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臥,雙手自然置於體側,做直腿抬舉動作,左右交替,重複8~12次。
俯臥,兩腿交替向後做過伸動作,重複8~12次;然後,兩腿同時做過伸動作,重複8~12次。
俯臥,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後做背伸動作,重複8~12次,然後上身軀體與兩腿同時做背伸動作,重複8~12次。
腰椎間盤突出愈後宜參加哪些運動
有的患者在經曆了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折磨後,決心改變懶惰的習慣,加強體育鍛煉。這種想法很好,“亡羊補牢”猶未為晚,隻要持之以恒,徹底擺脫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困擾是完全可能的。但由於患過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些鍛煉的項目受到限製,容易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運動最好不要參加。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治愈後可以進行的運動項目有:遊泳首選的運動項目是遊泳,對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腰肌勞損、緩解腰腿痛有著很好的作用。水的浮力可使椎間盤的壓力明顯減小,在水中運動時受到水的阻力,動作變得緩慢,關節和肌肉不會受到強製性的牽拉,但需要相當強的肌肉力量。因此,每個細小的動作都可以鍛煉肌肉,使肌力逐漸增強。初期遊泳的姿勢最好選用自由泳、仰泳等腰部承受力量較小的泳式,等腰部肌肉力量增強了,再遊蝶泳、蛙泳等需要腰部用力較大的泳式。遊泳距離要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水中出來後應盡快擦幹身上的水分,以免腰部受涼。有毅力的患者可從夏天開始訓練直到冬天。
跑步
陸地上的運動最好的要屬跑步和跳繩了,誰都可以參加,在哪裏都能進行,不需要專門的技術,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運動量,不需要花錢,所以,有計劃地安排一定的時間跑步鍛煉,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跑步運動與遊泳一樣是一種全身運動,能起到提高心肺功能,防止肥胖,強化肌肉力量的作用。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在開始時要用快走的速度跑,身體狀況不佳時要暫時中止,不要勉強為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跑步鍛煉的目的是增進身體健康。跑步的時候鞋要選擇底子厚一點、軟一點的,用跑鞋最好,可有效地緩解腳著地時的衝擊力,減緩對腰椎間盤的震蕩。跳繩有著和跑步一樣的效果,跳躍的動作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增強運動的協調感和平衡能力。隻是由於跳繩活動比較單調,一般不能堅持太長時間,可以通過改變跳繩的方式來增加興趣、延長運動的時間,如向後跳、交叉跳、雙重跳、跑跳、多人跳等。
自行車
騎自行車不僅和遊泳、跑步、跳繩起著同樣的作用,對加強身體的平衡感也有很好的作用。鍛煉用的自行車應選擇騎上後上身姿勢自然舒展的普通型自行車,車座的高度以腳底能平穩著地為好。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初愈的患者來說,休息日與親朋好友騎車到郊外呼吸新鮮的空氣,野餐一頓,舒展一下疲勞的身心,可以掃除疾病帶來的不悅,增強生活的信心。
當然,無論哪種運動都要建立在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運動要有計劃,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要過於疲勞,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同時要注意,對不適合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鍛煉的運動項目不要選練,如打高爾夫球、網球、棒球、保齡球等都是偏用一側肌肉,使左右肌肉失去平衡,椎間盤承受扭轉力的運動。因此,對剛剛痊愈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不太適合。對抗類的球類運動,如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因運動過程中腰椎的活動範圍很難預料和預防,也不適合。如欲參加,應在腰椎間盤突出症痊愈,已經進行了一年以上的適應性鍛煉無異常後,再去試試,但思想上應有充分的準備。
腰椎間盤突出自我按摩治療
法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用以下方法自我按摩,並配合其他治療:摩腎堂兩手掌或拳背緊貼在背後脊柱兩側,由兩手盡可能摸到的最高位置開始,然後向下摩擦,經腎俞直至尾閭骨,做30次。
拿下肢用一手或兩手捏拿大腿至踝部,往返10次,左右輪換,一日約2~3次。有防治肌肉萎縮,減輕疼痛,疏通經絡的作用。患者如伴有下肢疼痛時,活動負重減少,肌肉可能出現失用性萎縮,時常拿捏可有效地預防,又可刺激周圍神經,促進損傷神經的恢複。
通經絡患者在患側下肢循經按壓委中、承山、昆侖、足三裏、梁丘、血海等穴位,以疏通經絡、減輕疼痛。
灑腿直立,提起左腿,向前灑動如踢球狀30次,左右輪換,可防治髖、膝、踝關節酸痛。
患者行自我按摩時,可不必拘時間、次數,動作要輕柔、緩和。幅度因人而異,不宜過猛。患者要注意保暖及保證充足的休息。
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如何進行鍛煉
有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常常因為害怕疼痛而減少活動,這樣做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患者應遵循“力所能及,適量運動”的原則進行鍛煉,尤其是患側下肢的鍛煉更為必要。慢走、慢跑、球類運動都可以進行,特製的體操更為有益。
臥位體操患者仰臥位,交替屈腿,再輪流伸直兩腿,接著向上交替抬腿。開始時,患側下肢上抬角度可小於健側下肢,持續鍛煉後,患側下肢可逐步增加抬高的角度。可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一次20~30分鍾。
坐位體操
患者坐於床沿或椅上,雙腿垂地,足跟著地,足尖翹起,雙手平放腿上。坐好後逐步向前彎腰,雙手推向足部。初練時雙手可能僅能達到小腿部,堅持鍛煉後能夠達到足背和足尖。每天可根據自身情況和時間多做幾次,每次20~30分鍾。
站立體操
患者雙手叉腰站立,先輪流直腿向前抬起,接著盡量分開兩腿站立,輪流彎曲膝關節,使身體呈弓形下蹲,此時可使沒有屈曲膝關節的下肢受到牽引和拉伸。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一次30分鍾。
慢性腰肌勞損患者運動療法
慢性腰肌勞損患者可進行以下運動療法,以提高療效,緩解病痛。
轉胯運腰兩腿分開站立,稍寬於肩,全身肌肉放鬆,雙手叉腰,調勻呼吸。
活動時,胯先向左,再向前、右、後,圍繞腰的中軸,做水平轉圈動作。
轉胯一周為一次,可酌情做15~30次,再反方向做同樣動作,其轉圈的幅度,可逐漸加大。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狀態,腰隨胯的旋轉而動,身體不能過分的前仰後合。