泄肝膽、疏經活絡。
丘墟在外踝前下方凹陷中。可清肝利膽、疏筋利節。
足臨注在足背小趾、四趾的趾縫紋頭後1.5寸(5厘米),小筋後骨縫中。可清肝利膽、疏經通絡、理氣止痛。
慢性胃炎按摩自療
慢性胃炎是最為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除服用藥物外,推拿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療法。
摩腹取仰臥位,以中脘穴為圓心,用掌根在上腹部輕輕摩動,約3分鍾,以腹內感覺溫熱為宜。
捏拿腹直肌取仰臥位,用兩手分別捏住兩側腹直肌,由上向下,慢慢捏拿,約2分鍾。
揉天樞取坐位或仰臥位,雙手食指分別抵住腹部天樞穴,開始稍稍用力揉動,漸漸加力,以能夠忍受為度,約2分鍾。
點按足三裏取坐位或仰臥位,用拇指抵住雙側足三裏穴,用力揉撚,以酸脹感向下傳導為宜,約3分鍾。
慢性盆腔炎足部按摩
慢性盆腔炎除醫藥治療外,也可采用足部自我按摩療法,按摩部位有:足底部反射區腦垂體、甲狀旁腺、腹腔神經叢、脾、腎、輸尿管、膀胱、生殖腺。
可選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拇指關節刮法、按法、食指關節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麵叩擊法等進行按摩。
足內側反射區內髖關節、腰椎、骶骨、尿道及陰道、前列腺或子宮。
可選用食指外側緣刮法、按法、拇指推法進行按摩。
足外側反射區下腹部、外髖關節、生殖腺。
可選用食指外側緣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擊法等進行按摩。
足背部反射區腹股溝管、上身淋巴結、下身淋巴結。
可選用拇指指端點法、食指指間關節點法等進行按摩。
子宮肌瘤按摩治療法患者仰臥,施術者站於其旁,用拇指指腹按揉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四海、歸來、子宮、氣衝、血海、三陰交穴,每穴1分鍾。再用手掌搓熱後,放置小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摩腹36圈後,改逆時針方向摩腹36圈。最後,用手掌自上而下平推腰背部10~15次,以酸脹為度。每日按摩1次,10次為一療程,經期停止按摩。
健康錦囊
腹痛者應該如何就診
起病急,伴發熱、乏力、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腹瀉,應首診消化內科、腸道門診。
起病急、上腹部持續性陣發性加劇的刀割樣疼痛,向左側背部或腰部放射,伴惡心、嘔吐、發熱,宜急診消化內科。
有心髒病史,起病急、持續時間短、伴胸悶,應該首診心血管內科。
右上腹劇烈絞痛、伴寒戰、高熱、黃疸,需急診消化內科。
轉移性右下腹痛和固定壓痛,伴低熱、惡心、嘔吐,應急診普外科。
全腹劇烈疼痛,伴急性病容、出冷汗,應急診普外科。
女性病人,下腹部疼痛,伴陰道出血、停經史、高熱、惡心、嘔吐,需急診婦產科。
下腹部絞痛、伴排尿中斷、腹脹、停止排便排氣,應急診外科。
中老年病人,伴食欲不振、消瘦、貧血、腹部包塊,宜首診普外科、腫瘤外科。
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或肝硬化病史,出現全腹深壓痛,宜首診普外科。
病史明確的糖尿病、鉛中毒、風濕病性腹痛,宜首診相應的內科診室。
腹痛者需作那些輔助檢查
血、尿、糞便的常規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提示炎症病變,幾乎是每個腹痛病人皆需檢查的項目。尿中出現大量紅細胞提示泌尿係統結石、腫瘤或外傷。
有蛋白尿和白細胞則提示泌尿係統感染。膿血便提示腸道感染,血便提示絞窄性腸梗阻、腸係膜血栓栓塞、出血性腸炎等等。
血液生化檢查
血清澱粉酶增高提示為胰腺炎,是腹痛鑒別診斷中最常用的血生化檢查。血糖與血酮的測定可用於排除糖尿病酮症引起的腹痛。血清膽紅素增高提示膽疲乏疾病。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的檢查對判斷病情亦有幫助。
腹腔穿刺液的常規及生化檢查
腹痛診斷未明而發現腹腔積液時,必須作腹腔穿刺檢查。穿刺所得液體應送常規及生化檢查,必要時還需作細菌培養。不過通常取得穿刺液後肉眼觀察已有助於腹腔內出血、感染的診斷。
X線檢查腹部X線平片檢查
在腹痛的診斷中應用最廣。膈下發現遊離氣體的、胃腸道穿孔幾可確定。腸腔積氣擴張、腸中多數液平則可診斷腸梗阻。輸尿管部位的鈣化影可提示輸尿管結石。腰大肌影模糊或消失的提示後腹膜炎症或出血。X線鋇餐造影或鋇灌腸檢查可以發現胃十二指腸潰瘍、腫瘤等。唯在疑有腸梗阻時應禁忌鋇餐造影。膽囊、膽管造影,內鏡下的逆行胰膽管造影及經皮穿刺膽管造影對膽係及胰腺疾病的鑒別診斷甚有幫助。
實時超聲與CT檢查對肝、膽、胰疾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作用,必要時依超聲檢查定位作肝穿刺等肝膿腫、肝癌等可因而確診。
內鏡檢查可用於胃腸道疾病的鑒別診斷,在慢性腹痛的患者中常有此需要。
5類食物可以快速緩解疲勞
多吃新鮮蔬菜等堿性食品可以緩解疲勞。
堿性食物飲食中不能缺少堿性食物,如新鮮蔬菜(紫甘藍、花椰菜、芹菜、油麥菜、蘿卜纓、小白菜)和水果、菌藻類、奶類等可以中和體內的“疲勞素”乳酸,以緩解疲勞。
鈣是天然的壓力緩解劑。缺鈣的人,總是精疲力竭地疲於奔命、神經高度緊張,工作產生的疲勞無法獲得緩解。
在攝取牛奶和酸奶等富含鈣質食物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補充鎂,“補鈣不補鎂,吃完就後悔。”新鮮小麥胚、蕎麥、核桃、杏仁、紅葡萄酒、香蕉、紫菜、未加工的蜂蜜和黃豆等食物中富含鎂元素。
天門冬氨酸補充肉類、豆芽、豆類、蘆筍、梨、桃子等富含天門冬氨酸的食物,以促進新陳代謝,除去乳酸,消除疲勞,促使體力恢複。
ω-3脂肪酸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如鯖魚、鮭魚、銀白魚、青魚和鯡魚。
還可以吃些葵花子、南瓜子和芝麻這些含有必需脂肪酸和纖維的食物,如拌色拉裏加入橄欖油或葵花子油。
B族維生素
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B族維生素是緩解壓力、營養神經的天然解毒劑,是消除疲勞必不可少的營養素,也是中國人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適量補充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人尤其有益。
堿性水不要喝碳酸飲料,要多喝水(即使不渴),尤其是堿性水,有助於肝髒和腸道的解毒。
膽囊膽石症病人飲食治療七原則
膽囊炎膽石症除用藥物和外科手術治療外,營養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緩解和手術後健康恢複階段更不容忽視營養治療的要求及飲食治療原則如下:控製脂肪的攝入量營養治療的總目的,是通過控製脂肪的攝入量,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預防結石的發生。急性發作期的重症患者應禁食,可靜脈補給各種營養素;當能進食時,應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質飲食。隨病情逐漸緩解可給予低脂半流質或低脂少渣軟飯。每日應少食多餐,仍須限製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慢性膽囊炎應給予充足能量的高蛋白質、高碳水化合物和適量限製脂肪的飲食,同時要有豐富的維生素。
保證熱能
要有足夠熱能,方能保證患者的需要。如果患者體重過重,應給予低熱能飲食,使患者體重減輕。低熱能飲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適合對膽囊病患者限製脂肪的要求。一般每日供給能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