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腰腿痛可選擇沐浴運動
沐浴運動是一種適合腰腿痛患者在水中進行體育鍛煉的治療方法,兼具水療法和醫療體育兩種療法的綜合功能。水溫的熱效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局部炎症;降低肌肉、韌帶的緊張度,緩解痙攣,減輕疼痛;水的浮力可減輕軀體的重量,使腰骶部變得輕鬆,活動靈活;水的阻力又使運動變得相對緩慢,不致過度、過烈。
沐浴運動項目為水中操練,一般在較大的公共浴池中進行。先背靠池壁,利用水的浮力,盡力放鬆頸肩腰背部及雙下肢,並做挺腰運動;再麵向池壁,做交叉後踢腿活動及收腹運動;雙下肢分開做分髖運動,臀部活動;配合呼吸做下蹲運動及下肢擊水運動;坐於水中做雙肩上舉收展運動等。
在浴池中,可做抱膝運動和伸腿扳足運動,並用帶柄的洗浴刷對腰部痛點部位進行叩擊和摩擦。也可在浴池中正坐,再加上屈伸雙膝和雙手劃水動作,可使平時很少用到的下肢肌肉得到屈伸和延展。水的阻力可以刺激皮膚和肌肉,隨身體活動產生的水流和水波,會揉摩皮膚表麵,能起到活血消炎止痛的良效。
在開展沐浴運動時,一般要求浴池夏季水溫38℃~40℃,冬季40℃~42℃,室溫21℃~24℃,濕度不高於75%。
心肺功能不全、活動性肺結核、腫瘤、化膿性炎症、身體虛弱及有各種出血傾向的腰腿痛患者,不宜沐浴運動。
有學者推薦一種家庭沐浴療法,比沐浴運動療法更簡單易行,更輕鬆,可能為大多數腰腿痛患者所適用。
家庭沐浴療法
一套五法:在腰部圍上一條浴巾,用42℃左右溫水自上而下噴淋全身10分鍾。
在42℃水溫的浴缸內,雙手抱膝下蹲20秒,重複10~15次。
在同樣水溫的浴缸內浸泡全身5分鍾後,在浴缸外進行抱膝下蹲運動,每次20秒,重複10~15次。
在淋浴同時,用雙手按摩頸肩腰骶膝踝部酸痛不適處5分鍾。
沐浴後,俯臥位,用熱毛巾敷在腰背等處10分鍾,重複敷一次。上述五種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選擇2~3種同時聯用。有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為了使沐浴起到更好的醫療保健,防治腰腿痛的作用,目前時興礦泉浴療法,使機體充分接受礦泉水的溫度、浮力、壓力、化學成分甚至弱放射性作用等各種理化因素的刺激,從而達到更佳的醫療效果。
礦泉浴的水溫一般為35℃左右,以微溫浴為主。患者可每日進浴1次,每次30分鍾,全身浸浴,15次左右即可獲得一定療效。除了一般的浸浴方法之外,還有波浪浴、漩渦浴、噴注浴和中藥浴等。礦泉浴可大大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環,促進骨、關節、肌肉的新陳代謝,減輕或消除局部炎症和疼痛。
近幾年,桑拿浴最為時髦,是一種以幹蒸或濕蒸為手段,達到排汗祛毒的浴種。對腰腿痛患者不失為一種新的選擇。但年老體弱者慎用。
辦公室預防腰椎間盤突出保健法
白領坐的時間較長並運動少,適當地做一些腰部的保健操,能增強腰部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神經粘連和炎症,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我們介紹一套腰部的體操運動供大家參考。
體轉運動兩腳開立同肩寬,大小臂屈曲於胸前,小臂朝上,肘部下沉,掌心相對。以腰為軸,先向左轉體,還原,再向右轉體,還原,重複8~12次,第二次可稍用力。
體側運動兩腳開立同肩寬,右手上舉,左手叉腰。以腰為軸,上體左側屈,然後左手上舉,右手又腰,向右側屈,每個動作重複8~12次。
腰部繞環兩腳開立同肩寬,兩手叉腰,以腰為軸,先向左繞環360°,再向右繞環360°,每個動作重複8~12次。
腰腹運動兩腳開立同肩寬,兩臂上舉,掌心向前。以腰為軸,先向後仰體,再向前屈體,以手指或手掌盡量觸地,每個動作重複8~12次。
抱腿兩腳並立,左腿支撐,右腿高抬,大腿貼近胸部,兩臂經兩側抱膝,左右交替,每個動作重複8~12次。
壓腿弓步壓腿:兩腿前後開立,成弓箭步,兩手按壓前大腿上,上體下壓,左右交替,每個動作重複8~12次。
側壓腿:左腿屈膝,右腿向側方伸直,左手按壓左膝,右手按壓右膝,上體下壓,左右交替,每個動作重複8~12次。
下蹲兩腳開立同肩寬,兩手按壓雙膝,先半蹲再起立,每個動作重複8~12次。
膝繞環兩腳開立同肩寬,身體半蹲,兩手按推雙膝,先向左繞環,然後再向右繞環,重複8~12次。
整理運動兩腳開立,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下,同時一腿提膝,然後臂腿同時下垂,換腿重複上述動作,每個動作重複8~12次。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旅途保健操在長途旅行中,由於車船的顛簸搖晃以及長時間保持某一種姿勢,人們往往感到疲勞和不適,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常會感到腰腿部不適或腰腿痛症狀加重。如能在旅途中做腰部保健操,可消除疲勞和不適,避免腰椎間盤突出症病情複發或加重,從而愉快地到達目的地。下麵介紹幾種保健操:坐勢仰頭同時雙臂上舉。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重複8~12次。
上體正直,兩肩後聳,同時挺胸仰頭,用力使兩側肩胛骨靠近,重複8~12次。
雙手叉腰,以腰為軸,向左、右轉體,左右交替8~12次。
雙手扶膝,先伸直右腿,還原,再伸直左腿,還原。左右交替8~12次。
立姿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後伸,雙手在體後交叉握住,然後仰頭挺胸,同時雙手向下壓,重複8~12次。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然後向左、向右交替轉體,重複8~12次。
直立,雙手叉腰,然後左、右腿交替上抬,原地踏步8~12次。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扭轉上體,帶動雙臂左右擺動,全身放鬆。
臥姿仰臥,腿伸直,雙手自然置於體側,屈髖屈膝,同時踝關節極度背伸,然後向斜上方進行蹬踏,並使足盡量蹠屈,左右交替,重複8~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