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腰腿痛(二)(3 / 3)

腰腿痛患者特別要加強腳的防寒。“寒從腳下起”。陰寒太盛,使腳部血流遲緩凝滯,腳部穴位受寒冷刺激,經足太陽膀胱經通達腰部,誘發或加重腰腿痛。

一旦足部受寒,可用稍高於體溫的熱水泡腳半小時(凍瘡除外),取毛巾擦幹足上水後,用雙手交叉按摩雙足湧泉穴各200次,不僅可祛除足部陰寒,還可減輕或緩解腰腿痛。

腰椎間盤突出洗漱宜保持正確姿勢

調查顯示,許多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腰痛竟是清晨起床後,在洗臉或刷牙時突然引起的。為什麼洗臉或刷牙也能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呢?

這是因為,人體經過一夜睡眠後,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變得僵硬而無法靈活運動。此時,如果馬上采用半起半坐、彎腰翹臀的姿勢進行洗臉、刷牙,就會對腰椎間盤產生較大的壓力並使關節囊負荷加大,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發作的誘發因素。

為了避免在刷牙、洗臉時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要在起床後略微活動一下腰部,做做後伸、左右旋轉、“伸懶腰”等動作,使腰部不至於從相對靜止的狀態馬上轉移到一個增加腰部負荷的動作,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洗臉、刷牙時的姿勢。正確的姿勢應是膝部微屈下蹲,然後再向前彎腰,這樣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降低腰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而且能降低腰椎小關節及關節囊、韌帶的負荷。此外,洗臉盆位置不要放置得太低,避免由於腰椎過度向前彎曲而加重腰部的負荷。

動之有道

步行是最好的運動方式

運動不足導致腹肌和脊梁變弱,也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要消除運動不足,沒有必要做特別的練習,隻要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增強體力就行了。但是應該注意有些運動項目或方式可能對腰不利。

首先最希望大家做的是步行。有人認為腰腿痛之所以被稱為現代病的原因之一,就是發達的交通工具使得步行的機會大大地減少了。

開始的時候可以步行10~15分鍾,沿著以前開車路過的街區試一試。

休息日可以在河邊或公園等地方走一走。有些人已經習慣於坐車而不怎麼走路,而且這種生活方式已經固定下來。對這些人說來,即使走很短的距離也會使他們感到運動得足夠了。如果隻走一段路就感到疲倦的話,那麼這就是一種嚴重的運動不足。

本來,如果把步行作為一種正式的運動來練習的話,步行速度應在1分鍾100米以上,否則效果就很微弱。但是對於運動不足的人來說,即使步行的速度非常一般,也會達到運動的效果。

在剛開始步行的一段時間內,可以不拘泥於步行距離和速度而以一般的速度進行練習。重要的是輕鬆地長期堅持不懈,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辦公大樓裏工作的人,如果已經習慣了一般的步行,就可以試著不乘電梯而走樓梯上去。初始階段可能很難受,但最終還是能形成走樓梯的習慣,至少4層樓還是可以做到的。

工作間隙如何做腰部運動

工作的時候,由於長時間的坐位工作之後,一定會出現腰腿疼痛的現象,這是腰腿疲勞的信號,所以,一定不要等感到疼痛之後才休息,而是工作一段時間後,給自己幾分鍾運動一下。

您可以走出辦公室,在走廊裏或辦公樓外的空地上進行。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踮腳運動雙腳並攏,腳尖向前;雙手逐漸向前平舉,然後逐漸下落,並腳跟逐漸離地;雙手向後伸直,手足同時快速落下。

下肢運動雙手叉腰,左腿伸直盡量向前踢,左右交替進行。

腰部運動一腳後伸半步,腳尖著地,雙手上舉,盡量後伸,左右交替;雙手叉腰,腰部進行左右的旋轉運動。

最後,如果附近有單杠或門框,可進行懸垂整個身體,自然放鬆。上述每個動作可進行8~16次。

“倒行”可緩解腰腿痛人走路都是向前行,“倒行”俗稱“退著走”,與“倒立”、“爬行”、“赤腳”、“饑餓”、“長嘯”、“冷水浴”等一樣,都屬反常態行為。這些行為不僅能起到一般的健身作用,同時,在特定的情況下對人體的不同器官或部位還能起到獨特的醫療保健作用。醫家稱之為“反常態療法”。

倒行與向前行方向相反,走動時動用的筋骨、肌肉群也不相同。向前行時,人體姿勢、骨盆是向前傾的,頸椎、腰椎、腰肌、踝膝關節都處於較緊張狀態,時間久了會產生習慣性慢性勞損。而倒行時,人體姿勢、骨盆傾斜與向前行時恰巧相反,可使頸部、腰部緊張狀態得到相應的鬆弛和調適,從而有利於勞損部位的康複。此外,倒行還能加強腰脊肌、踝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和股四頭肌以及頸椎關節等部位的血液循環,起到舒筋活絡、強身健骨的作用。持之以恒堅持一段時間,就能使頸椎病、腰酸腿疼、肌肉萎縮、關節風濕等病症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和良好的防治效果。

倒行應選擇車少人少的寬闊地,在倒行中,脖子還可輕輕左右扭轉,步履大小快慢適度,兩手自然擺動,全身放鬆。運動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腰腿痛患者自我康複鍛煉法

慢性腰腿痛患者通過鍛煉可減輕症狀或治愈,隻要沒有嚴重的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滑脫者皆可應用以下的體操。每一動作可根據體力情況分別重複8~16次。

仰臥位,兩手叉腰,吸氣時挺起胸部,呼氣時還原。

仰臥位,兩手叉腰,交替地抬伸直的下肢。

仰臥兩膝屈曲,雙足踩於床麵,吸氣時挺胸挺腰使臀部離開床麵。呼氣時複原。

仰臥位,兩手叉腰,吸氣時將兩下肢抬高60°~70°角,呼氣時還原。

仰臥位雙上肢放於體側,兩下肢伸直位。吸氣時抬起臀部並作挺腰挺胸動作,使臀部離開床麵。呼氣時複原。

仰臥位兩手放於枕後,做仰臥起坐動作。坐起時兩手觸足尖,然後還原。

左側臥位,右手扶持於胸前床麵,吸氣時將右下肢伸直位外展。呼氣時複原。完成數次後再轉為右側臥位,做左腿的動作。

俯臥位屈肘,兩手撐扶於床麵,伸直肘關節以撐起上體,頭做後仰動作,而骨盆不離開床麵。

俯臥位,輪流將伸直的下肢抬起放下。

俯臥位,兩上肢呈外展位,抬頭抬胸,上肢也抬起離開床麵,同時雙下肢也於伸直位向後抬起呈“飛燕狀”。

鍛煉要循序漸進,運動量逐漸增加,以不引起腰腿痛加重為宜,而且要堅持,一般3周後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